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家還有一里路,在腳車上早望見了樓。喜得心裏撲通撲通地跳!晚間同父親母親和妹妹在燈下談話——父親說:“我想你早該來了。
-
古時候有一個王,想:“人做事情必定有三個法子,才能夠永操勝利:第一個,事情開始應當知道什麼時候是適合的時候;第二個,應當知道哪人用得着,哪人用不着;第三個,應當知道許多事情中間哪一
-
月光灑滿在中庭,把白天的炎熱涼化得乾乾淨淨;涼風一陣一陣的吹拂過來,四娘幾乎沒有氣力來消受了。
-
《惹事》,是以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為歷史背景的小說。小說前半部分寫一位年輕人「我」因釣魚與人發生爭執,最後竟把人推進魚池;後半段改寫這位年輕人為某位台灣婦女打抱不平,因為她被日本警察誣陷害死他養的小雞,但就在年輕人準備帶領群眾抗爭時,卻被群眾「遺棄」了。
-
我家的前門當街,後門對着在城鎮裏少有的寬闊的空坦,空坦當中,僅有同我家共壁的兩間瓦屋,一間姓石,那一間姓李。
-
倘有人說回憶是甜蜜的,我的回憶中卻只留着一個悲慘的印象。雖然這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但在我,好像依舊如昨日發生的一樣。
-
鄉間只有樹木,禾稼,與各種類的野草,小花還在和平中生長着;凡是生物,連一隻守夜的狗,叫明的雞,都知道生命的危險,與對於危險的警覺。
-
上我們縣北部,有座碧雲山,山脈從北向南涌起,遠看很有氣勢。在這座名山之下,有兩個出名的人民公社:金馬和碧雞。
-
飄泊着,秋天的黃葉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們是兩個人。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從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門前,在嵌在宮牆中間的黑漆大門前,在街上,在考
-
十一月十八日溫煦的,初冬的陽光散佈在牀巾上,從雜亂的鳥聲裏邊醒來望見對家屋瓦上的霜,對着晶瑩的窗玻璃,像在檐前嚌喳着的麻雀那樣地歡喜起來。
-
層層的坡上滿生着碧綠葉子的蘋果樹,像一條堆着簇花的綠絨腰帶,圍過了這片高山的前胸。
-
查大人(查,巡查。大人,日據下臺灣人對日本警察的尊稱。)這幾日來總有些憤慨。因爲今年的歲暮,照例的御歲暮(日語,年禮)乃意外減少,而且又是意外輕薄。
-
一九四○年十一月九日咿--淒冷而寂寥的關門聲,隨着,就是絕望而粗暴的無情的落栓聲。
-
約摸還有十分鐘,北來的短途車快到了,但是這留了短鬍子的站長連自己也說不出爲什麼一直焦躁起來。
-
小孩時在海岸上拾貝殼,入水捉飛蟹,在岩石下摸魚撈蝦;倦了便坐在一帶沙城子安放着古老的鐵炮上,向着那綿延數百里的島嶼作夢,幻想一些仙女或英雄的故事。
-
佈景:一間半新半舊的客廳,其中的陳設,極不統一,有沙發,藤椅,竹榻,和紅木器具等類,但都是古舊和賤價的東西,一見便可知道是零星從拍賣行中買來的。
-
一“哪,不是已經看得見了嗎?”那個台山籍的老水手用他的劃滿了皺紋的大手指着那面,並且用生硬的廣州話,這樣地告訴我。
-
一個藍地白花的古瓷瓶中,雜插了些小萼的丁香,垂着淡白蓓蕾的櫻花,嬌麗如十三四歲女孩子粉頰一般的榆葉梅,繽紛相映,遮掩了扶疏的嫩枝。
-
那天晚上,已經敲過十一點鐘了,子英兀自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他就一轉身離了牀爬起來,披了衣服,趿着拖鞋;燃了一枝捲菸銜在口裏,不住的在室中踱步。
-
曇鸞曰:餘友生多哀怨之事,顧其情楚惻,有落葉哀蟬之嘆者,則莫若夢珠。吾書今先揭夢珠小傳,然後述餘遭遇,以眇躬爲書中關鍵,亦流離辛苦,倖免橫夭,古人所以畏蜂蠆也。
-
在金壇下新河南邊指前標地方,駐着友軍的一個營。這是一九三九年七月的一個夜裏,這個營突然受了從下新河方面來的敵人的襲擊。
-
一天,是寒雨滿街的仲冬時候,冷溼的空氣蕩在空中,刺着人的皮膚,好像微細的蟲豸鑽入衣服裏面向皮膚咬着的樣子。
-
“他是一個怪人,”誰都那麼說。說他怪,只是因爲他的言談行徑與我們不一樣。一樣,只是因爲我們跟着社會的習慣走,習慣造成類型,所以我們與人一樣。
-
翩與歸鴻共北征,登山臨水黯愁生。江南草長鶯飛日,遊子離邦去裏情。五夜壯心悲伏櫪,百年左計負躬耕。自嫌詩少幽燕氣,故作冰天躍馬行。
-
顯得更沉寂的,正因爲是不久之前曾經過了熱鬧,在這樣的刑場中,一個警察監視着四個工人,收拾那被擊了三槍,斷了氣的一具死屍。
-
我們的隊伍有一個奇特的標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底背上都揹着江平客籍的居民所特有的箬帽,這箬帽,頭是尖的,有着一條大而牢固的邊,上面是一重薄而黃色的油紙,寫着四個字,“銀合金記”。
-
第一章蔡珮珮一之一速寫像要是給郭建英先生瞧見了珮珮的話,他一定會樂得只要能把她畫到紙上就是把地球扔了也不會覺得可惜的。
-
《公墓》名列 世紀百強 第 44。
-
連日行旅,身上感到十分疲憊,迷迷糊糊失去了常態似的,蹲在一口荒古巖穴的面前。四望重巒疊障,闃無人跡;像陷在日暮途窮的境地了。
-
三十五年四月的一天--近午的時分,我搭着糖廠的五分車。回到離別了十五年的故鄉--竹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