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真先生:接到要件一束,大吃一驚,開函拜讀,則感與慚並,半天作奇異感!空言不能陳萬一,雅不欲循俗進謝,但得書不報,意又未安。
-
老天:將近一年不通信了。你的近況我知道得很詳細,我的情況,怕你未必知道吧。病,——這個討厭的侵略者,總是不斷地向我進攻,我呢,也緊抱着“抗戰建國”的方案,“自力更生”“長期抗戰”“
-
原野是一個大的搖籃,又是一個古老的墳墓,原野上總是籠罩着靜寂。原野裏隱藏着無數的世紀。
-
秋野社的朋友們,因爲《秋野》第一期出版,要我寫幾句話當做發刊詞。我想,秋野社的宗旨,在它自己的宣言中已經明白說出了,就是:“‘野秋’社是爲坦白的表現我們的感情,我們心靈上的苦悶而產
-
電笛,氣哨,鐘聲,長短的哀鳴起來了。警報!在父母親的大地上,靜靜伏着處女般的城市,鄉村,鎮落……如一羣一羣的幼雛,沒有那麼廣闊的翅膀可以把他們掩護起來。
-
最近出版了一本很好的書:高本漢著的《中國語和中國文》。高本漢先生是個瑞典人,他的真姓是珂羅倔倫(Karlgren)。
-
讀書多而神勞,毋寧讀書少而神逸。勞則紛無所得,逸則靜有所會也。讀書之法,寧遲勿快,寧靜勿慌,寧少勿多,寧拙勿巧。
-
我熱愛花木,竟成了痼癖,人家數十年的鴉片煙癖,尚能戒除,而我這花木之癖,深入骨髓,始終戒除不掉。
-
前中華職業學校校長顧蔭亭先生新自歐洲考察教育回國,足跡遍歷十數國,經時四年以上。
-
餘初識L君,在濟南民治報社。握手言笑,一若素識;自是遊明湖登佛山輒聯袂同行。餘性恬退,見人不知作何語,嘗終日閉戶坐,不出。
-
每年農曆八九月,是丹桂飄香的時節;丹桂飄香已成了一句成語,其實丹桂並不普遍,一般多的是金桂和銀桂。
-
惡耗傳來,知道七年前曾與我們小有周旋的荊生將軍,竟不幸而爲仇家暗殺了。這件事,真使我們無論爲友爲敵的,都要起相當的傷感。
-
松林不斷地喟嘆着,說着我父親底聲音。鳥鵲在月下鳴噪了—不安定的今夜晚啊!有我父親底臉面現出來,朦朧地,好像是掛在松林底那一端,一個枝丫上頭。
-
——評前期的“大衆化問題”大衆文藝要在找大衆。這豈不是看了題目做文章。原來大衆是在找自己的文藝。
-
我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談天,有一位朋友大發其“保存國粹”“反對外國”的宏論。他說:“現在有許多人,無論什麼事,都覺得外國人的好,中國人的壞。
-
茅盾先生開始他的文學業績的時候,就標舉人生的文學與寫實的文學。這二十五年來,文壇上經過多少變化、多少花樣,但茅盾先生始終不移的堅持他的主張,不,信仰。
-
孩子手中捧着一個貝殼,一心要摘取滿天的星星,一半給他親愛的哥哥,一半給他慈藹的母親。
-
“啊,弟弟,道路是這般泥濘,我們怎麼能夠前進?啊,這是什麼城市,這市街是叫作什麼名字?我是疲倦,如在夢中一樣地拖拽着我底腿。
-
前幾年,大觀園裏的壓軸戲是劉姥姥罵山門。那是要老旦出場的,老氣橫秋的大“放”一通,直到褲子後穿而後止。
-
爲學習友邦的語言文字,已到中年,我又一度作小學生,與我一樣咿啞學習的同學,十之八九在白天都有服務的地方,並且很多有家,有兒女,一到夜晚,就聚在一個課堂裏來了。
-
我把王冠撇棄,置於泥塗,任你用你底足尖加以踐踏罷。寒夜,當我們同在帳篷底一個斜角里的時候,風吹過沙漠,使我感覺了寒冷;你曾說,“俯下身來,靠近我底胸口,讓它給你一些溫熱。
-
有風吹來的時候,檐鈴就叮叮地響着了。古暗的生活啊!每一次聽了檐鈴曲,就默默地計算起來在這幽暗的屋子居留過多少時日。
-
宇宙都變態了!一陣陣的濃雲;天色是奇怪的黑暗,如果它還是青的,那簡直是鬼臉似的靛青的顏色。是煙霧,是灰沙,還是雲翳把太陽矇住了?爲什麼太陽會是這麼慘白的臉色?還露出了惡鬼似的雪白的
-
P兄:我是在桂林,從一月七日以迄於今,假如沒有什麼變動,自己也有耐性,大約可以呆到年底。
-
我們編輯這小刊物,是專給初中學生和同等程度的讀者看的。高中學生和同等程度的也可以讀。
-
啊,西天底明星,在黑夜裏你閃着眼給我作出招呼。你美麗而且慈愛,在你底眼裏藏着我底深幻的夢。
-
一早起時翻個身,也成爲痛苦的事體了,平常能夠在這小公寓溫暖空氣之中,模糊地高興地起來,可是現在就成爲一個過分懶惰的身體了。
-
濛濛地遮迷了遠近的山,悄悄地油綠了郊野的草;不斷地在窗外織着一條輕薄閃光的絲簾。
-
劍三:我還活着。但是至少是一個“出家人”。我住在我們鎮上的一個山裏,這裏有一個新造的祠堂,叫做“三不朽”,這名字肉麻得兇,其實只是一個鄉賢祠的變名,我就寄宿在這裏。
-
文化產物,有各種多樣,但都可以用文字來表現,所以我們知道,文化可使用文字來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