(今人地理之學,詳博可據,前代地理書,特以考經文史事及沿革耳,若爲經世之用,斷須讀今人書,愈後出者愈要。)
《王隱晉書地道記》一卷,《太康三年地記》一卷。(畢沅輯。經訓堂本。)
【補】廣州局本,又漢學堂輯本。
闞る《十三州志》二卷。(晉闞る。張澍輯。二酉堂本。)
【補】順德龍氏《知服齋叢書》重刻本一卷。
《括地誌》八卷。(唐魏王泰。孫星衍輯。岱南閣本。)
【補】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吳縣朱記榮刻《槐廬叢書》本,又漢學堂輯本。唐賈耽《貞元十道錄》,唐韋澳《諸道山河地名要略》,並唐人所寫殘卷,上虞羅振玉影印《鳴沙石室古佚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0年版《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括地誌輯校》,賀次君輯校。)
《元和郡縣誌》四十卷,唐李吉甫。附《拾遺》二卷。(嚴觀。岱南閣本,又聚珍本、福本,無《拾遺》。)
【補】此書原名《元和郡縣圖志》,其圖宋代已佚,遂改題今名,志亦殘闕,實存三十四卷。岱南閣本補《目錄》一卷、《遺文》一卷。江寧局本,廣州局本。光緒間定州王灝編《畿輔叢書》刻周夢堂校本,附張駒賢《考證》三十四卷、《補目》一卷、《遺文》一卷。嚴觀《元和郡縣補志》九卷,原刻本。江陰繆荃孫輯《元和郡縣圖志》佚文三卷,光緒間自刻《雲自在龕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3年版《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元和郡縣圖志》,賀次君點校。)
《太平寰宇記》一百九十三卷。(宋樂史。江西樂氏刻本,萬廷蘭刻本附《一統志表》。)
【補】原本二百卷,內闕七卷,一百十三至一百十九,江寧局本。遵義《黎庶昌古逸叢書》影宋本,《補闕》五卷半,存卷自一百十三至十七及十八之半卷,其版今在蘇州局。善化陳運溶《太平寰宇記拾遺》七卷、《辨僞》六卷,光緒二十六年家刻《麓山精舍叢書》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影印本。)
《元豐九域志》十卷。(宋王存等。聚珍本,福本,馮集梧刻本。)
【補】江寧局本,廣州局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4年版《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元豐九域志》,王文楚、魏嵩山點校。)
《輿地廣記》三十八卷,《札記》二卷。(宋歐陽?。士禮居校本,又聚珍本、福本,無《札記》。)
【補】江寧局本,廣州局本。
(江:以上總地誌,以下志一隅。)
《吳郡志》五十卷,附《校勘記》。宋范成大。守山閣本,汲古閣本,金壺本。
【補】吳興張鈞衡擇是居覆宋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江蘇地方文獻叢書·吳郡志》,陸振嶽校點。)
《吳郡圖經續記》三卷。(宋朱長文。《得月{?移}本》,琳琅祕室本,《學津》本。)
【補】蘇州局本,吳興蔣汝藻密韻樓覆宋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江蘇地方文獻叢書·吳郡圖經續記》,金菊林點校。)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宋周應合。岱南閣別行本。)
《鹹淳臨安志》九十三卷,《札記》三卷。(宋潛說友。黃士?校。汪遠孫刻本。)
