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後

此篇亦爲第二次遊覽雁宕山時所記,第一次遊覽日期爲1613年。

公元1632年,徐霞客再遊雁宕,這次遊歷主要記錄了他探靈峯洞、天聰洞、大龍湫、屏霞嶂等地的觀感,此次記遊較爲具體,對所遊經歷的細節皆備述其詳,生動可感,如遊天聰洞時,描繪踐木登升的過程即“梯窮濟以木,木窮濟以梯,梯木俱窮,則引繩揉樹”等細節,不但生動,而且也顯示了與自然搏鬥的精彩場面。至於對景物的記述,則語詞精練,句式勻稱,極富節奏感,繪形繪聲無不出奇。

餘與仲昭兄遊天台,爲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達黃岩,再訪雁山。覓騎出南門,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嶺,飯於巖前鋪。五里,爲樂清界,五里,上盤山嶺。

西南雲霧中,隱隱露芙蓉一簇,雁山也。

十里,鄭家嶺,十里,大荊驛。渡石門澗,新雨溪漲,水及馬腹。五里,宿於章家樓,是爲雁山之東外谷。章氏盛時,建樓以憩山遊之屐即供遊客棲息,今旅肆旅館寥落,猶存其名。

二十九日西入山,望老僧巖而趨。二里,過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樑洞。仍還至溪旁,西二里,逾謝公嶺。

嶺以內是爲東內谷。嶺下有溪自北來,夾溪皆重巖怪峯,突兀無寸土,雕鏤百態。渡溪,北折裏許,入靈峯寺。峯峯奇峭,離立滿前。寺後一峯獨聳,中襲一璺wèn裂縫,上透其頂,是名靈峯洞。

躡千級而上,石臺重整,洞中羅漢像俱更新。

下飯寺中。同僧自照膽潭越溪左,觀風洞。洞口僅半規,風蓬蓬出射數步外。遂從溪左歷探崖間諸洞。還寺,雨大至,餘乃赤足持傘溯溪北上。

將抵真濟寺,山深霧黑,茫無所睹,乃還過溪東,入碧霄洞。守愚上人精舍在焉。餘覺其有異,令僮還招仲昭,亦踐流而至,恨相見之晚,薄暮,返宿靈峯。

三十日冒雨循流,西折二里,一溪自西北來合,其勢愈大。渡溪而西,溯而西北行,三裏,入淨名寺。雨益甚,雲霧中仰見兩崖,重巖夾立,層疊而上,莫辨層次。衣履沾透,益深窮西谷,中有水簾谷、維摩石室、說法臺諸勝。

二里,至響巖。巖右有二洞,飛瀑罩其外,餘從榛荊棘莽中履險以登。

其洞一名龍王,一名三臺。二洞之前,有巖突出,若露臺然,可棧而通也。出洞,返眺響巖之上,一石側耳附峯頭,爲“聽詩叟”。

又西二里,入靈巖。

自靈峯西轉,皆崇巖連幛,一開而爲淨名,一璺直入,所稱一線天也;再開而爲靈巖,疊嶂迴環,寺當其中。

五月朔初一仲昭與餘同登天聰洞。

洞中東望圓洞二,北望長洞一,皆透漏通明,第峭石直下,隔不可履。餘乃復下至寺中,負梯破莽,率僮逾別塢,直抵圓洞之下,梯而登;不及,則斫木橫嵌夾石間,踐木以升;復不及,則以繩引梯懸石隙之樹。梯窮濟連接以木,木窮濟以梯,梯木俱窮,則引繩揉樹,遂入圓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語。

復如法躡長洞而下,已日中矣。西抵小龍湫之下,欲尋劍泉,不可得。踞石磧而坐,仰視回嶂逼天,峭峯倒插,飛流掛其中,真若九天曳帛者像天上掛下的綢練。

西過小剪刀峯,又過鐵板嶂。嶂方展如屏,高插層巖之上,下開一隙如門,惟雲氣出沒,阻絕人跡。又過觀音巖,路漸西,巖漸拓,爲犁尖,復與常雲並峙,常雲南下,跌而復起,爲戴辰峯。其跌處有坳,曰馬鞍嶺,內谷之東西分者,以是嶺爲界。

