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先生逝世五週年紀念會講紀念魯迅先生,我想,最好用學術演講。今天有曹靖華先生講“魯迅與翻譯”,郭沬若先生講“魯迅與王國維”,都是極有價值的演講。
-
未至滴翠軒時,聽說那個地方佔着山的中腰,是上下山必由之路,重要的商店都開設在那裏。
-
烏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積伶積伶,加上一雙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勁俊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隻小燕子。
-
我剛從某一個大都市歸來。那一個大都市,說得漂亮些,是鄉村的氣息較多於城市的。它比城市多了些鄉野的荒涼況味,比鄉村卻又少了些質樸自然的風趣。
-
不知在睡夢裏,還是在半睡半醒的狀態裏,我很清楚的經歷着一場可怕的景象。是夜雲四合,暮色蒼茫的時候。
-
“四行孤軍”的最後槍聲停止了。臨風飄蕩的國旗,在羣衆的黯然神傷的悽視裏,落了下來。
-
我們的歷史上,有了好幾次的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
-
我在1955年7月23日到了印度尼西亞的“詩之島”峇釐,在那裏住了八天,欣賞了不少峇釐島上的藝術,從繪畫、木雕刻到舞蹈,尤其以舞蹈看得比較多,南派的、北派的、宮廷的、民間的、古典的
-
——考古遊記之一住的地方,恰好在開陝西省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碰到了不少位在各個生產戰線上的先進工作者的代表們,個個紅光滿面,喜氣洋洋,看得出是蘊蓄着無限的信心與決心,蘊蓄着無窮的克
-
軍營的篷帳支在沙漠裏的荒原上。“這裏……現在雖然是荒原,不久就要有萬道長虹的電炬,光怪陸離的玻璃窗,莊嚴燦爛的圖書館……一切,一切足以代表歐洲白種人的文化,只要能夠征服這些蠢如鹿豕
-
高家莊的繡房裏,薰着芸香,燒着銀燭。
-
一隻羸弱的馬拖着幾千斤的輜重車,走上了險峻的山坡,一步步的往上爬,要往後退是不可能,要再往前去是實在不能勝任了。我在負責政治領導的時期,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
-
當我不得不擔負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的時候,正是中國革命進到了最巨大的轉變和震盪的時代,這就是武漢時代結束之後。分析新的形勢,確定新的政策,在中國民族解放運動和階級鬥爭最複雜最劇烈的
-
一出滑稽劇就此閉幕了!我家鄉有句俗話,叫做“捉住了老鴉在樹上做窠”。這窠始終是做不成的。一個平心甚至無聊的“文人”,卻要他擔負幾年的“政治領袖”的職務。
-
歐洲資產階級的老祖宗是海盜出身。那時候他們的所謂做生意,老實說,實在是很浪漫諦克的:一隻手拿着算盤,一隻手拿着寶劍,做生意做到那[哪]裏,也就是搶到那[哪]裏。
-
最近我方纔發見了一本小小說,題目是《被當做消遣品的男子》。單是這個題目就夠了!十二年前的五四運動前後,反對宗法社會的運動還是大逆不道的。
-
聽說有些財神菩薩的少爺懺悔起來了。懺悔了似乎也有這麼三四個月。可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幾聲大炮,就把這些懺悔的少爺耳朵都震聾了。
-
都說是春光來了,但這樣荒涼寂寞的北京城,何曾有絲毫春意!遙念故鄉江南,此時正桃紅柳綠,青草如茵。
-
近來因爲要教小孩們白話文法,所以不遠千里的跑到商務印書館去買了一本《白話文文法綱要》,系陳浚介先生的大作,吳研因先生校訂的。
-
一一個美國人去問高爾基(m.Gorky):“那一篇小說是你最好的小說呢?”高爾基想了一刻,才笑着回答:“我的最好小說嗎?現在還沒有寫。
-
一首詩的好壞能不能評出分數來呢?許多人問過這個問題,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然而,這個問題是可以解答的,也應該加以解答。以前蘇東坡曾經解答過這個問題。
-
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終南捷徑呢?這是許多初學的同志時常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過於籠統。一定說能或不能,都不恰當。
-
一般人只知道鋼鐵是最堅硬的一種物質,然而,誰會想起植物中也有同鋼鐵一樣堅硬的東西呢?當着我們稱讚一個英雄的時候,用了“鋼鐵的英雄”這樣高尚的詞彙,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讚詞呀!的確,鋼
-
浙江省有許多聞名的山水,其中有一座爛柯山,位於衡縣以南。我曾見許多朋友到浙江去就一定要看看爛柯山。這是爲什麼呢?難道這座山上果真有什麼迷人的風景不成?事實並不是這樣。
-
我國古書的種類和數量之多,簡直無法計算。不但歷代印行的典籍浩如煙海,而且傳世的各種原寫本和傳抄本也難以數計。其中有些孤本甚至於早已流到外國去,而我們中國人自己卻一直沒有見過,這裏邊
-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明代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撰寫的一副對聯。時間已經過去了三百六十多年,到現在,當人們走進江蘇無錫“東林書院”舊址的時候,還
-
爲什麼不願吃羊肉而寧願吃菜羹呢?說這樣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估計到大家看見這個題目會感覺詫異。其實,這本來是很普通的典故,我覺得它很有啓發性,所以又想把它拿來重新做一番解釋。
-
古代審判案件的官員叫做“推事”,這個職務相當於現在法院的審判員。我們人民的法院現在已經沒有“推事”了。這是正確的。因爲顧名思義,推事當然不如不推事的好。
-
前次談論了“目不識丁”的例子以後,得到了各方面的反應。多數朋友都贊成,有個別的仍然表示不大同意。這是很自然的。對於這一類問題的看法,不一致完全沒有關係,而且永遠可以保持不同的意見,
-
在中國繪畫史的研究中,有的人認爲以諷刺爲目的的漫畫只是近代纔有的,而且是從西洋傳入中國;至於中國古代的畫家,則根本不知漫畫爲何物,更沒有什麼漫畫作品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