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中滿了洪水,官兵不容易到來,阿進的母親覺得不十分擔心,這幾天她老人家的臉上可算是有點笑容了。
-
一九二六,六,廿九日。我們今天從N地出發了。我的心興奮得近於刺痛!我們這一隊軍隊,在我們這有了四千餘年歷史的古國裏算是第一次出現的。
-
母親,我寫這封信給你,已經是我快要死的時候了。母親,前幾天,我雖然亦曾淌了淌眼淚,但直到要死的此刻,我反而覺得沒有什麼難過了。
-
一英兒,不肖的英兒!你已經完全不是我們的兒子了,狠心的英兒!你不但是完全變了,你簡直已經不是人類,而是魔鬼!你知道你在信裏面說了一些什麼話嗎?我想你一定是喝醉了酒,或者,是害了一場
-
赴了春宴回來,我坐在人力車上,盡那個車伕拖着跑。這時,我已經有了六分醉意啦。照例一些街燈、店鋪、行人、狗和電柱……從我的身邊向後跑。
-
霜風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棵頂高的樹並排着卻沒有靠着。
-
一由馬關條約到九九南京受降之間,時間是長或短,那是不難知道的。這時間,就這樣子剖開了,或沖淡了他們之間的血緣嗎?那更是不難知道的。
-
“山中無曆日。”這是一句古話,然而我在山中卻把歷日記得很清楚。我向來不記日記,但在山上卻有一本日記,每日都有二三行的東西寫在上面。
-
今天午餐剛畢,便有人叫道:“快來看火山,看火山!”我們知道是經過意大利了,經過那風景秀麗的意大利了;來不及把最後的一口咖啡喝完,便飛快的跑上了甲板。
-
我剛剛從漢林路的一個朋友家裏,遷居到現在住的地方時,覺得很高興;因爲有了兩個房間,一做臥室,一做書室,顯得寬敞得多了;二則,我的一部分的書籍,已經先行運到這裏,可讀可看的東西,頓時
-
江南人的食糧以稻米爲主。“八一三”後,米糧的問題,一天天的嚴重起來。其初,海運還通,西貢米、暹羅米還不斷的運來。
-
謝六逸先生是我們朋友裏面的一個被稱爲“好人”的人,和耿濟之先生一樣,從來不見他有疾言厲色的時候。
-
早晨剛給你一信,現在又要給你寫信了。上午9時半早餐後,出發遊昭君墓。墓在綏遠城南二十里。
-
——考古遊記之二去年3月26日午夜,我從西安到了洛陽。這個城市也是很古老的,又是很年輕的。
-
時代也是有主人的。對於有些人這是世紀末;對於另外一些人這也許是世紀初——黃金時代的開始呢。
-
據說中國識字的人很少。然而咱們沒有統計過,如果說中國的識字人只有一萬,或者兩萬,大概你總要搖頭罷?可是,事實上所謂新文學——以及“五四式”的一切種種新體白話書,至多的充其量的銷路只
-
從前有一位慈善家,冬天施衣,夏天施痧藥,年成不好還要開粥廠。這位員外的錢從哪裏來的呢?或是高利貸,或是收租,或是祖宗刮下來的地皮。
-
凡事徹底都好,而“透底”就不見得高明。因爲連續的向左轉,結果卻碰見了向右轉的朋友,那時候彼此點頭會意,臉上會要辣辣的。
-
——讀鄒韜奮編譯的《革命文豪高爾基》……想着,也許這是——一本好書,誠心誠意地寫了的,不少人讀着它而感動
-
一“那末明年再見了。”“是的,要明年才得見面了。是的,代我問候問候B君,我明天不來拜年了。
-
一克歐今天回到T市來了,由南洋回到一別半年餘的T市來了。他是T市商科大學的學生,今年三月杪把二年級的試驗通過了後,就跟了主任教授K到南洋羣島一帶去爲學術旅行。
-
賽娥出世的時候,那將一切陳舊的經驗都神聖化了的催產婆,把耳朵裏的痛苦的呻吟聲擱在一邊,冷靜地吩咐着:“尾審仔,來啦!……”同時,一條指頭指着那土竈旁邊的小鐵鏟,眼睛動了動,用一種特
-
我們的隊伍有一個奇特的標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底背上都揹着江平客籍的居民所特有的箬帽,這箬帽,頭是尖的,有着一條大而牢固的邊,上面是一重薄而黃色的油紙,寫着四個字,“銀合金記”。
-
他遠遠地聽者,怎麼樣,怎麼樣。他們就是,別的都不是,然而我自己是差不了許多的!不錯,正確,對的呀!他每每縮在一間暗室裏偷偷地窺伺着,雖然得不到什麼,卻發現了自己。
-
荒山裏有一天黃昏竹林在細雨中哭泣低聲地唱一首悽切的歌——我有一個永遠憂鬱着的心在荒寒的山澗裏沒有一個人來訪問——有時我在晨風裏笑我愛山花的溫柔太陽在懷裏撒嬌——有時我頭充滿哀怨煩惱
-
像山澗裏臨清流的鬆影戀着幽壑的花香像月霧裏航着的帆影戀着海的迷茫像緊趕行程的旅客太息夜色的蒼茫像古代憂鬱的詩人吟出煩怨的詩章1933·2·3。
-
數不盡的閃爍的燈啊夜色已在你蒼茫的光中隱藏還有霧裏的燈光不知是在山上,是在海上海濱路上蕩着閒遊的婦女穿着綠色的紅色的單衣裸着雙雙的赤裸的臂膀是海里漫遊着的長長的銀魚大的金色的升在東
-
李華飛兄等,由上海來信說:在歸國途中,到名古屋時,想不到還遭受一場永生不能忘記的侮辱和毒打。
-
今夜我渡過漳河月亮掉下苦澀的淚家村的影子離我遠了想一想,彷彿跌進慘淡的夢寐五年了,在黑暗的原野上我戰鬥着那璀璨的“真理”在我耳邊說鬥爭喲,堅決地鬥爭啊偉大的光明就會在你眼前閃爍五年
-
中央社上海二十四日路透電,據確悉:本月二十二日,日運兵船一艘,在安慶、馬當之江面觸華軍所配置之水雷,炸成粉碎,日軍死者百餘人,傷者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