【補】汪版今歸杭州局。宋周淙《乾道臨安志》殘本三卷,粵雅堂續刻本,式訓堂本,錢塘丁丙刻《武陵掌故叢編》本。宋施諤《淳?臨安志》殘本六卷,仁和胡敬《淳?臨安志輯逸》八卷,《武陵掌故叢編》本。宋陳公亮《紹興重修嚴州圖經》殘本三卷,宋鄭瑤方景定《嚴州續志》十卷,袁氏漸西村舍刻本。宋張氵昊寶慶《會稽續志》八卷,刻本。宋談鑰《嘉泰吳興志》二十卷,劉氏嘉業堂刻本。宋陳耆卿《嘉定赤城志》四十卷,《台州叢書》本。宋羅願《淳熙新安志》十卷,嘉慶刻本,光緒刻本。宋盧憲《嘉定鎮江志》二十二卷、《附》二卷、《校勘記》二卷,元俞希魯《至順鎮江志》二十一卷、《校勘記》二卷,道光刻本,近年刻本。宋楊潛《紹熙雲間志》三卷,元楊潛《至元崑山志》六卷,徐氏觀自得齋刻本。《宋元四明六志》八十三卷,內《宋志》三、《元志》三,鄞縣徐時棟校,咸豐刻本。《匯刻太倉舊志五種》,二十六卷,內《宋志》三、《元》一、《明》一,太倉繆朝荃校刻本。今存《宋》、《元》志書,外此尚多有,茲但就有新刻本者略補如上。
《齊乘》六卷。(元於欽。明刻本,乾隆間周氏刻本。)
《滇略》十卷。(明謝肇浙。《雲南備徵志》本。)
《武功縣誌》三卷。(明康海。黨金衡重刻本,《得月{?移}續刻》本,《三長物齋摘》本。)
【補】武昌局本,成都存古書局本。
《朝邑縣誌》二卷。(明韓邦靖。《五泉詩集》附刻本,葉夢龍重刻本,《得月{?移}續刻》本,《三長物齋摘》本。此兩志及國朝陸隴其《靈壽縣誌》十卷,最有名,然已爲洪稚存、章實齋所議。)
【補】合肥唐定奎《彭城合刻兩志》本,附有陽湖方楷《勘證》。
(以上地理類古地誌之屬古志舉最著而考證常用者。)
【補】淑浦向達輯《唐以前四裔地誌鉤沈》,未刊。
《大清一統志》五百卷。(乾隆二十九年敕續編。殿本。乾隆八年本止三百四十二卷。)
【補】通行排印、石印兩本。嘉道間國史館重修本,未刊。顧炎武《肇域志》一百卷,未刊,稿藏天津某氏。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五十卷。(洪亮吉。《卷施閣集》本。《一統志》浩繁,此即其摘本。)
【補】武昌局本。
(今案: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民族圖書館古籍組整理。)
《皇朝一統輿圖》三十二卷。(胡林翼等。武昌官本。內府本難得,此本極詳。)
【補】書目答問原刻後印本,本行下增印《輿地經緯度裏表》一卷,今人長沙荷池精舍刻本十九字。此表長沙丁取忠撰,在《白芙堂算學叢書》內。《清內府輿圖》西洋教士奉敕測繪,有數種,皆銅板雕印,一康熙三十二葉本,一康熙分省分府小葉本,一乾隆十三葉本,又《方略館刻地圖》,未詳年代,諸圖今並罕見,康熙小葉本凡二百二十七葉,亦載《圖書集成》內。《滿漢合璧清內府一統輿地祕圖》四十葉,民國十八年瀋陽故宮博物院影印原刻銅版本。新化鄒代鈞《大清中外輿地全圖》六十八葉,光緒間輿地學會廣東刻本。
地圖愈近出者愈切用,今武昌亞新地學社及上海坊間皆有新繪本,參謀部郵政局各省測繪局新制之圖,尤爲精確,又東西各國所印,亦可備考,不能盡舉。
《合刻恆星赤道經緯度圖》、《一統輿圖》各一具。六嚴、李兆洛。
揚州平山堂刻本。地輿必合墾度以爲準望,故統於地理。
《皇朝地輿韻編》,附《輿圖》一卷。(李兆洛。江寧局本。《長江圖》十二卷。今人。長沙黃氏刻本。以江爲緯,以郡縣爲經,故入地誌。)
【補】此書長沙黃翼升撰。武昌局本。
《航海圖》一卷。(武昌局本。)
《海運圖說》卷。(施彥士。求己堂八種本。附此取便尋覽。陶澍編海運全案十二卷,江蘇官本。)
【補】《施書》十五卷。
《天下郡國利病書》一百二十卷。(顧炎武。活字版本不善,湖北新刻本。)
【補】廣州局本。
(今案:有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四部叢刊三編·天下郡國利病書》。)
(江:以上總志,以下分志。)
