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調我有一種癖好,見了新奇花草,喜歡掐一枝半朵,夾在書頁裏,覺得這樣可以在自己身邊多留住一分春光,兩分秋色。
-
獨自坐在火爐旁邊,靜靜地凝視面前瞬息萬變的火焰,細聽爐裏呼呼的聲音,心中是不專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癡癡地望着爐火,說是懷一種悵惘的情緒,固然可以,說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滅,
-
啊,西天底明星,在黑夜裏你閃着眼給我作出招呼。你美麗而且慈愛,在你底眼裏藏着我底深幻的夢。
-
記者此次到歐洲去,原是抱着學習或觀察的態度,並不含有娛樂的雅興,所以號稱世界公園的瑞士,本不是我所注意的國家,但爲路途經過之便,也到過該國的五個地方,在青山碧湖的環境中,驚歎“世界
-
我喜歡夏初的天氣。我愛看樹和草的鮮嫩的綠葉子。古人說:“春秋多佳日。”今人魯迅先生又說:“北京彷彿沒有春和秋。
-
回到北平來,回到原來服務的學校裏,好些老工友見了面用道地的北平話道:“您回來啦!”是的,回來啦。
-
世間有的是以不知爲知的人。孔子老早就教人“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是知識的誠實。
-
這回暑假到成都看看家裏人和一些朋友,路過陪都,停留了四日。每天真是東遊西走,幾乎車不停輪,腳不停步。
-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春出遊之計最先在於探梅,而探梅的去處總說是蘇州的鄧尉;因爲鄧尉探梅,古已有之,非同超山探梅之以今日始了。
-
已記不得是哪一年了,反正是一個火辣辣的大暑天,我正在上海做客,烈日當空,如把洪爐炙人,和幾個老朋友相對揮汗,簡直熱得透不過氣來。
-
秋是精修的音樂師(Virtuoso),而是繪畫的素手(Amaieur),一天我作了這樣的發現。
-
正睡着,朦朦朧朧的,我聽見一陣號聲。
-
劍三:我還活着。但是至少是一個“出家人”。我住在我們鎮上的一個山裏,這裏有一個新造的祠堂,叫做“三不朽”,這名字肉麻得兇,其實只是一個鄉賢祠的變名,我就寄宿在這裏。
-
今天破曉酒醒時候,我忽然憶起前晚上他向我提過“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這兩句詞。彷彿前宵酒後曾有許多感觸。
-
我之認識孫鷗,自然是他在成都大學文預科讀書,我去教書的時候;然而我之曉得“以泊”這個別號,卻在民國十五年春,創始主編《新川報》副刊的時候。
-
一歲,還不曉得祖父是屬於太平天國而外祖母屬於大清帝國少宰之家庭。身體的遺傳有紅綠色神的異常和輕度魚鱗症,祖母以爲我誕生在冬至前後,被腳爐烘乾皮膚之故,色神的異常是後來大學生的時候在
-
印度獨立運動中艱苦卓絕的愛國志士甘地(MohandasKaramchandGandhi)今年六十歲了,但他救國之志愈老而愈堅,愈苦而愈奮,全印度人受他精誠所感動,所以近年來印度獨立
-
我們的“難兄難弟”裏面有一個胖弟弟——王博士。這個胖弟弟的樣子生得那樣胖胖白白,和藹可親!他的性情又是那樣天真爛漫,篤實敦厚!凡是和我們這個胖弟弟做過朋友的,想都能得到這樣的印象吧
-
妻在她們姊妹行中是頂小的一個,出生的那一年,她的母親已經四十歲。妻的體質和我並不相差許多。
-
灰城裏人春以來,十天有九天是陰霾四布見不着太陽光,有時從雲縫裏露出半面,但不到一會又飄浮過一朵墨雲來掩蓋上了。
-
北京的秋天最長,也最好。白露不到,秋風卻先來了,踩着樹葉一走,沙沙的,給人一種怪乾爽的感覺。
-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人把它當做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出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並非要褒貶天下山水。
-
關雲長兵敗麥城,雖然首級給人拿去招安,可是英靈不散,吾舌尚存,還到玉泉山,向和尚訴冤,大喊什麼“還我頭來”!這是多麼驚心動魄的事,萬想不到我現在也來發出同樣陰慘的呼聲。
-
五月,萬物都是欣欣向榮、肥壯飽滿的季節。但是,乍冷乍熱的天時,使人們全染上疾病了。
-
一、熱是真熱。即以着筆之今日而言,在上午八點鐘,平常家用之寒暑表上,水銀已上升到八十六度。
-
駕霧騰雲,在從前哪一個人不視爲《封神傳》裏的“瞎三話四”?不但在中國,就是在西洋,他們原來也有一句俗諺,遇着你說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揶揄地說道:“你不如嘗試去飛上天吧。
-
由宣化到張家口,不過半小時;下午7時35分開車,8時便到。飯後,到日新池沐浴。臨時買了一瓶消毒藥水,店夥竟以爲奇,不知如何用法。
-
——觀印度烏黛·香卡舞蹈團的演出後桃紅色的曙光從東方升起。天空一望皆碧,四散地點綴着濃厚的雲塊,是一個令人心身俱爽的大好晴天。
-
坐了學校的公共汽車出城,路上看見西山,想起鄉前輩某先生的兩句詩:“一日看山三百里,古人無此快哉遊。
-
一個大學生的畢業之感是和中小學生不同的。他若不入研究院或留學,這便是學校生活的最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