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兒滅了,人兒在牀;月兒底銀潮瀝過了葉縫,衝進了洞窗,射到睡覺的雙靨上,跟他親了嘴兒又偎臉,便洗淨一切感情底表象,只剩下瞭如夢幻的天真,籠在那連耳目口鼻都分不清的玉影上。
-
一望無涯的綠茸茸的——是青苔?是蔓草?是禾稼?是病眼發花?——只在火車窗口像走馬燈樣旋着。
-
我戲將沉檀焚起來祀你,那知他會燒的這樣狂!他雖散滿一世界底異香,但是你的香吻沒有抹盡的那些渣滓,卻化作了雲霧滿天,把我的兩眼障瞎了;我看不見你,便放聲大哭,像小孩尋不見他的媽了。
-
太陽落了,責任閉了眼睛,屋裏朦朧的黑暗悽酸的寂靜,鉤動了一種若有若無的感情,——快樂和悲哀之間底黃昏。
-
啊!我的靈魂底靈魂!我的生命底生命,我一生底失敗,一生底虧欠,如今要都在你身上補足追償,但是我有什麼可以求於你的呢?讓我淹死在你眼睛底汪波里!讓我燒死在你心房底熔爐裏!讓我醉死在你
-
哦!森林的養子,太空的血胤不知名的野鳥兒啊!黑緞底頭帕,蜜黃的羽衣,鑲着赤銅底喙爪——啊!一隻鮮明的火鏃,那樣癲狂地射放,射翻了肅靜的天宇哦!像一塊雕鏤的水晶,藝術縱未完成,卻永映
-
淚繩捆住的紅燭已被海風吹熄了;跟着有一縷猶疑的輕煙,左顧右盼,不知往那裏去好。啊!解體的靈魂喲!失路底悲哀喲!在黑暗底嚴城裏,恐怖方施行他的高壓政策:詩人底屍肉在那裏倉皇着,彷彿一
-
(重陽前一日作)插在長頸的蝦青瓷的瓶裏,六方的水晶瓶裏的菊花,鑽在紫藤仙姑籃裏的菊花;守着酒壺的菊花,陪着螯盞的菊花;未放,將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
秋深了,人病了。人敵不住秋了,鎮日擁着件大氅,像只煨竈的貓,蜷在搖椅上搖……搖……搖……想着祖國,想着家庭,想着母校,想着故人,想着不勝想,不堪想的勝境良朝。
-
我的肉早被黑蟲子咬爛了。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索性讓爛的越加爛了,只等爛穿了我的核甲,爛破了我的監牢,我的幽閉的靈魂便穿着豆綠的背心,笑迷迷地要跳出來了!。
-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情熱,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再完成這幀彩圖,黑還要加我以死。
-
紅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墜進生命底磁壇裏了……聽他跳激底音聲,這般悽楚!這般清切!相思着了火,有淚雨灑着,還燒得好一點;最難禁的,是突如其來,趕不及哭的幹相思。
-
太陽辛苦了一天,賺得一個平安的黃昏,喜得滿面通紅,一氣直往山窪裏狂奔。黑黯好比無聲的雨絲,慢慢往世界上飄灑……貪睡的合歡疊攏了綠鬢,鉤下了柔頸,路燈也一齊偷了殘霞,換了金花;單剩那
-
百花生日又稱花朝,日期倒有三個:宋時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曰爲花朝節,又爲挑菜節;東京以二月十二日爲花朝,作撲蝶會;成都以二月十五日爲花朝,也有撲蝶會。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詩經》中的名句。每逢陽春三月,見了那爛爛漫漫的一樹紅霞,就不由得要想起這八個字來,花枝的強勁,花朵的茂美,就活現在眼前了。
-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這是宋代曾鞏詠山茶花句,將山茶開花的時期說得很明白。
-
染出春花無數。薔薇開殿春風。滿架花光豔濃。濃豔。濃豔。疏密淺深相間。”這是清代詞人葉申薌詠薔薇的《轉應曲》。
-
杜鵑花一名映山紅,農曆三四月間杜鵑啼血時,此花便爛爛漫漫地開放起來,映得滿山都紅,因之有這兩個名稱。
-
春光老去,花事闌珊,庭園中萬綠成陰,幾乎連一朵花都沒有,只有仗着那紅若火齊的石榴花來點綴風光,正如元代詩人馬祖常所謂“只待綠陰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了。
-
宋代周濂溪作《愛蓮說》,對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給與最高的評價,自是蓮花知己。所以後人推定一年十二個月的花神,就推濂溪先生爲六月蓮花之神。
-
蘇州市的水果鋪裏,自從柑橘落市以後,就略顯寂寞。直到初夏枇杷上市,才又熱鬧起來,到處是金丸累累,可說是枇杷的天下了。
-
農曆五月五日,俗稱端午節或端陽節,也有稱爲重五節、天中節的。蘇州、上海一帶舊俗,人家門前都得掛菖蒲、艾蓬;婦女頭上都得戴艾葉、榴花;孩子們身穿畫着老虎的黃布衫,更將雄黃酒在他們額上
-
洞庭東西二山,山水清嘉,所產枇杷、楊梅,甘美可口,名聞天下。而綠茶碧螺春尤其特出,實在西湖龍井之上,單單看了這名字,就覺得它的可愛了。
-
當我在琢磨那首詠“長沙”的《沁園春》詞時,一時不知該怎樣着手?窮思極想之餘,卻給我抓住了末一句“浪遏飛舟”四個字,得到了啓發,可就聯想到那三萬六千頃浪遏飛舟的太湖,又聯想到那太湖上
-
晉代大畫家顧愷之,每吃甘蔗,往往從蔗尾吃到蔗根,人以爲怪,他卻說是“漸入佳境”。
-
梔子花是一種平凡的花,也是大衆所喜愛的花。我在童年時聽唱山歌,就有“梔子花開白如銀”的句兒。
-
從小兒女的衣襟上聞到了一陣陣的白蘭花香,引起了我一個甜津津的回憶。那時是一九五九年的初夏,我訪問了珠江畔的一顆明珠——廣州市。
-
芭蕉湛然一碧,當得上一個“清”字,可是清而不豔,未免美中不足;清與豔兼而有之的,那要推它同族中的美人蕉。
-
不知是怎麼一回事?我家小園東部的百花坡下,入夏忽地生長出好幾十株單瓣和復瓣的各色蜀葵花來,高高低低,密密層層,倒像結成了一面大錦屏一樣,頓覺生色不少。
-
蘇州的刺繡,名聞天下,號稱蘇繡,與湖南的湘繡和上海的顧繡,鼎足而三。前年蘇州市教育局曾辦了一所刺繡學校,延聘幾位刺繡專家擔任教師,造就了幾十位刺繡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