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集中的小說算起寫作日期,約先後有十三年的距離。我向來對東塗西抹的隨筆文字不自珍重,往往任一時的創作衝動高興寫出,或不刊佈;即刊佈後也不亟亟編印單本。
-
翩與歸鴻共北征,登山臨水黯愁生。江南草長鶯飛日,遊子離邦去裏情。五夜壯心悲伏櫪,百年左計負躬耕。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
-
九叔在家庭裏,佔一個很奇特的地位:無足輕重,而又爲人人的眼中釘,心中刺;個個憎他,恨他,而表面上又不敢公然和他頂撞。
-
第一章蔡珮珮一之一速寫像要是給郭建英先生瞧見了珮珮的話,他一定會樂得只要能把她畫到紙上就是把地球扔了也不會覺得可惜的。
-
《公墓》名列 世紀百強 第 44。
-
我流浪在人世間,曾渡過幾個沉醉的時代,有時我沉醉於戀愛,戀愛死亡之後,我又沉醉於酸淚的回憶,回憶疲倦後,我又沉醉於毒酒,毒酒清醒之後,我又走進了金迷沉醉五光十色的滑稽舞臺。
-
三十五年四月的一天--近午的時分,我搭着糖廠的五分車。回到離別了十五年的故鄉--竹頭莊。
-
一林吉的門口,長着一株高大的檸檬樹。六月初間,曾在這檸檬樹下殺死一個收租的胖子。
-
誰也不相信我能這樣扮演:在興高采烈時,我的心忽然顫抖起來,覺着這樣遊戲人間的態度,一定是冷酷漠然的心鄙視訕諷的。
-
這日是靄生的出院期,自昨天晚上他就盤算着如同小孩子盼望聖誕節日的來到一般的迫切。
-
她自己名她的名字做黎蒂。黎蒂,她是孤獨地飄泊到北京來的一個飄泊者。因爲她看見這紅牆黃瓦的都城,還是初次,故在此地沒有熟人;她所認識的,全是爲她自己冷清清地住在公寓裏,感到寂寞,無聊
-
吾邑汪玄度,老畫師也,其人正直,爲里黨所推。妻早亡,剩二女,長曰薇香,次曰芸香,均國色。
-
走到有兩條小河匯合,河岸有着一排高聳入雲的竹鬱山嘴,眼前便現出了一個狹窄的山谷。
-
日本東京有一條最繁華、最熱鬧的街道叫做銀座。日本的店鋪多系木造而矮小,高的也不過有三層樓。
-
她醒轉來的當兒,附近工廠的汽笛正吹着合唱,這個聲音,宏偉而又悲愴,像洪濤似的波盪着,深深地感動了她。
-
阿根從今天早上,——從最初的曙光,尚未曾照到地上的早上起,他的生活的全體,匆促中居然另換了一個地位。
-
我們鎮上有一個八十歲的老和尚,——算來是二十年前的事,現在他是否還健在,我沒有回鄉,不得而知。
-
是夏天的一箇中午時候。她手裏拿着一個不很大的筱袋,裏面放着數本教科書,和一些鉛筆、手巾等東西;右手握着一柄傘兒;站在門檻,舉目看這滿地炎陽,眉頭不由囑咐地緊皺,眼睫也微微地合攏起來
-
一午夜的都市的馬路上,大商店的煤氣燈和街燈照得亮如白晝,行人和車輛都逐漸稀少了,拉着胡弦賣唱的歌女們也撐着倦眼從酒樓茶室裏走了出來,她們的淒冷的絃聲,在歸途上還很迂慢無力地拖長着。
-
她常常是這樣的,每逢在羣人聚會,或歡笑的時候,她總是好目看着天上輕動的浮雲,或是摘下一片草葉子來,含在口裏,眼中有點微暈的流痕,在那裏凝思着,這天我們正在野外,開一個某某學會的聚餐
-
本德婆婆的臉上突然掠過一陣陰影。她的心像被石頭壓着似的,沉了下去。“你沒問過我!”這話又衝上了她的喉頭,但又照例的無聲的翕動一下嘴脣,縮回去了。
-
午後的街頭是被閒靜侵透了的,只有秋陽的金色的鱗光在那樹影橫斜的鋪道上跳躍着。從泊拉達那斯的疏葉間漏過來的藍青色的澄空,掠將頰邊過去的和暖的氣流,和這氣流裏的不知從何處帶來的爛熟的慄
-
一個綠衣的郵差在烈日——七月的烈日下,急忙地走。他的沉重的綠色揹包中,在橫寫的CPO的布包裏面,正不知負有多少的悲、喜、驚恐及使人尋思的使命。
-
有人說:人們的情感之流,最容易爲外界的景物所轉移而吸引。因此所以又有人說:世界全是藏在一個客觀的鏡中,甚而至於止有外來的物象與景色的吸收,而少有自我之力的發伸與融合。
-
一深藍色的海水,被裝在無垠的不可見的盂鉢中,不知有誰在推動這盂鉢,海水老是無休止的在動盪。
-
一天,有個鄉場上忽然捉了兩名強盜。據那捉盜的兵官說,因爲強盜太厲害,捉他時倒很費了一番手腳,所以兵官便對那場上團總開起談判來了。
-
“跳井!”這兩個字便帶來了無限的悲憤,激烈,和恐怖散漫到瀏村所有的人們的心裏;時候雖然是初秋,炎威的暑氣還未盡滅,但空間卻流蕩着一種靜默的可駭的顫慄,似乎過往的白雲,烏鴉,牆頭的狗
-
——獨幕劇——劇中人物:夫妻妻的妹妹佈景:一間很簡單的畫室。室內俱垂着黑灰色天鵝絨之幕。
-
《惹事》,是以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為歷史背景的小說。小說前半部分寫一位年輕人「我」因釣魚與人發生爭執,最後竟把人推進魚池;後半段改寫這位年輕人為某位台灣婦女打抱不平,因為她被日本警察誣陷害死他養的小雞,但就在年輕人準備帶領群眾抗爭時,卻被群眾「遺棄」了。
-
譚根的爸爸自以爲聰明得很,他把所有的計策都用在他的兒子的身上。譚根一路的經過雖則很壞,——如像他六歲的時候就死去了母親之類,——可是他竟然慢慢的長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