《日下舊聞考》一百二十卷。(乾隆三十九年敕撰。殿本。)
【補】此就朱彝尊《日下舊聞》增補而成。朱書四十二卷,六峯閣刻本。
(今案: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龍沙紀略》一卷。(方式濟。借月山房本,《述本堂詩集》附刻本。)
《廣陵通典》十卷。(汪中。揚州局本。)
【補】道光三年家刻本,上海中國書店編《江都江氏遺書》影印本。
《蜀典》十二卷。(張澍。自刻本。)
【補】成都存古書局本。
《黔書》二卷。(田雯。古歡堂集附刻本,貴陽重刻本。)
【補】粵雅堂續刻本。
《續黔書》八卷。(張澍。自刻本。)
【補】粵雅堂續刻本。
《三省邊防備覽》十四卷。(嚴如?翌。道光二年刻本。此書雖邊防,實是內地,故列此類。)
【補】《吉林外紀》十卷,道光間長白薩英額撰。《黑龍江外紀》八卷,嘉慶間長白西清撰。二書並有桐廬袁昶《漸西村舍叢書》本,上海文瑞樓影印袁本,廣州局本。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
《平臺紀略》十一卷,附《東征集》六卷。(藍鼎元。雍正癸卯元刻本,壬子廣州刻本。詳於臺灣形勢,故附此類。)
【補】《鹿洲全集》大、小二本,《龍威祕書》本,《平臺紀略》皆一卷。
《臺海使槎錄》八卷。(黃叔?敬。刻本。與前書同例。)
【補】道光十年刻本,光緒間定州王灝刻《畿輔叢書》本。
(附錄:《國朝省志》、《府州縣誌》善本。目列後。)
(《浙江通志》。《廣東通志》。阮元。《廣西通志》。謝啓昆。《湖北通志》。章學誠原稿。)
【補】原槁已殘,檢存稿四卷、未成稿一卷,民國十一年吳興劉承斡刻入《章氏遺書》。又宣統二年武昌局排印《章氏遺書》四卷,即《湖北通志》檢存稿。《汾州府志》。戴震。《涇縣誌》。《淳化縣誌》。洪亮吉。《三水縣誌》。孫星衍。《朝邑縣誌》。錢坫。《偃師志》。《安陽志》。武億。《廣德州志》。周廣業。《富順縣誌》。段玉裁。《嘉興府志》。伊湯安《和州志》。《亳州志》。《永清縣誌》。《天門縣誌》。章學誠。
【補】劉刻《章氏遺書》內有《和州志》殘本三卷、《永清縣誌》十卷。《天門縣誌》乃其父勵堂主撰,實齋佐其役。《亳州志》今罕見。諸志序例並見《文史通義》。《鳳臺縣志》。李兆洛。《懷遠志》。董士錫。《長安志》。董?誠。《郯城志》。陸繼輅。《道光鄢陵志》。洪符孫。《遵義府志》。鄭珍、莫友芝。《桂陽州志》。今人。以上諸志皆有法。
【補】《桂陽州志》,湘潭王?運撰。王?運《湘潭縣誌》。魯一同《邳州志》、《清河縣誌》。南海鄒伯奇、譚瑩同撰《南海縣誌》。番禺陳澧《番禺縣誌》。鄞縣董沛、徐時棟同撰《鄞縣誌》,《慈溪縣誌》。湘陰郭嵩燾《湘陰縣圖志》。江陰繆荃孫《江陰縣誌》。上補諸志並晚出之善者。
(以上地理類今地誌之屬今志除總志外,舉切用及雅贍有法者。)
《戴校水經注》四十卷。(魏酈道元。戴震校。聚珍本,杭本,福本,《戴氏遺書》本,《湖北新刻叢書》本。戴校以前,黃刻諸本皆遜,全祖望校《水經注》,靈石楊氏刻本未成,今京師印行者止百餘葉。)
【補】水經舊題漢桑欽撰,後魏酈道元注。南昌局、廣州局皆重刻聚珍本,《四部叢刊》影印聚珍本。《全校水經注》四十卷,光緒十四年寧波崇實書院刻本,無錫蔣氏刻本。長沙王先謙《合校水經注》四十卷,光緒間長沙思賢書局刻本,寶善書局影印巾箱本。江西新城楊希閔《水經注匯校》四十卷,光緒間福州刻本。
《水經注釋》四十卷,刊誤十二卷。(趙一清。原刻本。)
【補】乾隆十九年趙氏家刻,乾隆五十一年畢沅開封刻本,光緒間四明張壽榮花雨樓刻本,光緒間會稽章壽康刻本。沈欽韓《水經注疏證》四十四卷,勝趙釋,未刊。宜都楊守敬《水經注刪要》四十卷、《補遺》並《續補》四十卷,楊氏鄰蘇園刻本。
(今案: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校,陳橋驛覆校。)