從靈巖至馬鞍嶺凡四里,而崇巒屼嵲,應接不暇。逾嶺,日色漸薄崦嵫yānzī太陽西下。

二里,西過大龍湫溪口,又二里,西南入宿能仁寺。

初二日從寺後塢覓方竹,無佳者。上有曇花庵,頗幽寂。出寺右,觀燕尾泉,即溪流自龍湫來者,分二股落石間,故名。仍北溯流二里,西入龍湫溪口。更西二里,由連雲嶂入,大剪刀峯矗然立澗中,兩崖石壁回合,大龍湫之水從天下墜。

坐看不足亭,前對龍灘,後揖剪刀,身在四山中也。

出連雲嶂,逾華巖嶺,共二里,入羅漢寺。寺久廢,臥雲師近新最近重新修葺之。臥雲年八十餘,其相與飛來石羅漢相似,開山巨手也。

餘邀師窮頂,師許同上常雲,而雁湖反在其西,由石門寺爲便。時已下午,以常雲期之後日,遂與其徒西逾東嶺,至西外谷,共四里,過石門寺廢址。隨溪西下一里,有溪自西來合,即凌雲、寶冠諸水也,二水合而南入海。乃更溯西來之溪,宿於凌雲寺。寺在含珠峯下,孤峯插天,忽裂而爲二,自頂至踵,僅離咫尺,中含一圓石如珠,尤奇絕。

循溪北入石夾,即梅雨潭也。飛瀑自絕壁下激,甚雄壯,不似空濛雨色而已。

初三日仍東行三裏,溯溪北入石門,停擔於黃氏墓堂。

歷級北上雁湖頂,道不甚峻。直上二里,向山漸伏,海嶼來前,愈上,海輒逼足下。又上四里,遂逾山脊。山自東北最高處迤邐即曲折連綿而來,播分散爲四支,皆易石而土。四支之脊,隱隱隆起,其夾處匯而成窪者三,每窪中復有脊,南北橫貫,中分爲兩,總計之,不止六窪矣。窪中積水成蕪草生之地,青青彌望滿眼,視野所及處,所稱雁湖也。而水之分墮於南者,或自石門,或出凌雲之梅雨,或爲寶冠之飛瀑;其北墮者,則宕陰諸水也,皆與大龍湫風馬牛無及雲。既逾岡,南望大海,北瞰南閤之溪,皆遠近無蔽,惟東峯尚高出雲表。

餘欲從西北別下寶冠,重巖積莽,莫可寄足。復尋舊路下石門,西過凌雲,從含珠峯外二里,依澗訪寶冠寺。寺在西谷絕塢中,已久廢,其最深處,石崖回合,磴道俱絕。一洞高懸崖足,斜石倚門。門分爲二,軒豁透爽,飛泉中灑,內多芭蕉,頗似閩之美人蕉;外則新籜tuò竹筍之皮高下,漸已成林。

至洞,聞瀑聲如雷,而崖石回掩,杳不可得見。乃下山涉溪,回望洞之右脅,崖捲成罅,瀑從罅中直墜,下搗於圓坳,復躍出坳成溪去。其高亞龍湫,較似壯勝,故非宕山第二流也。東出故道,宿羅漢寺。

初四日早,望常雲峯白雲濛翳,然不爲阻,促臥雲同上。東逾華巖二里,由連雲嶂之左,道鬆洞之右,躋級而上,共三裏,俯瞰剪刀峯已在屐底。一里,山回溪出,龍湫上流也。渡溪,過白雲、雲外二廬,又北入雲靜庵。菴廬與登山徑,修整俱異昔時,臥雲令其徒採筍炊飯。既飯,諸峯雲氣倏盡,仲昭留坐庵中,餘同臥雲直躋東峯。又二里,漸聞水聲,則大龍湫從卷崖中瀉下。水出絕頂之南、常雲之北,夾塢中即其源也。溯水而上,二里,水聲漸微。又二里,逾山脊。此脊北倚絕頂,南出分爲兩支,東支爲觀音巖,西支爲常雲峯,此其過脈處也。正脊之東爲吳家坑。其峯之回列者,近爲鐵板嶂,再繞爲靈巖,又再繞爲淨名,又再繞爲靈峯,外爲謝公嶺而盡。脊之西,其坑即龍湫背。其峯之回列者,近爲龍湫之對崖,再繞爲芙蓉峯,又再繞爲凌雲,又再繞爲寶冠,上爲李家山而止。此雁山之南面諸峯也。而觀音、常雲二峯,正當其中,已伏杖履下,惟北峯若負扆然,猶屏立於後。北上二里,一脊平峙,狹如垣牆,兩端昂起、北頹然直下,即爲南閤溪橫流界,不若南面之環互矣。餘從東巔躋西頂,倏躑躅聲大起,則駭鹿數十頭也。其北一峯,中剖若斧劈,中則石筍參差,亂崖森立,深杳無底。

