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伊孛生是十九世纪后半的瑙威的一个文人。
-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
-
《登记》赵树理短篇小说
-
“阿阿,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你好,八三!恭喜恭喜!……”“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阿阿,木公公!……”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
-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
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
-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
-
其一啊呀,打五更了!急忙睁眼一看,纸窗上已微微有些白色,心想尚早尚早,隔壁灵官庙里还不曾打早钟!再睡一刻尚不为迟,复把眼皮合上。
-
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真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
国难当前,我们究竟应该走哪条路,才能救国。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是《我们所应走的路》。
-
在魏朝最末一个皇帝,少帝曹奂的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的某一个初冬早晨,当时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同他十三岁的女儿阿凤,八岁的儿子阿绍和婢女阿勤,正在他住宅外院里打铁。
-
抗战到底是鲁迅毕生的精神。他常常说:“在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两地书》四)又说:“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华盖集续编·无花
-
紫色的黄昏支配着场内,一层薄烟的轻纱罩住着人们的头上,辨不大出他们的正体。人并不多,厅也不大。
-
——涓生的手记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
-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北方的一种迷信活动。旧时老太太遇到不吉利的事情,抖动穿过50年的小棉袄,说是可以逢凶化吉。
-
迎春花又名金腰带,是一种小型灌木,往往数株丛生,也有独本而露根,伸张如龙爪的,姿态最美。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出游之计最先在于探梅,而探梅的去处总说是苏州的邓尉;因为邓尉探梅,古已有之,非同超山探梅之以今日始了。
-
一隅静谧,足以慰风尘,站台,天地虽小,却承载了数不尽的思念与重逢。做泊客的这些年,我见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站台,深夜,黎明,正午,黄昏,人海川流不息,火车走走停停,时间在此交汇,
-
究竟什么算是工程师的哲学呢?什么算是工程师的人生观呢?因为时间很短,我当然不能把这个大的题目讲得满意,只是提出几点意思,给现在的工程师同将来的工程师作个参考。
-
四世纪时希腊厌世诗人巴拉达思作有一首小诗道,(Pollalaleis,anthrope.——Palladas)“你太饶舌了,人呵,不久将睡在地下;住口罢,你生存时且思索那死。
-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怅惘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
-
生逢盛世,百虑都忘,身处万花如海中,四时皆春,不知老之已至。忙里偷闲,则以种花、灌花、养花、赏花为乐;而也爱看那活泼生动的花影。
-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他罢!”但当然并不是全屯的人们都如此。
-
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
-
一太子会是我们家乡秋天最热闹的神会,但这一年的太子会却使许多人失望。神伞一队过去了。
-
一提起我们当时讨论“文学革命”的起因,我不能不想到那时清华学生监督处的一个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