《水經注釋地》四十卷,《水道直指》一卷,《補遺》一卷。(張匡學。嘉慶二年新安張氏刻本。)
【補】曲阜孔繼涵《水經注釋地》八卷,南陵徐乃昌刻《積學齋叢書本》,會稽章壽康刻單行本。番禺陳澧《水經注西南諸水考》三卷,廣州局《東塾遺書本》。仁和丁謙《水經注正誤舉例》五卷,吳興劉承?求恕齋刻本。
《水經注圖》一卷。(今人。武昌刻本。)
【補】此江寧汪士鐸所撰。江寧刻本,又《附錄》一卷。楊守敬《水經注圖》八卷,此圖尤精,鄰蘇園自刻朱墨印本。
《水經注圖說》殘稿四卷。(董?誠。董方立《遺書》本。)
【補】會稽章壽康刻單行本。
(江:以上《水經》之屬)
《水道提綱》二十八卷。(齊召南。原刻本。)
【補】乾隆四十一年傳經書屋刻,湖南新化三味書室刻本。灌雲武同舉《淮系年表》不分卷,四冊,民國十八年重訂本,表排印,圖石印。
《行水金鑑》一百七十五卷。(鄭元慶代傅澤洪撰。通行本。)
【補】咸豐三年淮揚道署傅氏原刻本。
《續行水金鑑》一百五十六卷。(黎世?序。潘錫恩刻本。)
(江:以上水道總論,以下分論。)
《畿輔河道水利叢書》十五卷,(附圖。吳邦慶。道光四年刻本。九種。)
《三吳水利錄》四卷。(明歸有光。借月山房本,涉聞梓舊本。)
《江蘇水利圖說》二十一卷。(陶澍。江蘇官本。七種。)
《浙西水利備考》八卷。(王鳳生。道光四年刻本。)
【補】杭州局本。
《河工器具圖說》四卷。(麟慶。道光丙午刻本。)
《崑崙河源考》一卷。(黃宗羲。指海本,守山閣本。)
【補】萬斯同撰,此題黃名誤。借月山房本。守山閣未刻此書。
《西域水道記》五卷。(徐鬆。原刻本。)
【補】上海文瑞樓石印巾箱本。番禺沈宗畸宣統元年刻《晨風閣叢書》內有《西域水道記校補》一卷。
(今案:有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
《海塘通志》二十卷。(方觀承。乾隆辛未刻本。)
《新譯海塘輯要》十卷。(西洋人。上海製造局刻本。)
【補】英國傅蘭雅撰。
(以上地理類水道之屬)
《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乾隆二十七年敕撰。殿本。)
(今案: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新疆識略》十卷。(徐鬆代鬆筠撰。刻本。)
【補】《新疆圖志》一百十六卷,宣統間新城王樹楠等撰,民國間東方學會排印本。
(江:以上新疆)
《衛藏圖志》五卷。(盛繩祖。刻本。)
《西招圖略》一卷。(鬆筠。自刻本。)
【補】上海文瑞樓石印巾箱本。
(今案: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西藏研究叢刊·西招圖略》。)
(江:以上西藏地)
《金川瑣記》六卷。(李心衡。《珠塵》本。)
《蠻書》十卷。(唐樊綽。聚珍本,福本,《雲南備徵志》本,琳琅祕室本。)
【補】桐廬袁昶刻《漸西村舍叢書》本。嘉興沈曾植《蠻書校注》,未刊。
(今案:有中華書局1962年版《蠻書校注》,向達著。)
《蠻司合志》十五卷。(毛奇齡。《西河集》本。)
【補】光緒間會稽徐友蘭刻《紹興先正遺書》本。
《苗防備覽》卷。(嚴如?翌。刻本,道光癸卯重刻本。)
【補】此書二十二卷,嘉慶二十五年刻。
《峒溪纖志》三卷,《志餘》一卷。(陸次雲。說鈴本。)
《番社採風圖考》一卷。(六十七。《珠塵》本。)
(江:以上川滇各邊防)
《皇朝藩部要略》十六卷,《表》四卷。(祁韻士。道光丙午家刻本。)