鹿皆奔墮其中,想有隕死亡塹者。諸僧至,復以石片擲之,聲如裂帛,半響始沉,鹿益啼號不止。從此再西,則石脊中斷,峯亦漸下,西北眺雁湖,愈遠愈下。餘二十年前探雁湖,東覓高峯,爲斷崖所阻,懸綆繩索而下,即此處也。昔歷其西,今東出其上,無有遺憾矣。返下雲靜庵,循溪至大龍湫上,下瞰湫底龍潭,圓轉夾崖間,水從卷壁墜潭,躍而下噴,光怪不可迫視。遂逾溪西上,南出龍湫之對崖,歷兩峯而南,其嶺即石門東,羅漢之西,南出爲芙蓉峯,又南下爲東嶺者也。芙蓉峯圓亙特立,在羅漢寺西南隅。既至其下,始得路。東達於寺,日已西,仲昭亦先至矣。

初五日別臥雲出羅漢寺,循溪一里,至龍湫溪口。凡四里,逾馬鞍而下。北望觀音峯下,有石璺wèn裂口若門,層列非一。仲昭已前向靈巖。餘挾一僮北抵峯下,循樵路西轉二里,直抵觀音、常雲之麓,始知二峯上雖遙峙,其下石壁連亙成城。又循崖東躋裏許,出石璺之上,叢木密蔭,不能下窺。崖端盤石如擎蓋,上平如砥,其下四面皆空。坐其上久之,復下循石璺而入,層崖懸裂,皆可捫而通也。璺外一峯特起,薄齊片雲,圓頂拱袖,高若老僧巖,嚴若小兒拱立。

出路隅,居多吳氏,有吳應嶽者留餘餐。餘挾之溯溪入,即絕頂所望吳家坑溪也,在鐵板、觀音之間。欲上溪左黃崖層洞,崖在鐵板嶂之西,洞在崖之左,若上下二層者。抵其下,不得上,出其上,洞又在懸崖間,無可下也。

乃循崖東行,又得一石璺,望其上,層疊可入,計非構木懸梯不能登。從此下一小峯,曰鶯嘴巖,與吳別。東過鐵板嶂下,見其中石璺更大,下若有洞流而成溪者。亟溯流入,抵洞下,亂石窒塞,而崖左有路直上,鑿坎懸崖間,垂藤可攀。遂奮勇上,衣礙則解衣,杖礙則棄杖,凡直上一崖,復橫歷一崖,如是者再,又棧木爲橋者再,遂入石璺中。石對峙如門,中寬廣,得累級以升。

又入石門兩重,仰睇其上,石壁環立,青天一圍,中懸如井。壁窮,透入洞中。洞底日光透處有木梯,猱升像猿一樣爬上其上,若樓閣然。從閣左轉,復得平墟大丘,後即鐵板嶂高列,東西危崖環繞,南面石璺下伏,軒敞回合,真仙靈所宅矣!內有茅屋一楹,虛無人居。隙地上多茶樹,故坎石置梯,往來其間耳。

下至溪旁,有居民。

遂越小剪刀峯而東,二里,人靈巖,與仲昭會。

初六日挾靈巖僧爲屏霞嶂之遊。

由龍鼻洞右攀石罅上,半里,得一洞甚奇。又上半里,崖穹路絕,有梯倚崖端,蓋燒炭者所遺。緣梯出其上,三巨石橫疊兩崖間,內覆石成室,跨其外者爲仙橋。其室空明幽敞,蔽於重巖之側,雖無鐵板嶂、石門之奇瑰攢合,而幽邃自成一天。復透洞左上,攀藤歷棧,遂出屏霞嶂之中層,蓋龍鼻頂也。崖端亦寬塏kǎi地勢高而乾燥可廬建房,後嶂猶上倚霄漢,嶂右有巖外覆,飛泉落其前。

