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曲歌下 
【江陵樂】 
(《古今樂錄》曰:“《江陵樂》,舊舞十六人,樑八人。”《通典》曰:“江陵,古荊州之域,春秋時楚之郢地,秦置南郡,晉爲荊州,東晉、宋、齊以爲重鎮。梁元帝都之有紀南城,楚渚宮在焉。”) 
不復蹋踶人,踶地地欲穿。盆隘歡繩斷,蹋壞絳羅裙。 
不復出場戲,踶場生青草。試作兩三回,踶場方就好。 
陽春二三月,相將蹋百草。逢人駐步看,揚聲皆言好。 
暫出後園看,見花多憶子。烏鳥雙雙飛,儂歡今何在。 
──右四曲 
【青陽度】 
(《古今樂錄》曰:“《青陽度》,倚歌。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 
隱機倚不織,尋得爛漫絲。成匹郎莫斷,憶儂經絞時。 
碧玉搗衣砧,七寶金蓮杵。高舉徐徐下,輕搗只爲汝。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生並目蓮。 
──右三曲 
【青驄白馬】 
(《古今樂錄》曰:“《青驄白馬》,舊舞十六人。”) 
青驄白馬紫絲繮,可憐石橋根柏樑。 
汝忽千里去無常,願得到頭還故鄉。 
繫馬可憐著長鬆,遊戲徘徊五湖中。 
借問湖中採菱婦,蓮子青荷可得否? 
可憐白馬高纏騣,著地躑躅多徘徊。 
問君可憐六萌車,迎取窈窕西曲娘。 
問君可憐下都去,何得見君復西歸。 
齊唱可憐使人惑,晝夜懷歡何時忘。 
──右八曲 
【共戲樂】 
(《古今樂錄》曰:“《共戲樂》,舊舞十六人,樑八人。”) 
齊世方昌書軌同,萬宇獻樂列國風。 
時泰民康人物盛,腰鼓鈴柈各相競。 
長袖翩翩若鴻驚,纖腰嫋嫋會人情。 
觀風采樂德化昌,聖皇萬壽樂未央。 
──右四曲 
【共戲樂】 
(《古今樂錄》曰:“《共戲樂》,舊舞十六人,樑八人。”) 
齊世方昌書軌同,萬宇獻樂列國風。 
時泰民康人物盛,腰鼓鈴柈各相競。 
長袖翩翩若鴻驚,纖腰嫋嫋會人情。 
觀風采樂德化昌,聖皇萬壽樂未央。 
──右四曲 
【安東平】 
(《古今樂錄》曰:“《安東平》,舊舞十六人,樑八人。”) 
悽悽烈烈,北風爲雪。船道不通,步道斷絕。 
吳中細布,闊幅長度。我有一端,與郎作褲。 
微物雖輕,拙手所作。餘有三丈,爲郎別厝。 
製爲輕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與郎拭塵。 
東平劉生,復感人情。與郎相知,當解千齡。 
──右五曲 
【女兒子】 
(《古今樂錄》曰:“《女兒子》,倚歌也。”) 
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 
我欲上蜀蜀水難,蹋蹀珂頭腰環環。 
──右二曲 
【來羅】 
(《古今樂錄》曰:“倚歌也。”) 
鬱金黃花標,下有同心草。草生日已長,人生日就老。 
君子防未然,莫近嫌疑邊。瓜田不躡履,李下不正冠。 
故人何怨新,切少必求多。此事何足道,聽我歌來羅。 
白頭不忍死,心愁皆敖然。遊戲泰始世,一日當千年。 
──右四曲 
【那呵灘】 
(《古今樂錄》曰:“《那呵灘》,舊舞十六人,樑八人。其和雲:‘郎去何當還。’多敘江陵及揚州事。那呵,蓋灘名也。”) 
我去只如還,終不在道邊。我若在道邊,良信寄書還。 
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篙,何時至江陵。 
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遠。書疏數知聞,莫令信使斷。 
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原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百思纏中心,憔悴爲所歡。與子結終始,折約在金蘭。 
──右六曲 
【孟珠】 
一曰《丹陽孟珠歌》。《古今樂錄》曰:“《孟珠》十曲,二曲,倚歌八曲。舊舞十六人,樑八人。” 
人言孟珠富,信實金滿堂。龍頭銜九花,玉釵明月璫。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右二曲 
人言春復著,我言未渠央。暫出後湖看,蒲菰如許長。 
