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在路上淡淡地紅着,紅得這樣兒可愛,攀一小枝兒往懷裏藏着,象最可愛的,向我心頭睡來。
-
逛心愛的湖山,定要帶着心愛的詩集的。柳絲嬌舞時我想讀靜之底詩了;晴風亂颭時我想讀雪峯底詩了;花片紛飛時我想讀漠華底詩了。
-
姊姊都嫁了,嫂嫂常怨我:我已恨煞這淒涼的家了。攀——藤,披——荊,你這樣愛惜我,我要和你一起兒歸去了!這一顆緊鎖的芳心呀,要爲你,要爲你展開了。
-
六分春色一分休,有限韶華無限愁。欄外驚心梅樹白,案頭愧看水仙抽。英文未習幾周矣,美學能研終世不。
-
當我安着心潮,伏在銅像下祈禱的時候,惠風顫動的桃花,像你含笑的面靨;高懸穹蒼的眉月;似你蘊情的秋波;蓊鬱林中的小鳥,宛如你臨紙哽咽的悲調;幕靄籠空時的紅霞落日,描畫出故人別後的纏綿
-
明知是網,偏愛投將網裏去;懵懂的魚兒,也沒這樣蠢啊!如果入網是甘心的,出網時自然難免傷心了。
-
窺透了她底祕密了,從偶然的微笑裏:就是她平日不曾漏泄的,縱使千言萬語;也是我平日不曾領會的,縱使千探萬問。這祕密原不是言語能宣露,更不是探問能明白的;就是微笑裏的窺透,也只是有意無
-
熱,熱,熱,七十五——六度了。北緯三十度零的地方,立春後一星期的天氣。月上了,昏騰騰的;雲合了,陰沈沈的;雨下了,沙沙的;風起了,獵獵的;雷動了,䃔䃔的;電閃了,煜煜的;一霎時的事
-
‘不要倒黴’嗎?——我已經倒盡了黴了,我哪裏有黴給人倒呢?我已經被黴倒盡了,我哪裏敢給人倒黴呢?有黴給人倒的,只有黃金;敢給人倒黴的,也只有黃金。
-
轉側不成眠,何事心頭梗?窗外月如霜,風動枯枝影。河水結堅冰,刁斗中宵靜。想見江南人,獨把寒砧打。一九一八,二,十五,北京。
-
熱風已隨着太陽的炎威逃亡,留下無力的蟬鳴,爲下野之通電。樹林雖未變色,但減少了夏時的濃蔭;葉兒在微風裏飄揚,歡喜空氣的清爽。
-
涼風習習飄來,但不見歸燕之影。寥落的星光散滿天空,閃耀間帶點冷意。樹葉在黑暗中蕭瑟,如亡國之哀音,烏鴉卻誤會爲催眠,遂由此入夢,不曾想到枯枝的景象。
-
躺於沉悶的艙中,如垂死之病人,無力作春天的夢,只彎着腰兒,讓麻木去戰勝痛苦。野蠻的北風,從水面奔來,如水泊之流匪,劫艙板遠去;那朦朧的天色——灰黑的,遂染上我久鬱的心頭之惆悵。
-
答應我繞過這些木棚,去坐在江邊的遊椅上。齧着沙岸的永遠的波浪,總會從你投出着的素足撼動你抿緊的嘴脣的。
-
繅些蠶絲來,自家織件自家的衣裳;汲些山泉來,自家煎一杯嫩茶自家嘗。溪外面是李樹擁梅樹,溪裏面是桑樹領茶樹。
-
悔煞許他出去;悔不跟他出去。等這許多時還不來;問過許多處都不在。西湖,1922,4,3。
-
異樣閃眼的繁的燈。異樣醉心的輕的風。我袋着那封信,那封緊緊地封了的信。異樣閃眼的繁的燈。
-
踏着去睡去的樓梯,我說了一天了,又一天了!媽媽也聽慣了吧,卻怎麼擎着燈又是輕輕的一笑?搓得左手暖了,右手又冰了,夜裏棉襖蓋在腳後,又防胸頭凍了,——這豈不是冬的緣故嗎?豈不是因爲相
-
你有如茅蓬中的幽蘭,純白的肌膚如天使的花環。你的幽香,顫慄於我靈魂的深間……天!逝光難再!樺林下同坐閒談,冷風中默向紅炭,模糊,朦朧,和夢一般。
-
狂飆怒卷着黃塵滾滾如驚濤洶涌,朝陽隱了這天地只剩下蒼黑之雲;一陣腥風吹開了地獄緊閉的鐵門,斷頭臺畔僵臥着無數慘白之屍身。
-
心頭堆滿了人間的悵惘,走進了靜寂迷漫地夜園裏;藉着流螢的光焰,訪那已經酣睡的草花,暗沉呵!無明月之皎潔,無繁星之燦爛,無燭光之輝煌,蝙蝠在黑暗裏翱翔,朔風吻着松林密語,踽踽者籠罩在
-
一花間的露珠,到底僥倖呵!分了些花粉底芬芳,聽東風底分付,滴滴地從詩人底心頭,滴到詩人底腕底。
-
一切都被埋葬在泥土裏我們來發掘啊下面有衣物,有金銀有最寶貴的生命如果有受傷和瀕死的人我們把他送進醫院如果有慘死者我們把他埋葬在山之陽,河之濱發掘,在殘忍的大毀滅裏去發掘生命在仇殺和
-
百合子是懷鄉病的可憐的患者,因爲她的家是在燦爛的櫻花叢裏的;我們徒然有百尺的高樓和沉迷的香夜,但溫煦的陽光和樸素的木屋總常在她緬想中。
-
說我是一個在悵惜着,悵惜着好往日的少年吧,我唱着我的嶄新的小曲,而你卻揶揄:多麼“過時!”是呀,過時了,我的“單戀女”都已經變作婦人或是母親,而我,我還可憐地年輕——年輕?不吧,有
-
階下野花紅簇;窗外秀筠翠覆。鋤草罷,灌園回,閒與鄰兒共讀。何處香馥?——莫是泥壚茶熟?1920,春。
-
我只要怒放的花兒;那紅潤的果子於我有什麼用處!詩也心愛,畫也心愛,琴也何嘗不心愛呢?“這麼頑皮好弄的小孩兒呵!”上海,1922,1,23。
-
也是染着溫靜的綠情的,那綠樹濃蔭裏流出來的鳥歌聲。鳥兒樹裏曼吟;鴨兒水塘邊徘徊;狗兒在門口摸眼睛;小貓兒窗門口打瞌睡。
-
限真字韻桐生擬題春朝閉戶負良辰,綠裏紅間寄一身。芳樹啼鶯似迎客,繁花飛蝶慣依人。
-
一點冰冷的心血,轉着低微的浪音;在一葉的生命上,又映着參切的深秋!朋友呵!聽窗外淅……瀝,想到了籬畔共菊,點了支光明的燭——走出了梅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