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雁蕩山許多奇峯怪石飛瀑流泉中,大龍湫和小龍湫是一門雙傑。兩者雖相隔十多裏,各據一方,各立門戶,卻是同露頭角,同負盛名。
-
春節前薄遊廣州,偶值陳叔通前輩於羊城賓館,爲道南來看花,意興飆舉,因賦詩志快,有“最愛無花不是紅”之句,蓋遊蹤所至,看花多作胭脂色也。
-
生逢盛世,百慮都忘,身處萬花如海中,四時皆春,不知老之已至。忙裏偷閒,則以種花、灌花、養花、賞花爲樂;而也愛看那活潑生動的花影。
-
自來應景的文字難以出色,當然,類如從前的帝王與考官們會出“五風十雨”,“九月授衣”,“八月剝棗”等等應時頌聖的題目,於是作文章的人照例把記憶,揣摩的單詞,片語,集湊起來,便成爲“高
-
在宗教史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由於畏怖,祈求而崇奉偶象(有形的與無形的),敬仰難以理性解釋的主宰者的例證。
-
抄書不是絕無意義的事,也許從舊瓶中發現點好酒味?文藝不受時間性的限制,只要是有“興,觀,羣,怨,”的成分;而且這成分經過相當的手段配置出來的,雖然時代不同,一樣能使人有深沉的感動,
-
十月下旬的天氣,在凌晨的時候,如一層薄薄玉屑鋪成的白絨氈子,罩在每家的屋頂之上。
-
一點風沒有,飛舞的大雪花罩遍了凍地,正是義合鐵匠鋪燃旺了爐火迸擊出四散火星,製造利器的好時間。
-
二三十年前,每一個老派頭舊家族的宅第裏面,竟可以是一個縮小的社會;內中居住着種種色色的人物,他們錯綜的性格,興趣,和瑣碎的活動,或屬於固定的,或屬於偶然的,常可以在同一個時間裏,展
-
因爲時局,我的家暫時移居到××。對樓張家的洋房子樓下住着繡繡。那年繡繡十一歲,我十三。
-
沈二哥:初二回來便忙亂成一堆,莫名其所以然。文章寫不好,發脾氣時還要返出韻文!十一月的日子我最消化不了,聽聽風知道楓葉又凋零得不堪,只想哭。
-
你想到過世界上自有許多近似真理的矛盾麼?譬如說一座宅第的門。門是爲了出入而設的,爲了“開”的意義而設的,而它,往往是“關”着的時候居多。
-
今年的春天,我在一箇中學裏教書。學校的所在地是離我的故鄉七八十里的山間,然而已是鄰縣了。
-
關於迷信,我不知道和母親爭論多少次了。我照書本子上告訴她說:“媽媽,一切的神和菩薩,耶穌和上帝……都是沒有的。
-
經過整天勞頓的旅程,這是我第一次吃飯。一碗湯麪,夾雜着泥沙的湯里加進多量的醬油,我的因飢餓而燒熱的腸胃舒暢地膨脹起來。
-
在大躍進開始前三個月的一天下午,複員軍人範祖農從縣上回到村子。按照人之常情,他應該先回到家裏,看看新婚不久就一別五年的妻子,和已滿三週歲尚未見過父親的男孩。
-
小鳳打着一陣寒抖走出後門。她覺得旗袍的袖子太短了,同時又覺得月光太亮了。像一隻被斷了尾巴的金魚在透明的玻璃缸內游泳着一般地她縮着肩膀在那月明的夜街頭漫步着,想想如果月光可以吃得飽的
-
水是從街路上的細窄的孔縫中冒了上來,一向是未曾被人留意的,這時候如泉口一樣地涌上了水。
-
一聽說我們也是到佛子嶺去,那小招待員就瞪起圓虎虎的眼睛。一口氣不迭地說:“嘿,我們這裏到佛子嶺去的人可多着呢!從華東來的,從北京來的,全國各地來的,還有過沙漠爬雪山從新疆西藏來的!
-
我願把我金剛石也似的心兒,琢成一百單八粒念珠,用柔韌得精金也似的情絲串著,掛在你雪白的頸上,垂到你火熱的胸前,我知道你將用你底右手掐著。
-
從蒼茫的夜色裏,展開在我底面前了,一幅畫也難肖的湖山。明月懷疑了:“這不是我團欒的影子呵!”一叢散碎的銀光,在縠紋也似的明漪中閃著。
-
今年元旦,江陰周剛直君,贈我一雙紅豆。過了幾天,他又對我說:“此物是我故鄉鄉間所產。
-
“索性連秋也去了,這是多麼的不幸呵!惜……惜……惜!可惜……可惜……可惜!”枯葉深深地嘆息著。
-
如此人間,春也無心再住。去去,去向何處?落花流水迷前路。一九二六,五,五,在江灣。
-
一工作八點鐘,有的農,有的工。耕耕種種,織織縫縫,築成基礎,架起樑棟;吃的穿的住的,互相供奉,一件也不曾白享用。
-
一五一運動,五一運動,勞動者第一成功。雖則成功,也難免幾回飛濺血花紅!斷頭臺上。
-
收成好,收成好,爸爸媽媽開口笑:“前年水荒去年旱,可憐租也還不了!今年晴雨多調勻,也許多收幾擔稻:舊欠新租一掃清,全家還夠一年飽;不但全家飽一年,有餘更上行家糶,聽說今年米價貴。
-
一淚痕,袖頭襟上,有這許多,爲甚麼不洗滌呢?——啊,當初灑這些淚,原是洗滌從前的斑斑點點的。
-
如此,只合如此嗎?誰教如此盡如此呢?“向來如此,只得如此”。誰教向來盡如此呢?“大家如此,只得如此。”誰教大家盡如此呢?“不如此,就是叛逆。
-
——譯毛詩邶風靜女一個靜悄悄的姑娘,流麗而又端莊,約定等我在城角旁;——爲甚彷佛看不見?累我搔著頭皮,遠望著在路上彷徨!一個靜悄悄的姑娘,嫵媚而又和婉,她送給我這支紅管;紅管紅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