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鄉間,一座古廟雖然寬敞,但只呆呆地立着;廟前已通電車,過往的行人也頗不少。
-
盧別根路飛機場的近旁有個很宏壯的醫院,光爲它的建築,聽說已用去一百萬兩。裏面的看護有中國人,有西洋人,有菲利賓人,住院的病人也有各國的國籍。
-
紙窗上沙沙沙沙的響,照經驗,這是又颳風了。這風是從昨天夜裏颳起的,我彷彿知道。颳起風來,天氣又變了。
-
——獨幕劇——劇中人物:夫妻妻的妹妹佈景:一間很簡單的畫室。室內俱垂着黑灰色天鵝絨之幕。
-
拭過似的、萬里澄碧的天空,抹着一縷兩縷白雲,覺得分外悠遠,一顆銀亮亮的月球,由深藍色的山頭,不聲不響地滾到了天半,把她清冷冷的光輝,包圍住這人世間。
-
一在一個寧靜而和平的秋日,他們倆結了婚。但徐光祖卻有些迷糊不清,好像他是糊里糊塗就結了婚的一般。
-
九叔在家庭裏,佔一個很奇特的地位:無足輕重,而又爲人人的眼中釘,心中刺;個個憎他,恨他,而表面上又不敢公然和他頂撞。
-
一林吉的門口,長着一株高大的檸檬樹。六月初間,曾在這檸檬樹下殺死一個收租的胖子。
-
內容:奶奶帶了孩子逛大街去,走過兒子的鋪子那兒,總得站住了,在櫥窗前面瞧這麼半天。大玻璃裏邊站了個紙洋人,滿臉的笑勁兒,笑得下巴和脖子的肉擠到一塊兒,分不清那是脖子那是下巴...
-
汪國勳!這姓名多漂亮,多響!他是我們的老大哥。《水滸傳》裏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他都說得出;據他自己說,小時候曾給父親逼着讀完“四書”、“五經”,但他的父親一死,他所讀的也給他一起帶
-
她坐在丈夫的遺像前面,這位老實的呂太太,捧着水煙筒,獨自個兒咕噥着:“日子過得那麼快啊!後天竟是他的百日哩。
-
當我們由南口早行的時候,四月的早晨,東方還明着春夜之星,不過清冷的風吹在面上,也留下些夜中的寒氣。
-
有人說:人們的情感之流,最容易爲外界的景物所轉移而吸引。因此所以又有人說:世界全是藏在一個客觀的鏡中,甚而至於止有外來的物象與景色的吸收,而少有自我之力的發伸與融合。
-
寤君走在微雨溼後的街道上,覺得剛纔在火光熊熊的室中的暖氣尚包住了全身,所以雖在半夜中的行路,卻沒有感到殘冬將盡的寒威;也許是借了幾杯白蘭地酒的溫力,使得身上的血脈非常興奮而周行迅速
-
雪後泥融的道路上,深深地印上了馬蹄轍跡已成爲淡灰色的模型。朔風尚吹着霰粒在空中飄揚,打在苦途行人的面上,時時起悽慄之感。
-
雖是初秋的節候,然在北方已經是穿夾衣的天氣了。早晚分外清冷,獨有午後的陽光,溫煦、柔暖,使人仍有疲倦睏乏的感覺。
-
小小的車站中充滿了不安與浮躁的氣氛。月臺外的洋灰地上,有的是痰、水、瓜皮。亂糟的室隅,如鳥籠的小提門的售票口,以及站後面的石階上洋槐蔭下都是人——倉皇、紛亂、怯懦的鄉民,粗布搭肩、
-
晚飯後,那個姓王的混名叫做“老耗子”的同事,又用狡猾的方法,將我騙到了洞庭湖邊。
-
“醒醒罷,醒醒罷。”有誰敲着我的紙窗似的說。“呵,呵—誰—呀?”我朦朧的問,揉一揉睡眼。
-
翩與歸鴻共北征,登山臨水黯愁生。江南草長鶯飛日,遊子離邦去裏情。五夜壯心悲伏櫪,百年左計負躬耕。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
-
那天晚上,已經敲過十一點鐘了,子英兀自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他就一轉身離了牀爬起來,披了衣服,趿着拖鞋;燃了一枝捲菸銜在口裏,不住的在室中踱步。
-
我家的前門當街,後門對着在城鎮裏少有的寬闊的空坦,空坦當中,僅有同我家共壁的兩間瓦屋,一間姓石,那一間姓李。
-
她自己名她的名字做黎蒂。黎蒂,她是孤獨地飄泊到北京來的一個飄泊者。因爲她看見這紅牆黃瓦的都城,還是初次,故在此地沒有熟人;她所認識的,全是爲她自己冷清清地住在公寓裏,感到寂寞,無聊
-
佈景:一間半新半舊的客廳,其中的陳設,極不統一,有沙發,藤椅,竹榻,和紅木器具等類,但都是古舊和賤價的東西,一見便可知道是零星從拍賣行中買來的。
-
曇鸞曰:餘友生多哀怨之事,顧其情楚惻,有落葉哀蟬之嘆者,則莫若夢珠。吾書今先揭夢珠小傳,然後述餘遭遇,以眇躬爲書中關鍵,亦流離辛苦,倖免橫夭,古人所以畏蜂蠆也。
-
查大人(查,巡查。大人,日據下臺灣人對日本警察的尊稱。)這幾日來總有些憤慨。因爲今年的歲暮,照例的御歲暮(日語,年禮)乃意外減少,而且又是意外輕薄。
-
《惹事》,是以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為歷史背景的小說。小說前半部分寫一位年輕人「我」因釣魚與人發生爭執,最後竟把人推進魚池;後半段改寫這位年輕人為某位台灣婦女打抱不平,因為她被日本警察誣陷害死他養的小雞,但就在年輕人準備帶領群眾抗爭時,卻被群眾「遺棄」了。
-
三十五年四月的一天--近午的時分,我搭着糖廠的五分車。回到離別了十五年的故鄉--竹頭莊。
-
日本東京有一條最繁華、最熱鬧的街道叫做銀座。日本的店鋪多系木造而矮小,高的也不過有三層樓。
-
一天,是寒雨滿街的仲冬時候,冷溼的空氣蕩在空中,刺着人的皮膚,好像微細的蟲豸鑽入衣服裏面向皮膚咬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