由右復攀躋崖石,幾造嶂頂,爲削石所阻。

其側石隙一縷,草木緣附,可以着足,遂隨之下。崖間多修藤垂蔓,各採而攜之。當石削不受樹,樹盡不受履處,輒垂藤下。如是西越石岡者五重,降升不止數裏,始下臨絕澗,即小龍湫上游也。

其澗發源雁頂之東南,右即鐵板,左即屏霞,二嶂中墜爲絕壑,重崖虧蔽,上下無徑,非懸綆不能飛度也。入澗,踐石隨流,東行裏許,大石橫踞澗中,水不能越,穴石下搗,兩旁峭壁皆鬥立,行者路絕。乃縛木爲梯升崖端,復縋zhuì用繩向下吊入前澗下流,則橫石之下,穹然中空,可樹十丈旗。水從石後建瓴下注,匯潭漾碧,翛xiāo然無拘無束的樣子沁人。左右兩崖,俱有洞高峙。

由此而前,即龍湫下墜處也。

餘兩次索劍泉,寺僧輒雲:“在龍湫上,人力鮮達。”今仍杳然,知淪沒已久。

欲從此橫下兩峯,遂可由仙橋達石室,乃斫木縛梯,盤絕峴者數四,俯視獨秀、雙鸞諸峯,近在屐底。既逼仙橋,隔崖中斷,日已西,疲甚,乃返覓前轍,復經屏霞側石室返寺,攜囊過淨名,投宿靈峯。

初七日溯寺前溪,觀南碧霄岡,軒爽高闊開朗無他奇。

又三裏,西轉,望真濟寺在溪北塢中。是溪西由斷崖破峽而來,峽南峯爲“五馬朝天”,崢嶸尤甚。兩旁逼仄石蹊,內無居民,棘茅塞路。行裏許,甚艱,不可窮歷。北過真濟寺,寺僻居北谷,遊屐旅遊者足跡不到。寺右溯小溪三裏,登馬家山嶺,路甚峻。登巔,望雁頂棱簇如蓮花狀,北瞰南閤,已在屐底。飛舄而下即飛奔而下,舄音xì鞋的通稱。

四里餘,得新庵,弛擔於中,溯南閤溪,探宕陰諸勝。南閤溪發源雁山西北之箬ruò嫋嶺,去此三十餘里,與永嘉分界。由嶺而南,可通芙蓉,入樂清;由嶺而西,走楓林,則入甌郡道也。溪南即雁山之陰,山勢崇拓,竹木蓊茸,不露南面嶻嵲態。溪北大山,自箬嫋迤邐而來,皆層崖怪峯,變換闔闢,與雲霧爭幻,至閤而止。又一山北之溪,自北閤來會,俱東下石門潭。門內平疇千畝,居人皆以石門爲戶牖窗,此閤所由名,而南北則分以溪也。南閤有章恭毅宅,西入有石佛洞、散水巖、洞仙岩諸勝。北閤有白巖寺舊址,更西有王子晉仙橋爲尤奇。餘冒雨窮南閤,先經恭毅宅,聚族甚盛。

溯溪五里,過犁頭庵,南即石佛洞,以路蕪不能入。西十里至莊塢,夾溪居民皆葉姓。

散水巖在北塢中,石崖橫亙,飛瀑懸流,巖左登嶺有小庵。

時暮雨,土人留宿莊塢,具言洞仙院之勝。

初八日雨未止。西溯溪行三裏,山澗愈幽。隨溪轉而北,又二里,隔溪小徑破雲磴而入。東渡溪從之,忽峯迴溪轉,深入谷中,則煙巒歷亂。峯從莊塢之後連亙至此,又開一隙,現此瑰異。

執土人問之,曰:“此小纂厝cuǎncuò擺設也,洞仙尚在其外大溪上流。”復出而渡溪,裏許。

有溪自東來入,即洞仙塢溪矣。渡大溪,溯小溪東上,其中峯巒茅舍,與前無異。洞仙即在其內崖,倚峯北向,層篁huáng竹林翳之。乃破莽躋石隙而入,初甚隘,最上漸寬。仍南出莊塢,東還犁頭庵,終不得石佛洞道。遂出過南閤,訪子晉仙橋,在北閤底尚二十里。念仲昭在新庵甚近,還晤庵中。日已晡,竟不及爲北閤遊,東趨大荊而歸。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