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裏是幾頁日記的抄錄。日記常是一種內心生活的記載。社會是一個化妝跳舞場,每個人都在妝扮之下登場的。
-
正是春天放流時節。長春島的南岸沙灘上一片笑語,穿紅褲子的女人與穿鰻魚頭式紅花鞋的小兒坐在太陽中補網,彼此講着荒島中魚精的故事。
-
“他是一個怪人,”誰都那麼說。說他怪,只是因爲他的言談行徑與我們不一樣。一樣,只是因爲我們跟着社會的習慣走,習慣造成類型,所以我們與人一樣。
-
氣節是我國固有的道德標準,現代還用着這個標準來衡量人們的行爲,主要的是所謂讀書人或士人的立身處世之道。
-
《世說新語·品藻》篇有這麼一段兒: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
-
十八日奉教職員公會會長馮芝生先生之命,攜帶同仁捐款二千元,前往綏遠及平地泉慰勞前方抗戰將士。
-
引子這個題目是仿的高士奇的《江村消夏錄》。那部書似乎專談書畫,我卻不能有那麼雅,這裏只想談一些世俗的事。
-
有一天,阿西利王阿撒哈頓去攻打拉利亞王國。把各城都打敗了。搶劫,焚燒無所不爲。人民全被擄去,軍隊也都解散,連那拉利亞王也都做階下囚了。
-
楔子在這個火藥彌天的偉大時代裏,偶檢破篋,忽然得到這篇舊作;稿紙已經黯黃,沒頭沒尾,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到何處爲止,摩挲良久,頗有啼笑皆非之感。
-
朋友:您的信收到兩天了。可是我並不認識您,我知道您也不曾見過我;這封信從一個陌生人的手裏遞到另一個陌生人的手中,真是令人感奮極了!您的信是從桂林寄來的,灕水邊的桂林寄來的。
-
那是一個春天的早晨,一輪赤日拖着萬道金霞由東山姍姍地出來,照着摩天攀雲的韓信嶺。
-
許久了,我湮沒了本性,抑壓着悲哀,混在這虛僞敷衍,處處都是這箭簇,都是荊棘的人間。
-
“省會”,在我們江蘇人說來,是南京的代名詞,而我卻把它用作一九五六年八月“江蘇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簡稱;所謂“側記”者,是一種側面的瑣碎雜記,蒜皮雞毛,無關宏旨,只給
-
遠遠的一帶楓樹林子,擁抱着一個江邊的市鎮,這個市鎮在左右的鄉村中,算是一個人口最多風景最美的地方。
-
紛擾的喊呼喧嚷之聲,由各個敞開的玻璃窗中發出。突然的一個驚恐,使得街頭上的小孩子們都楞楞地立住了。
-
(一段事實)正當濟南那樣瀟灑的城池被×國的黃衣軍用重炮轟毀之後的一個週年,顯然是天下太平景象了!各處正在改新的制度,黨部顯出活力的控縱。
-
“自然就是這麼一天天的鬼混!……”原豐堂飯館的賬先生在初春微雨的中夜裏,一邊走着,一邊想。
-
將近黃昏時,熱鬧的東單牌樓大道旁擠滿了愛逛的閒人。每一個晚上,雖有做小生意的四角明燈在每條大街上高高懸起,罩着炒栗子的鍋竈,顯出夜市一角的影子,卻也有不少的工人,停當了他們的工作,
-
你說你是志在于山,而我則不忘情於水。山黛雖則是那麼渾厚,淳樸,笨拙,呆然若愚的有仁者之風,而水則是更溫柔,更明潔,更活潑,更有韻致,更嫵媚可親,是智者所喜的。
-
誰要是看慣了平疇萬頃的田野,無窮盡地延伸着棋格子般的縱橫阡陌,四周的地平線形成一個整齊的圓圈,只有疏疏的竹樹在這圓周上劃上一些缺刻,這地平的背後沒有淡淡的遠山,沒有點點的帆影,這幅
-
想敘說一個農家少女的故事,說她在出嫁的時候有一兩百人擡的大小箱籠,被褥,瓷器,銀器,錫器,木器,連水車犁耙都有一份,招搖過市的長長的行列照紅了每一個女兒的眼睛,增重了每一個母親的心
-
現在我很懊悔無意中發現了C君的祕密,一個人在孤獨時的祕密。這是一種痛苦,他原先緊緊藏着,預備留給他自己的,我無意中知道,這痛苦乃交給了我。
-
阿富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照在牀上。這使阿富有點驚異,他似乎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的家是這樣的舒貼,和煦,光明,美麗。
-
一、在第二道戰壕裏苦戰兩日夜,好容易保全了性命,由第一防線退換到第二道戰壕裏時,身體已經不是我們自己的了。
-
晚飯後,那個姓王的混名叫做“老耗子”的同事,又用狡猾的方法,將我騙到了洞庭湖邊。
-
我久久地躑躅在臨汾車站附近,孤獨、焦煩,不時把行李捲從一隻手轉到另一隻手。我剛下火車,要到城裏去找八路軍總部,可是天還不亮,不能進城,想先找地方歇歇。
-
我剛從朝鮮回來。這些天,心裏總是充滿東西,坐不住,睡不穩,只想跳起來,全身投到什麼地方去。
-
正睡着,朦朦朧朧的,我聽見一陣號聲。
-
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這樣的境界自然尋不到,只好望着縹縹緲緲的半天空,把夢想寄到雲彩裏。
-
我的故鄉蓬萊是個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風景卻別緻。特別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飛的蓬萊閣,更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