揚州石榴花,摘插雙襟中。葳蕤當憶我,莫持豔他儂。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道逢遊冶郎,恨不早相識。 
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原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 
陽春二三月,正是養蠶時。那得不相怨,其再許儂來。 
將歡期三更,合冥歡如何。走馬放蒼鷹,飛馳赴郎期。 
適聞梅作花,花落已成子。杜鵑繞林啼,思從心下起。 
可憐景陽山,苕苕百尺樓。上有明天子,麟鳳戲中游。 
──右八曲 
【翳樂】 
(《古今樂錄》曰:“《翳樂》一曲,倚歌二曲。舊舞十六人,樑八人。”) 
人生歡愛時,少年新得意。一旦不相見,輒作煩冤思。 
──右一曲 
【同前】 
陽春二三月,相將舞翳樂。曲曲隨時變,持許豔郎目。 
人言揚州樂,揚州信自樂。總角諸少年,歌舞自相逐。 
──右二曲 
【夜黃】 
(《古今樂錄》曰:“《夜黃》,倚歌也。”) 
湖中百種鳥,半雌半是雄。鴛鴦逐野鴨,恐畏不成雙。 
──右一曲 
【夜度娘】 
(《古今樂錄》曰:“《夜度娘》,倚歌也。”) 
夜來冒霜雪,晨去履風波。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 
──右一曲 
【長鬆標】 
(《古今樂錄》曰:“《長鬆標》,倚歌也。”) 
落落千丈鬆,晝夜對長風。歲暮霜雪時,寒苦與誰雙。 
──右一曲 
【雙行纏】 
(《古今樂錄》曰:“《雙行纏》,倚歌也。”) 
朱絲系腕繩,真如白雪凝。非但我言好,衆情共所稱。 
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 
──右二曲 
【黃督】 
(《古今樂錄》曰:“《黃督》,倚歌也。”喬客他鄉人,三春不得歸。願看楊柳樹,已復藏班騅。籠車度蹋衍,故人求寄載。催牛閉後戶,無預故人事。右二曲。) 
【平西樂】 
(《古今樂錄》曰:“《平西樂》,倚歌也。”) 
我情與歡情,二情感蒼天。形雖胡越隔,神交中夜間。 
──右一曲 
【攀楊枝】 
(《古今樂錄》曰:“《攀楊枝》,倚歌也。”《樂苑》曰:“《攀楊枝》,樑時作。”) 
自從別君來,不復著綾羅。畫眉不注口,施朱當奈何。 
──右一曲 
【尋陽樂】 
(《古今樂錄》曰:“《尋陽樂》,倚歌也。”) 
雞亭故儂去,九里新儂還。送一卻迎兩,無有暫時閒。 
──右一曲 
【白附鳩】 =>樑·吳均 
(《古今樂錄》曰:“《白附鳩》倚歌,亦曰《白浮鳩》,本拂舞曲也。”) 
石頭龍尾彎,新亭送客者。酤酒不取錢,郎能飲幾許。 
──右一曲 
【白浮鳩】 =>吳均 
琅瑘白浮鳩,紫翳飄陌頭。食飲東莞野,棲宿越王樓。 
【拔蒲】 
(《古今樂錄》曰:“《拔蒲》,倚歌也。”) 
青蒲銜紫茸,長葉復從風。與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朝發桂蘭渚,晝息桑榆下。與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右二曲 
【拔蒲歌】 =>唐·張祜 
拔蒲來,領郎鏡湖邊。郎心在何處,莫趁新蓮去。拔得無心蒲,問郎看好無。 
【壽陽樂】 
(《古今樂錄》曰:“《壽陽樂》者,宋南平穆王爲豫州所作也。舊舞十六人,樑八人。”按其歌辭,蓋敘傷別望歸之思。南平穆王即劉鑠也。) 
可憐八公山,在壽陽,別後莫相忘。 
東臺百餘尺,凌風雲,別後不忘君。 
樑長曲水流,明如鏡,雙林與郎照。 
辭家遠行去,空爲君,明知歲月駛。 
籠窗取涼風,彈素琴,一嘆復一吟。 
夜相思,望不來,人樂我獨愁。 
長淮何爛漫,路悠悠,得當樂忘憂。 
上我長瀨橋,望歸路,秋風停欲度。 
銜淚出傷門,壽陽去,必還當幾載。 
──右九曲 
【作蠶絲】 
(《古今樂錄》曰:“《作蠶絲》,倚歌也。”) 
柔桑感陽風,阿娜嬰蘭婦。垂條付綠葉,委體看女手。 
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 
素絲非常質,屈折成綺羅。敢辭機杼勞,但恐花色多。 
──右四曲 
【楊叛兒】 
(《唐書·樂志》曰:“《楊伴兒》,本童謠歌也。齊隆昌時,女巫之子曰楊旻,少時隨母入內,及長爲何後寵。童謠雲:‘楊婆兒,共戲來所歡。’語訛,遂成楊伴兒。”《古今樂錄》曰:“《楊叛兒》送聲雲:‘叛兒教儂不復相思。’”) 
