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日本二十年之久,到今日總算回到故國來了,不想再出國了。不敢家居徒食,所以到家後過了兩天,就爲謀事到上海來。
-
在某一會議,有人提議說,新聞紙要給他通俗化些。對於這個試題,議論很有趣,有人說如改白話,字數要增加,新聞紙張不足之時,這是難辦。
-
我國文人是要考科任官的,他們不能和娼優隸卒成爲伍。讀書人不勞動,勞動人爲苦力人,所以我國讀書人不肯打掃自己房間,俯下去揩一揩地板的。
-
一內山書店老闆交給我一本《浙江文化研究》,叫我要寫一段東西,開出來一看,曼殊歿後已經二十六年了。
-
說一句不怕奇矯的話,就要說如果懂一點病理學,就不想討論中國文壇了,此刻講幾句或許文壇人不喜聽的話。
-
五月的一天我到施高塔路住處看看,綠色的爬山虎多麼美麗啊。我們舊居的牆上這種水盈盈的嫩葉全都出來了。K氏留下的白楊樹已被戰火所摧而枯萎,而我們所扶育的私生子已經長大,幼葉也出來了。
-
一先生的故鄉西曆一八六六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十六年,就是清同治五年,陰曆十月初六日,先生生於廣東香山縣的翠亨村。
-
印度獨立運動中艱苦卓絕的愛國志士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今年六十歲了,但他救國之志愈老而愈堅,愈苦而愈奮,全印度人受他精誠所感動,所以近年來印度獨立
-
一個人的信用可喪失於一朝一夕一事一語,但培養信用卻在平日之日積月累,而不能以一蹴幾,故欲憑空一旦取人信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
“自修有許多的困難,這是實在的。但這些困難並不是不能克服的。第一,我們要有決心。
-
“理想爲事實之母”,這句話好像是很合於真理的,尤其是因爲很耳熟的一句成語,我們往往不假思索地把它認爲確切不變的真理。
-
中國民族革命的偉大斗士魯迅先生,不幸於十月十九日早晨五點二十五分去世了。本社(按指生活星期刊社。
-
一張先生又在看《晨報》。每天的早上在他起牀之前,這報紙,於他,也等於煙鬼子的煙癮,很久就習慣了,差不多成爲一種定律,並且是改不掉的,必須看過了才滿足。
-
我常常聽別人說到我父親;有的說他是個大傻子,有的說他是個天下最荒唐的人,有的說……總而言之人家所說的都沒有好話,不是譏諷就是嘲笑。
-
一在八年前,爲了要解除一種謬娛的婚姻之故,他的父親和他,並且牽連到家裏人,變成彼此不知消息的關係。
-
——獨幕劇——人物:韋清谷——年三十,大學教授。黎一星——年二十六,清谷之妻。王鏡如——年三十五,清谷之友。
-
呵,小草之顛沛,滿足了狂風的快樂,羊兒在旁邊得意了,是上帝的一點意思吧。我呢,有明徹的眼光,僅成淚兒的良友,一切無窮的衝突,使我的美麗變色了。
-
吹滅了燈兒,希望墨樣之顏色,從窗外蕩來,給我夢之消息。“我愛……”唉!我回憶了:在秋陽裏,以我含淚的眼波,呆望你臨風飄去之短髮。
-
因我喜歡你,赭色的皮靴,遂離你安靜的精美的玻璃窗子,同我疲憊不堪的腳兒,飽嘗那砂礫,污泥,和狗糞的污辱。
-
不絕地緩流的江水,從遠處與清風聯步徐來,倩這寂寞的夜渡的片舟,越過兩岸的重重樹影。
-
以我瘦削的腳兒,越道人間的沙漠,呵,蝸牛在牆上努力,我何敢笑其遲笨。我有清澈的耳朵,但只能聽城市的鬧聲,女人咒詛,騾子喘息,消磨我官能之機敏。
-
不必因痛飲而沉醉,我的感覺,已如泥中之殘葉,當這豔冶的春陽,亦不覺空間的暖意。在冥冥的長夜,偶聽孤雁的哀鳴,(這聲音曾顫慄了幽夢!)但我的心扉,仍嚴閉如墓門。
-
假使有個上帝,以其慈悲之心憐憫世人之慘痛,我亦不願得其同情之眼淚,因我無能離開我之苦惱。
-
苦惱如樵父,砍盡我青春的樹,我生遂成荒野,旋風挽飛沙長住。損失了枝枒,縱使春光明媚,亦難結成綠蔭,讓愛情如燕子,結伴去尋涼。
-
我披髮望天,欲消散心頭的抑鬱,見星光如媚眼,反生了無限可傷之故事。我曾握起筆兒,欲寫命運的招供,及美夢何以逃亡,但呵,終厭惡去判斷這罪咎。
-
我欲語路旁的草香,倘若喜歡我,可取去我一切,但莫引我入夢。夢,美抑是醜,我都不願去嘗試:惡魔我害怕,可愛的少女又含着許多傷感。
-
——給一個作詩的亡友秋風似有意,吹滅了燈光,黑夜遂伸張其勢力,到我牀頭,看守我的孤寂。
-
批評使我羞赧,讚揚更覺得肉麻,我遂自甘落伍,看人羣呼擁而奔——嬉笑着,互相爲虛榮之標榜。
-
秋去了,留下滿地黃葉,如出殯者播散之錢紙,刺激人以死的感覺,青春之戀慕與憑弔。太陽早改了淡妝,儼然是秋之喪婦,現淒涼之色,溫暖瘦枝,終如殘照之無力。
-
如同是一粒火種,由萌芽,伸展,成燦爛之朝陽。當旺盛之時,可使玉石粉碎,鋼鐵變軟,化黑暗爲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