【補】杭州局本。張穆《蒙古遊牧記》十四卷,咸豐九年壽陽祁?藻刻本,上海文瑞樓石印巾箱本。藤縣蘇演存《中國境界變遷大勢考》不分卷,附圖二十一葉,民國四年涵芬樓排印本。吾國與外國所結條約及近人所記邊界諸書,與邊防地理極有關係,宜參覽。邊界非詳圖不明。如洪鈞《中俄交界圖》,許景澄《西北中俄界圖》,曾寅《中俄交界圖》,鄧承修《中越定界圖》,薛福成《中緬定界圖》,胡惟德《西藏全圖》,及清季官本《新疆、奉天、黑龍江全省輿圖》,皆可備考,有印本。黃岩王彥威《道、鹹、同、光四朝籌辦夷務始末記》不分卷,三百六十冊,民國十八年故宮博物院影印原稿本,未畢工,此非地理類書,附此。
(江:此總括各邊防)
(以上地理類邊防之屬)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宋徐兢。知不足齋本。)
《高麗國史》一百四十卷。(明鄭麟趾。朝鮮刻本。)
【補】麟趾,朝鮮人。日本排印本。《元高麗紀事》一卷,萍鄉文廷式自《永樂大典》輯出,乃元《經世大典》舊文,民國五年上海廣倉學{宀君}排印本。韓人金富軾《三國史記》五十卷,民國五年韓人金澤榮通州排印本。金澤榮《韓國小史》二十八卷、《新高麗史》五十三卷,民國間通州排印本。
《琉球國志略》十六卷。(周煌。聚珍本,家刻本。)
【補】《續》五卷,費錫章撰,嘉慶十三年刻本。
《越史略》三卷。(明越南人。守山閣本。)
【補】上海文瑞樓石印巾箱本。元安南人黎﹀安《南志略》十九卷,日本排印本,通州排印本。安南人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二十四卷,日本排印本。
《從徵緬甸日記》一卷。(周裕。借月山房本。此非地誌,附此。《師範緬事)述略》一卷,在《經世文編》中。
【補】元失名人《至元徵緬錄》一卷,守山閣本,上海文瑞樓石印本。
《日本考略》一卷。(明薛俊。《得月{?移}初刻》本。)
【補】嘉應黃遵憲《日本國誌》四十卷,光緒十六年廣州富文齋刻本,杭州局本。德清傅雲龍《遊歷日本圖經》三十卷,光緒十五年傅氏日本排印本。長沙王先謙《日本源流考》二十二卷,光緒家刻本。富陽繆鳳林《日本史籍提要》不分卷,未刊。
《異域錄》二卷。(圖理琛。借月山房本,《指海》本。多紀俄羅斯地理。)
【補】雍正元年刻單行本。仁和丁謙《異域錄地理考證》一卷,杭州局刻《浙江圖書館叢書(第二集)》本。
《北徼彙編》六卷。(何秋濤。京師刻巾箱本。此書稿本浩繁,咸豐間進呈,旋毀。今琉璃廠市有刻本,止四卷,仍題何名,紀述詳實,非出僞託。保定書局刻有《朔方備乘圖說》一卷。)
【補】此書咸豐八年進呈,賜名《朔方備乘》,其稿未刊即毀,光緒間李鴻章屬貴築黃彭年就殘槁補綴復還舊觀,凡八十一卷,光緒某年京師刻足本,坊間石印本。
(江:以上分志各國)
《海國聞見錄附圖》二卷。(陳倫炯。《珠塵》本。)
【補】《昭代叢書續編》本,道光間張氏易理刻本,長沙餘肇鈞刻《明辨齋叢書》本。
(今案:有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海國聞見錄校注》,李長傅校注,陳代光整理。)
《海錄》一卷。(楊炳南。海山仙館本。)
【補】宋趙汝適《諸蕃志》二卷,自《永樂大典》輯出,非全帙,《函海》本,《學津》本,民國十年廣東中山大學排印本。嘉興沈曾植《島夷志略廣證》二卷,《古學彙刊》排印本。明張燮《東西洋考》十二卷,《惜陰軒叢書》本,坊刻本。明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三卷,《指海》刻校本。明馬觀《瀛涯勝鑑》一卷,明刻《紀錄彙編》內有原本、改本二本。明費信《星槎勝覽》二卷,上虞羅氏影印天一閣明鈔足本。無錫薛福成《東南海島圖經》八卷,石印本。《東邦近世史》不分卷,清末人編譯,武昌排印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55年版《海錄注》,馮承鈞註釋。)
《職方外紀》五卷。(明艾儒略。守山閣本,金壺本,《龍威》本。)
【補】艾儒略,意大利國人。
(今案:有中華書局1996年版《中外交通史籍叢刊·職方外記校釋》,謝方校釋。)
