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羅列的島嶼像天上羅列的星辰大的大小的小遠的遠近的近天上無雲的早晨天上無雲的夜晚藍色的天有個碧綠的海碧綠的海有個藍色的天天上的雲是海上的霧海上的霧是天上的雲天上的羣星閃爍是陽光中
-
自聽了你最初的一曲歌夜夜,我的心靈清醒我的回味像一隻鳥兒在每一個寧靜的時刻要去追回你遺留於空間的歌聲你的高音像一道彩虹橫亙於藍色的空隙當歌的尾聲在夜空中顫動時青春的旋律進入我的夢裏
-
野花在畫廊的窗外搖着粉白的頭秋隨落葉落下一曲輓歌追思夏日殘酷的午時月球如一把黑團扇遮盡了太陽的光燦而你此時亦隱沒於畫廊裏黑色的帷幕火柴的藍焰,染黃了黑暗燒盡了生命,亦不見你的回光你
-
“今天便是開學了。”她在牀裏醒來:睜開眼翻了一翻身,對牀頭放着的兩本創作集和一枝幹了的水仙花兒在凝視,同時心裏便涌上了一陣思潮,“光陰過得真快,月餘的假期便結束去了;可是我還恨它不
-
春是歸去了,住不慣我們這個灰色枯燥的人間,她終於又是歸去了!雖然多情的春神,在明歲的開始,又會含着微笑,披着燦爛的衣裳來撫慰我們;可是現在啊!現在只有她那臨別時的一絲殘痕,深刊在詩
-
模糊裏周身覺得涼涼的,耳邊簌簌的又似一陣陣細碎的腳步聲,……她由半感覺裏翻了翻身,全意識漸漸甦醒起來,手和足好似掉在冷水裏。
-
這是聖誕節的前夜。給幾天來那襯映出殘年急景的凍雲緊緊壓住的空間,雖然沒有撒下些點綴這盛節所應有的雪片,但那由北方吹來的隆冬的夜風,卻把這大都會附近的一所荒野似的小村落裏的幾間小泥屋
-
這裏:我們新時代的弟妹們,革命的小兒女們!不是“從前有一個……”,也不是“卻說……”,那些都太於陳舊,太於俗套,是歷史的輪軸已經從上面滾過,是大人們用來哄開你們的小口,睜開你們驚異
-
二月廿三日我到校裏來已快五個星期了。今天是我再次開始記日記的第一天哩!在這沉寂的境地裏捱着的我,記日記這件事情真是再好沒有的了。
-
五月廿八日把印着他媽的什麼遺像遺囑等東西的硬封面連同已經塗上墨跡的上半部一起撕掉,這冊日記上就變成赤裸裸的白紙簿子,還附着日曆的。
-
一一個二月的春天的傍晚。空氣很清新,你走到田野上,便會聞到新抽的柳葉和嫩草的氣息。
-
(一名《深秋》)一秋又深了。門外邊,一塊小小的園地。六月間給大水淹過的,到此刻還黏着灰黃的泥痕的竹枝編成的籬笆,開了些雜色的秋花。
-
偌大的北京城,一年以來,我每星期必到的有三個地方:一處是鐘鼓寺,一處是後局大院,一處是東高房。
-
一一知半解的“詩話”北河沿的兩岸,積雪還未全消,我和思永從東華門到鐘鼓寺,沿途喋喋雜談。
-
最近看見張耀翔君在《心理》雜誌做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新詩人的情緒》,(《心理》第三卷第二號,)內容論的是“感嘆符號車載斗量。
-
近來因爲要教小孩們白話文法,所以不遠千里的跑到商務印書館去買了一本《白話文文法綱要》,系陳浚介先生的大作,吳研因先生校訂的。
-
那時我還只十三歲。我的老子是洪門弟兄,我自幼兒就練把式的。他每天一清早就逼着我站樁,溜腿。
-
一Craven“A”的純正的鬱味從爵士樂裏邊慢慢兒的飄過來。回過腦袋去——咦,又是她!坐在那邊兒的一張桌子上,默默地抽着煙。
-
第一節這些聲音,這些臉,這些錯雜的街頭風景,全是熟極了的。跳下了電車,賣票的把門喀的關上,叮叮兩聲,電車就開去了。
-
白鴿,駝了鐘聲和崇高的青空,在教堂的紅色的尖塔上面行着,休息日的晨禱就要開始了。
-
一靈魂是會變成駱駝的。許多沉重的東西在那兒等着靈魂,等着那個馱着重擔的,頑強而可敬的靈魂:因爲沉重的和頂沉重的東西能夠增進它的力量。
-
一扉語船緩緩地搖出了擁塞着七萬人口的,嘈雜的太平鎮,在蔚藍而澄澈的天邊描着的,峻拔的百衲嶺撲到眼前來的時候,對於那樣瑰麗的景色,懷着的不是旅行者當有的那種無可奈何的欣賞心境,卻是沿
-
幾個月來,許多讀者給《燕山夜話》繼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也有的開了一些題目,還有補充材料的。所有來信來稿,都已經由《北京晚報》編輯部代爲處理了。
-
北京西山碧雲寺後頭,據說有一塊大石,上面刻了一個棋盤。它不是我們平常看到的象棋盤,也不是圍棋盤,而是彈棋盤。相傳這個彈棋盤是距今七百五十年前金章宗用過的。
-
常常聽人說,某甲很有涵養,某乙缺乏涵養,如此等等,議論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是,實際上卻往往沒有一定的標準。究竟什麼是涵養?符合什麼樣的標準,纔算有涵養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和古人
-
明代的北京,有一位豪放不羈的文人,自稱爲崑崙山人。據清代孫奇逢的《畿輔人物考》載,此人“姓張名詩,北平人,初學舉子業於呂柟,繼學詩文於何景明,聲名籍籍”。
-
偶然看了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寶島遊記》。它介紹了海南島的風光,其中出現了一個畫面:在海濱矗立着一塊巨石,上面刻着“天涯”兩個大字。
-
平常說話、做事、寫文章,往往發現有主觀片面的地方,心裏就很後悔,同時也很快就會受到朋友的批評。但是,這種主觀片面的毛病,又往往很不容易徹底克服。
-
讀古代歷史,處處可以發現有王道和霸道這兩派人物,兩派做法。過去的歷史家,對於王道和霸道,也有不少評論。用我們現在的觀點,對於王道和霸道,究竟應該怎樣看法呢?漢代有一位大學者,名叫劉
-
前次談了書法問題之後,剛巧孩子從學校回來,叫嚷着要買字帖,要練習寫字。做父母的當然很高興。選什麼帖子呢?孩子轉述教師的話,說要顏體的《多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