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昨天接待了一個學美術的青年人,他要我給他題字,我就寫了八個字: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青年人要求解釋這八個字的意思。他對這八個字並不感到陌生,但是他要求作進一步的瞭解。
-
常見古今著名的詩詞和圖畫,往往把老鷹比做英雄。例如,畫一隻老鷹立在高巖或大樹之上,題詩一首,或命名曰:英雄獨立圖。這個題材數見不鮮,誰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
-
世俗流傳太白以捉月騎鯨而終,本屬荒誕。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底人格罷了。
-
古今來文人墨客,對於果品中的荔枝,都給與最高的評價。詩詞文章,紛紛歌頌,比之爲花中的牡丹。
-
“秋菊有佳色”,是陶淵明對於秋天的菊花的評價。秋天實在少不了菊花,有了菊花,就把這秋的世界裝點得分外地清麗起來。
-
“石公山畔此勾留,水國春寒尚似秋。天外有天初泛艇,客中爲客怕登樓。煙波浩蕩連千里,風物悽清擬十洲。
-
我們在都市中,夜夜可以看到電燈、日光燈、霓虹燈,偶然也可以看到汽油燈;在農村中,電燈並不普遍,日光燈和霓虹燈更不在話下,所習見的不過是油盞或煤油燈罷了。
-
袁宏道中郎,是明代小品文大家,世稱“公安派”,頗爲有名,他平日喜以瓶養花,對於瓶花的熱愛,常在詩歌和文章中無意流露出來。
-
往時一般在名利場中打滾的人,整天的忙忙碌碌,無非是爲名爲利,差不多爲了忙於爭名奪利,把真性情也汩沒了。
-
已是二十餘年的老朋友了,一朝死別,從此不能再見,又哪得不痛惜,哪得不悼念呢!這老朋友是誰?原來是我家後園西北角上的一株老棗樹,它的樹齡,大約像我一樣,已到了花甲之年,而身子還是很好
-
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九日,是我們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逝世十九週年紀念日,我不能抽身到上海去掃一掃他的墓,只得在自己園子裏採了幾朵猩紅的大麗花,供在他老人家的造像之前,表
-
櫻花是落葉亞喬木,葉作尖形,與櫻桃葉一模一樣,花五瓣,也與櫻桃花相同,不過櫻桃花結實,而櫻花是不會結實的。
-
金代泰和中,直隸大名府地方,有青年情侶,已訂下了白頭偕老之約,誰知阻力橫生,好事不諧;兩人氣憤之下,就一同投水殉情。
-
涼秋八月,天氣分外清爽。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着潮漲潮落,雲起雲飛。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
-
零下八度的天氣,結着七十里路的堅冰,阻礙着我愉快的歸路。水路不得通,旱路也難走。冰!我真是奈何你不得!我真是無可奈何!無可奈何,便與撐船的商量,預備着氣力,預備着木槌,來把這堅冰打
-
慚愧得很,我不單是怕狗,而且怕貓,其實我對於六合之內一切的動物都有些害怕。怕狗,這個情緒是許多人所能瞭解的,生出同情的。
-
我們大家生活在我國的首都北京,對於北京的今天,人人都很關心,人人都很熟悉,這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應該的;而對於北京的昨天,知道的人就比較少,甚至有的人簡直對過去的事情很不瞭解,這是
-
孩子們的心靈是多麼純潔可愛啊!當你走到一羣天真爛漫的兒童中間去,聽他們唱一曲兒歌,看他們做一節遊戲,你馬上會覺得心曠神怡,忽然又年輕了似的。
-
最近有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過古北口,參觀了一座“楊家廟”,新修的廟宇,煞是好看;回來路過潮白河畔的狐奴山下,又尋訪了一座“張公廟”,卻只剩下一堆瓦礫,已經看不見廟宇了。
-
我們的許多孩子都喜歡看《克雷諾夫寓言》,因爲這位十九世紀初期的俄羅斯作家,用了他自己認爲是“半說半笑”的寓言形式,代替了“一本正經的說教”,證實了許多“神聖的真理”。
-
“爲什麼你把扶桑說成墨西哥?難道過去我們把扶桑當做日本真的是錯了嗎?”有人看了前次的《夜話》以後,向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我想把扶桑做一個小小的考證。
-
人人都討厭八股,但是誰也沒有徹底清除得了八股的毒害,而八股的餘孽卻陰魂不散,還到處興妖作怪,借屍還魂。這個情況很值得注意。
-
要讀書,就應該拿起書來,一字一句地認真讀下去,爲什麼會有空喊的呢?空喊讀書的,可能有幾種人:第一種人因爲自己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坐不住,安不下心,讀不下去,但是又覺得讀書很有必要,
-
你看見過浮在水面上的菜園嗎?我想可能有一些人肯定沒有看見過,甚至不會相信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然而,這不但是事實,並且是合乎科學的,值得我們加以提倡和試驗。
-
隨着資本主義制度的日趨腐朽,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化也日益走向沒落。所謂“無聲音樂”的出現,可算得是資本主義世界“一無所有的藝術”的又一次徹底的暴露。
-
寫文章不署真姓名,而用筆名,這本來是很平常的事情,過去許多作者都曾經這樣做,現在仍然有許多作者這樣做,這又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在於有的同志不贊成使用筆名。
-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有的人對於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雲南,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
-
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爲了突出地表明讀書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例子拿來作證。
-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記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時候,曾經提到劉備生前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演義上的這一段話是有根據的。
-
有空的時候,看看外國的民間故事和寓言,益處很多。它們短小精悍的文字,不但可以使我們增加許多知識,並且可以幫助我們徹底識破西方世界的貴族老爺們傳家的衣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