《坤輿圖說》二卷。(明南懷仁。《指海》本。)
【補】南懷仁,比利時國人。
《地球圖說》一卷。(西洋蔣友仁譯。何國宗,錢大昕奉敕潤色。)
文選樓本。
《瀛寰志略》十卷。(徐繼?。原刻大字、重刻小字兩本。)
【補】日本刻本,光緒間排印本,石印本。《瀛寰志續集》五卷,英國慕維廉撰,《補遺》一卷,無錫薛福成撰,光緒間刻本,排印本,石印本。
《海國圖志定本》一百卷。(林則徐譯,魏源重定。咸豐壬子高郵編刻定本,同治七年廣州重刻本,光緒二年魏氏刻本。初刻本止六十卷。)
(今案:有嶽麓書社1998年版,陳華校注。)
《新譯地理備考》十卷。(西洋瑪吉士。海山仙館本。)
【補】瑪吉士,西洋葡萄牙國人。
(江:以上總志各國)
《新譯海道圖說》十五卷,附《長江圖說》三卷。(西洋人。上海製造局刻本。極有用。)
【補】英國傅蘭雅譯,懷遠王德筠述。
(以上地理類外紀之屬古略今詳者,錄今人書。)
【補】欲明現勢,右舉請書已不切用,時人編述,坊行多有,極應瀏覽,惟尚無詳明雅正足名家者,茲不臚列。其通異域文者,能自考東西諸國原著最善。
《三輔黃圖》一卷。(莊逵吉校。平津館本,自刻本。)
【補】宋張敦頤《六朝事蹟編類》十四卷,光緒十三年上元李濱仿宋紹興建康府學刊本。
(今案: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三輔黃圖校證》,陳直校證。)
《長安志》二十卷。(宋宋敏求。經訓堂本。)
《長安志圖》三卷。(元李好文。經訓堂本。)
《唐兩京城坊考》五卷。(徐鬆。《連筠{?移}》本。)
【補】光緒間定州王灝刻《畿輔叢書》本。大興程鴻詔《兩京城坊考補》一卷,光緒三十年江陰繆荃孫刻《藕香零拾》本。義烏朱一新、江陰繆荃孫同撰《京師坊巷志》十卷,附《考正》一卷,吳興劉承?刻《求恕齋叢書》本,又刻清光緒《順天府志》第十三、四卷內。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5年版《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唐兩京城坊考》,張穆校補,方嚴點校。)
《兩京新記》一卷。(唐韋述。佚存叢書本,粵雅堂本。)
【補】武昌局《正覺樓叢書》本。此書原本五卷,已殘,存第三捲一捲。
《宋東京考》二十卷。(周城。原刻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8年版《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宋東京考》,單遠慕點校。)
《汴京遺蹟志》二十四卷。(明李濂。國朝人校刻本。)
【補】畢沅刻。
(今案:有中國書店1959年影印本。)
《歷代帝王宅京記》二十卷。(顧炎武。嘉慶戊辰顧氏刻本。)
【補】巴陵方功惠廣州刻《碧琳琅館叢書》本,吳縣朱記榮刻《槐廬叢書》本。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4年版《中國古代都城資料選刊·歷代宅京記》,于傑點校。)
《歷代山陵考》二卷。(借月山房本。錢坫《聖賢冢墓考》十二卷,未刊。)
【補】《歷代山陵考》明王在晉撰。民國十七年上虞羅振玉排印殷禮在斯堂本。上海朱孔陽《歷代陵寢備考》五十卷、《歷代宗廟附考》八卷,上海《申報》館排印本。
(江:以上都會)
趙岐《三輔決錄》二卷。(晉摯虞注。張澍輯。二酉堂本,又茆輯《十種》本。)
【補】潮州鄭氏龍溪精舍重刻張輯本。
《辛氏三秦記》一卷。(二酉堂輯本。張輯《摯虞決疑要注》,《三輔舊事》,《三輔故事》,劉?《十三州志》,段龜《龍涼州記》,《涼州異物志》,《西河舊事》,《喻歸西河記》,《段國沙洲記》,皆刻《二酉堂叢書》內,篇葉無多,不別列。)
