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這樣的境界自然尋不到,只好望着縹縹緲緲的半天空,把夢想寄到雲彩裏。
-
早聽說香山紅葉是北京最濃最濃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樂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淨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湊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導。
-
泰山極頂看日出歷來被描繪成十分壯觀的奇景。有人說: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戲沒有戲眼,味兒終究有點寡淡。
-
我們正生活在毛澤東時代。什麼是這個時代的精神特色呢?值得反覆深思。我剛剛到張家口一帶作了一次短短的旅行,足跡到處,只覺得生活好似漫山漫野蒸發着的春霧,騰騰上升,充滿青春的生命力。
-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並非要褒貶天下山水。
-
我從火一樣燃燒着的遊行隊伍裏走出來,渾身發燥,胸口跳得厲害。迎面起了風,一陣落葉撲到我的身上。
-
乍到加納,我幾次發覺曠野裏有些奇奇怪怪的小山,都是極細的黃土堆成的。高的高到好幾丈,頂兒像錐子一樣尖,顯得十分精巧。
-
錫蘭
-
鶴首是一種式樣古雅的日本花瓶,色彩鮮亮,瓶子頸又細又長,跟仙鶴似的,因而得了名。
-
莽莽蒼蒼的西非洲大陸又擺在我的眼前。我覺得這不是大陸,簡直是個望不見頭腳的巨人,黑凜凜的,橫躺在大西洋邊上。
-
風聲不好,往北開的軍隊陸陸續續由溪鎮經過,每天總能見到好幾營,不消說,敵軍許是衝過了防軍的陣線又快壓境了。
-
大田鄉火神廟的戲已經演到最後的一天了。秋收後,人們全有工夫去看戲,至於秋茄子那裁縫,不用說,熱天,人們歡喜打赤膊,既用不着他做衣服,他又不能改變行業使自己成天忙;縫紉固是他的特長,
-
是暑天,每天下午一放學回家,荷牙子就給他阿爹逼着去看牛。講起來孩子們總以爲看牛比上學好十倍,其實也正是他們不知道看牛的苦處。
-
反奉戰爭起後,S市華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戰爭所遺留的深刻的印象,對於自己的生命,以及細微的傢俱,都感覺絕大的危險,稍擁資產的都紛紛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義弄第二十號的房子也在這
-
戰雲迷漫,S市的春風依舊溫柔的薰得人懨懨的,連骨頭都痠軟。陳太太的午覺已經挺過了,再睡又睡不着,偏生常來叉麻雀的二奶奶竟自幾天缺席,於是她的沉悶的腦袋裏忽然閃出個“到新世界去”來;
-
下午,兩點鐘,這家人家總算用過了早餐,早餐有大黃魚,有青菜,有荷包蛋,是破釜沉舟的盡半元財產辦的;未來的命運並不知道怎麼樣,也權且偷安享樂着再說。
-
《田寡婦看瓜》以一種溫和的筆調,展示了中農田寡婦和窮漢秋生之間的細微的摩擦,突出表現了勞動羣衆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
-
《傳家寶》趙樹理短篇小說
-
《實幹家潘永福
》
-
《瘋人》是柔石的短篇小說。
-
阿翠是鳳翔裏著名的私娼。在她的房內,有一位身體肥胖的男子,年約四十歲,穿着綢的馬褂與緞的長袍,昂然挺着他的胸腹,坐在一把安樂椅上吸着雪茄煙。
-
夜未央;人聲寥寂;深春底寒雨,霧一般纖細的落着。隱約地在籬笆的後面,狗吠了二三聲,好像遠處有行人走過。
-
六十年的風吹,六十年的雨打,她底頭髮白了,她底臉孔皺了。她——我們這位老母親,辛勤艱苦了六十年,誰說不應該給她做一次熱鬧的壽日。
-
有一年冬天,我和二位朋友從三臺中學回裏。時候已經黃昏,我們走錯了山路。山路是到處一樣荒茫的,落日也自傲地徑自下山去了。
-
內容:在牆腳根刷然溜過的那黑貓的影,又觸動了我對於父親的玳瑁的懷念。淨潔的白毛的中間,夾雜些淡黃的雲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婦人的玳瑁首飾的那種貓兒,是被稱爲“玳瑁貓”的...
-
夏天的一個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內坐滿了人。語聲和扇子聲混合着,喧嚷而且嘈雜,有如機器房一般。
-
賴友人的幫助,我有了一間比較舒適而清潔的住室。淡薄的夕陽的光在屋頂上徘徊的時候,我和一個挑着沉重的行李的挑夫穿過了幾條熱鬧的街道,到了一個清靜的小巷。
-
一“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別管啦!吃一點現成飯不好嗎?我又不是三兩歲小孩!”英華躺在藤椅上,抽着煙,皺着眉說。
-
端陽快到了。阿英哥急急忙忙的離開了陳家村,向朱家橋走去。一路來溫和的微風的吹拂,使他感覺到渾身通暢,無意中更加增加了兩腳的速度,彷彿乘風破浪的模樣。
-
國良叔才把右腳伸進客堂內,就猛然驚嚇的縮了回來,倒退幾步,靠住牆,滿臉通紅的發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