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偌大的北京城,一年以來,我每星期必到的有三個地方:一處是鐘鼓寺,一處是後局大院,一處是東高房。
-
一一知半解的“詩話”北河沿的兩岸,積雪還未全消,我和思永從東華門到鐘鼓寺,沿途喋喋雜談。
-
近來因爲要教小孩們白話文法,所以不遠千里的跑到商務印書館去買了一本《白話文文法綱要》,系陳浚介先生的大作,吳研因先生校訂的。
-
白鴿,駝了鐘聲和崇高的青空,在教堂的紅色的尖塔上面行着,休息日的晨禱就要開始了。
-
一靈魂是會變成駱駝的。許多沉重的東西在那兒等着靈魂,等着那個馱着重擔的,頑強而可敬的靈魂:因爲沉重的和頂沉重的東西能夠增進它的力量。
-
北京西山碧雲寺後頭,據說有一塊大石,上面刻了一個棋盤。它不是我們平常看到的象棋盤,也不是圍棋盤,而是彈棋盤。相傳這個彈棋盤是距今七百五十年前金章宗用過的。
-
常常聽人說,某甲很有涵養,某乙缺乏涵養,如此等等,議論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實際上卻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究竟什麼是涵養?符合什麼樣的標準,纔算有涵養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和古人
-
明代的北京,有一位豪放不羈的文人,自稱爲崑崙山人。據清代孫奇逢的《畿輔人物考》載,此人“姓張名詩,北平人,初學舉子業於呂柟,繼學詩文於何景明,聲名籍籍”。
-
偶然看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寶島遊記》。它介紹了海南島的風光,其中出現了一個畫面:在海濱矗立着一塊巨石,上面刻着“天涯”兩個大字。
-
平常說話、做事、寫文章,往往發現有主觀片面的地方,心裏就很後悔,同時也很快就會受到朋友的批評。但是,這種主觀片面的毛病,又往往很不容易徹底克服。
-
讀古代歷史,處處可以發現有王道和霸道這兩派人物,兩派做法。過去的歷史家,對於王道和霸道,也有不少評論。用我們現在的觀點,對於王道和霸道,究竟應該怎樣看法呢?漢代有一位大學者,名叫劉
-
前次談了書法問題之後,剛巧孩子從學校回來,叫嚷着要買字帖,要練習寫字。做父母的當然很高興。選什麼帖子呢?孩子轉述教師的話,說要顏體的《多寶塔》。
-
曾經有人認爲,所謂創作的靈感是唯心的概念,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靈感。這種認識對不對呢?在一切文藝創作活動中,究竟要不要靈感呢?應該承認,過去有許多資產階級作家和文藝理論家,的確是把創
-
看了這個題目,也許有人不瞭解是什麼意思。文章的長短問題不是早有定論了嗎?爲什麼又要提起它?難道它還沒有解決不成?是的。文章的長短問題從表面上看好像已經解決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
-
家中父母叫我畢業以後,趕快回鄉參加生產。一是跟我父親種菜,二是跟我哥哥去學理髮,三是在農場的公共食堂裏當炊事員。我想了又想,我家沒人讀過書,只我一人現在初中剛畢業,幹麼又回去生產呢
-
《夜話》在報紙上連續發表,而對於報紙方面的事情卻幾乎一點也不曾談起,這是什麼緣故?難道你對於這一方面的事情不感興趣嗎?熟悉的朋友向我提出了這樣的責難,不禁使我啞然失笑。
-
讓星光霎眼在天上,讓菜花伸腰到路旁,讓村狗幾聲,村路冷,讓前面是田野還是村莊……我都不管這些那些,我只想我故鄉里——小學時認識了的小姊姊:想是放學回來的晚上,輕輕地進去我閉了伊底紙
-
伊從八歲,便被關在深閨裏,一直到十七歲上,除了伊的父親和伊的小兄弟以外,伊從沒見過第三個男子。
-
我喜歡夏初的天氣。我愛看樹和草的鮮嫩的綠葉子。古人說:“春秋多佳日。”今人魯迅先生又說:“北京彷彿沒有春和秋。
-
是祭竈的那天晚上吧,風雪打的窗紙響,街上再不見個人影兒,只有地上清冷的雪光,映出路旁幾株枯柳在寒風裏立着抖顫。
-
張無遺死去的時候,他的夫人哭了個死去活來。死,她在那乍然感到生活的孤單的那一忽,本也無所顧惜的。
-
月兒剛剛偷入了某女學花園的時候,恰撒了半空的銀羅雪紗,滿園的花影人影。某女學的學生也正春衣初試,大家成羣結隊,說說笑笑地走向演劇廳去。
-
“你知道吧?倭奴要強佔濟南城!”皖生自外面回到公寓,報告他弟弟湘生說。“國軍施行抵禦?”弟弟懷疑中國的軍人。
-
島上的居民都睡酣了,只有海岸上一家小酒店的紙窗上還閃出熠熠的燈光。辛大吃得半醺,把酒杯向桌子上一摔道:“三百吊大錢,四匹毛藍布,她媽本來答應了,週三這混賬小子又託人同她爹說,他出三
-
熙攘的朝市過去了,菜場中滿地零散着青菜的枯葉,雞鴨的落毛,魚的鱗片,熱鬧後的冷落。
-
內容: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
-
夏丏尊先生是一位理想家。他有高遠的理想,可並不是空想,他少年時傾向無政府主義,一度想和幾個朋友組織新村,自耕自食,但是沒有實現。
-
這一卷詩稿的運氣真壞!我爲它碰過好幾回壁,幾乎已經絕望。現在承開明書店主人的好意,答應將它印行,讓我盡了對於亡友的責任,真是感激不盡!偶然翻閱卷前的序,後面記着一九二四年二月;算來
-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壇寺。在商務印書館的《北平指南》上,見過潭柘的銅圖,小小的一塊,模模糊糊的,看了一點沒有想去的意思。
-
這是一個動亂時代。一切都在搖盪不定之中,一切都在隨時變化之中。人們很難計算他們的將來,即使是最短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