【補】嚴可均輯《晉周處風土記》三卷,有刻本,又輯《晉張玄之吳興山墟名》一卷,宋山謙之《吳興記》一卷,江陰繆荃孫刻入《雲自在龕叢書》。善化陳運溶輯《宋盛弘之荊州記》三卷,又輯《晉、宋人撰荊、湘地記》二十九種,《荊湖圖經》三十六種,並光緒二十六年家刻《麓山精舍叢書》本。唐失名人《沙州圖經》,失名人《西州圖經》,並唐人所寫殘卷,民國二年上虞羅振玉玻璃版印《鳴沙石室古佚書》本。王謨《漢唐地理書鈔》,凡輯三四百種,未見刻本。
《雍錄》十卷。(宋程大昌。通行本。)
《關中勝蹟圖志》三十二卷。(畢沅。自刻本。)
《河朔訪古記》二卷。(舊題元乃賢。守山閣本。)
《昌平山水記》二卷。(顧炎武。《亭林遺書》本。)
(今案: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洛陽伽藍記》五卷,《集證》一卷。(魏楊?之。吳若準《集證》校刻本,叢書多有,吳本最善。)
【補】武進董康玻璃版印明如隱堂刻本五卷,上虞羅振玉《玉簡齋叢書》本五卷。
(今案:有中華書局1987年《洛陽伽藍記校釋》,周祖謨校釋。)
《洛陽名園記》一卷。(宋李格非。海山仙館本,《津逮》本,《學津》本。)
【補】涵芬樓影印明刻《顧氏文房小說》本。
(今案:有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
《渚宮舊事》五卷,《補遺》一卷。(唐餘知古。平津館本。)
【補】金壺本,羅振玉吉石?玻璃版印本。
(江:以上古蹟)
《南方草木狀》三卷。(晉嵇含。《漢魏叢書》本。)
(今案:有商務印書館1955年影印本。)
《荊楚歲時記》一卷。(樑宗懍。《漢魏叢書》本。)
(今案:有嶽麓書社1986年版,姜彥稚輯校。)
《北戶錄》三卷。(唐段公路。《說郛》及他叢書本皆不全。)
【補】光緒間歸安陸心源十萬卷樓刻足本。
《嶺表錄異》三卷。(唐劉恂。聚珍本,杭本,福本。)
【補】南昌局重刻聚珍本。
(今案:有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廣東地方文獻叢書·嶺表錄異》,魯迅校勘。)
《益部方物略記》一卷。(宋宋祁。《津逮》本,《學津》本。)
《桂海虞衡志》一卷。(宋范成大。《古今逸史》本,《唐宋叢書》本,《說海》本。)
(今案:有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桂海虞衡志校注》,嚴沛校注。)
《嶺外代答》十卷。(宋周去非。知不足齋本。)
《歲華紀麗譜》一卷,附《箋紙譜》一卷,《蜀錦譜》一卷。(元費著。《續百川》本。)
【補】金壺本,《學海類編內成都遊宴記》即此書。
(今案: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歷代筆記小說集成·歲華紀麗譜》。)
《閩中海錯疏》三卷。(明居本竣。《珠塵》本,《學津》本。)
(江:以上物產)
《輿地紀勝》二百卷。(宋王象之。廣州新刻本,闕二十二卷。)
【補】南海伍氏粵雅堂刻單行。
(今案: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民族圖書館古籍組整理。)
(江:此總錄)
──以上地理類雜地誌之屬(都會、山水、古蹟、人物、物產、雜記,錄古雅者。)
──右地理類(山志遊記如說嵩、岱覽之屬,今日通行有版本者凡數十種,以非切要,不錄。雜地誌如桂勝、楚寶、晉乘搜略之屬,止關一方,又非古籍,不錄。)
【補】南清河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一千二百種、《續編》五十八種、《再補編》一百八十種,所收皆清人地理雜著,光緒間王氏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