截玉作手鉤,七寶光平天。繡沓織成帶,嚴帳信可憐。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瀋水香,儂作博山爐。 
送郎乘艇子,不作遭風慮。橫篙擲去槳,願到逐流去。 
七寶珠絡鼓,教郎拍復拍。黃牛細犢兒,楊柳映松柏。 
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裏。芙蓉繞牀生,眠臥抱蓮子。 
聞歡遠行去,送歡至新亭。津邏無儂名。 
落秦中庭生,誠知非好草。龍頭相鉤連,見枝如欲繞。 
楊叛西隨曲,柳花經東陰。風流隨遠近,飄揚悶儂心。 
──右八曲 
【同前】 =>樑·武帝 
桃花初發紅,芳草尚抽綠。南音多有會,偏重叛兒曲。 
【同前】 =>陳·後主 
青春上陽月,結伴戲京華。龍媒玉珂馬,鳳軫繡香車。水映臨橋樹,風吹夾路花。日昏歡宴罷,相將歸狹斜。 
【同前】 =>唐·李白 
君歌楊叛兒,妾勸新豐酒。何許最關人,烏啼白門柳。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沈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西烏夜飛】 
(《古今樂錄》曰:“《西烏夜飛》者,宋元徽五年,荊州刺史沈攸之所作也。攸之舉兵發荊州,東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以歌。和雲:‘白日落西山,還去來。’送聲雲:‘折翅烏,飛何處,被彈歸。’”) 
日從東方出,團團雞子黃。夫歸恩情重,憐歡故在傍。 
暫請半日給,徙倚娘店前。目作宴瑱飽,腹作宛惱飢。 
我昨憶歡時,攬刀持自刺。自刺分應死,刀作離樓僻。 
陽春二三月,諸花盡芳盛。持底喚歡來,花笑鶯歌詠。 
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顧慮。臂繩雙入結,遂成同心去。 
──右五曲 
○月節折楊柳歌十三首 
【正月歌】 
春風尚蕭條,去故來入新。苦心非一朝,折楊柳,愁思滿腹中,歷亂不可數。 
【二月歌】 
翩翩烏入鄉,道逢雙燕飛。勞君看三陽,折楊柳,寄言語儂歡,尋還不復久。 
【三月歌】 
泛舟臨曲池,仰頭看春花。杜鵑緯林啼。折楊柳,雙下俱徘徊,我與歡共取。 
【四月歌】 
芙蓉始懷蓮,何處覓同心。俱生世尊前。折楊柳,捻香散名花,志得長相取。 
【五月歌】 
菰生四五尺,素身爲誰珍。盛年將可惜。折楊柳,作得九子糉,思想勞歡手。 
【六月歌】 
三伏熱如火,籠窗開北牖。與郎對榻坐。折楊柳,銅塸貯蜜漿,不用水洗溴。 
【七月歌】 
織女遊河邊,牽牛顧自嘆。一會復週年。折楊柳,攬結長命草,同心不相負。 
【八月歌】 
迎歡裁衣裳,日月流如水。白露凝庭霜。折楊柳,夜聞搗衣聲,窈窕誰家婦。 
【九月歌】 
甘菊吐黃花,非無杯觴用。當奈許寒何。折楊柳,授歡羅衣裳,含笑言不取。 
【十月歌】 
大樹轉蕭索,天陰不作雨。嚴霜半夜落。折楊柳,林中與松柏,歲寒不相負。 
【十一月歌】 
素雪任風流,樹木轉枯悴,松柏無所憂。折楊柳,寒衣履薄冰,歡詎知儂否? 
【十二月歌】 
天寒歲欲暮,春秋及冬夏。苦心停欲度。折楊柳,沈亂枕蓆間,纏綿不覺久。 
【閏月歌】 
成閏暑與寒,春秋補小月。念子無時閒。折楊柳,陰陽推我去,那得有定主? 
【常林歡】 =>唐·溫庭筠 
(《唐書·樂志》曰:“《常林歡》,疑宋、樑間曲。宋、樑之世,荊、雍爲南方重鎮,皆皇子爲之牧。江左辭詠,莫不稱之,以爲樂土,故隨王誕作襄陽之歌,齊武帝追憶樊、鄧。梁簡文帝樂府歌雲:‘分手桃林岸,送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又曰:‘宜城投酒今行熟,停鞍繫馬暫棲宿。’桃林在漢水上,宜城在荊州北,荊州有長林縣。江南謂情人爲歡。常、長聲相近,蓋樂人誤謂長爲常。”《通典》曰:“《常林歡》,蓋宋、齊間曲。”)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穠桑繞舍麥如尾,幽軋鳴機雙燕巢。馬聲特特荊門道,蠻水揚光色如草。錦薦金爐夢正長,東家呃喔雞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