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手里拿着一本书,坐在椅上看得出神,头儿不知不觉地俯得离看的书只有寸许远,似乎要钻入书里去一般!在她这半沉醉的神经里,微感得手中的书好似渐渐披上—层灰色的幕,字形有些模糊,但是她只
-
春是归去了,住不惯我们这个灰色枯燥的人间,她终于又是归去了!虽然多情的春神,在明岁的开始,又会含着微笑,披着灿烂的衣裳来抚慰我们;可是现在啊!现在只有她那临别时的一丝残痕,深刊在诗
-
友人C君终于在秋风海上正黄昏的异乡里和我们把晤着了,这看来真有些近于奇迹!就在那天晚上,我和朴刚好踏着路旁落叶,从工作所跑回我们的亭子间里,坐下去悠悠地吐着几口气的时候,耳际忽地跳
-
一午夜的都市的马路上,大商店的煤气灯和街灯照得亮如白昼,行人和车辆都逐渐稀少了,拉着胡弦卖唱的歌女们也撑着倦眼从酒楼茶室里走了出来,她们的凄冷的弦声,在归途上还很迂慢无力地拖长着。
-
我是一个校对员,每天晚上八点钟就坐到编辑室里的一张旧写字桌旁边,抽着廉价的纸烟,翻着字纸篓里的废稿消磨日子。
-
她坐在丈夫的遗像前面,这位老实的吕太太,捧着水烟筒,独自个儿咕哝着:“日子过得那么快啊!后天竟是他的百日哩。
-
曾经看见一些剧本,当它们写到古代的英雄人物,比如写到曹操等的时候,就好像在写现代的大政治家一样,甚至于就写成是一个革命领袖的样子,说的话也和现代的政治术语一样或者差不多。
-
古代审判案件的官员叫做“推事”,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法院的审判员。我们人民的法院现在已经没有“推事”了。这是正确的。因为顾名思义,推事当然不如不推事的好。
-
看《三国演义》的人,都很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而对于张飞,多半都笑他有勇无谋。古来许多政治上著名的人物,也常常以智谋的高下,作为衡量和选拔属僚的标准。
-
《谈谈养狗》的短文刚发表,有一位同志就提醒我:狗和猫应该并提。人类养猫狗有同样的历史,它们都是有益的动物,如果房子里有老鼠,就更会想到养猫。
-
夜是清爽而温暖;飘过的风带着青春和爱底香味,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你想微笑,而我却哭了。
-
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们的不幸,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被记忆所逼,离开了寂寂
-
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你童年点缀着海鸟的彩翎,贝壳的珠色,潮汐的清音,山岚的苍翠,繁花的绣锦,和爱你的父母的温存。
-
笑问兰花何处生。“兰花生处路难行——”争从襟发抽花朵,泥手赠来别有情。慈溪,1920,3,20。
-
逛心爱的湖山,定要带着心爱的诗集的。柳丝娇舞时我想读静之底诗了;晴风乱飐时我想读雪峰底诗了;花片纷飞时我想读漠华底诗了。
-
不要怨这忍不长久的泪儿呀!只怨相见时的温存,太温存了。惘惘地到车站,强笑着上火车;去了,我去了!背转脸儿来,看到蜜橘儿在筐里。
-
柔桑绿已满枝头,共道今年叶甚稠。夜半蚕饥桑又尽,明期早起唤同俦。采桑人着布衣裳,楚楚风姿淡淡妆。
-
夜不唱歌,夜不悲叹,巷尾暗中敲着馄饨担,闹钟的啜泣充满亭子间。我想起我幼小情景,—鹤群和鸽队翱翔的乡村,梦的田野,绿的波,送饭女人……黑的云旗,风车的巨翼,青苍苍的天空也被吞吃,颤
-
孩儿塔哟,你是稚骨的故宫,伫立于这漠茫的平旷,倾听晚风无依的悲诉,谐和着鸦队的合唱!呵!你是幼弱灵魂的居处,你是被遗忘者的故乡。
-
我有一个花瓶,我忠实亲信的同伴,当我踯躅于孤寂的生之途中,她作为上帝,与我同在。
-
你呀,你可怜微弱的一珠洁光,照彻吧,照彻我的胸膛。任暴风在四围怒吼,任乌云累然地叠上。
-
姑娘,叫我怎样回信?我为何不交你以我的心?但是哟,看过去在它刻上伤痕,伤痕中还开着血花盈盈。
-
我们把旗擎高,号儿吹震天穹,只是,走前去呵,我们不能不动!这尚是拂晓时分,我们必须占领这块大地,最后的敌人都已逃尽,曙光还在地平线底。
-
让死的死去吧!他们的血并不白流,他们含笑的躺在路上,仿佛还诚恳地向我们点头。他们的血画成地图,染红了多少农村,城头。
-
你苍白的脸面,安睡在黑的殓布之上,生的梦魅自你重眉溜逃,只你不再,永不看望!你口中含着一片黄叶,这是死的隽句;窗外是曼曼的暗夜,罗汊松针滚滴冷丽。
-
余之竹庵在李广桥西街,街之东西两侧即原辅大男女院所据之恭、定二王府。玉言来书考定,恭、定二王府原系曹氏府邸,则述堂十年来乃与雪公故居邻,又曾数至大观园中,亦曾一出《红楼梦》书所言“
-
一个春天的下午,雨声滴沥滴沥的打窗外的树。那雨已经是下了好几天了,连那屋子里面的地,都水汪汪的要津上水来。
-
六十多岁的一个老头子,带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孙子,在路旁跪着讨钱。看见东洋车过来的时候,便望坐车的人叩头道:“升官发财的老爷!可怜我们一个大罢!一辈子也忘不了老爷的好处!你老哪里省不
-
张无遗死去的时候,他的夫人哭了个死去活来。死,她在那乍然感到生活的孤单的那一忽,本也无所顾惜的。
-
“你知道吧?倭奴要强占济南城!”皖生自外面回到公寓,报告他弟弟湘生说。“国军施行抵御?”弟弟怀疑中国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