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四橋雖然是一個偏僻冷靜的鄉村,四面圍着山,不通輪船,不通火車,村裏的人不大往城裏去,城裏的人也不大到村裏來。
-
這是如何的可怕,時光過得這樣的迅速!它像清晨的流星,它像夏夜的閃電,剎那間便溜了過去,而且,不知不覺的帶着我那一生中最可愛的一葉走了。
-
南國的炎夏的午後,空氣特別重濁,霧似的迷漫的凝集在眼前。安舍的屋子高大寬敞,前面一個院子裏栽着頎長的芭蕉和相思樹,後面又對着滿是批把和龍眼樹的花園,濃厚的空氣在這裏便比較的稀淡了些
-
第二個兒子終於出去當兵了。沒有誰能曉得陳老奶的內心起了什麼樣的震動。第二天,她沒有起牀。
-
晨光還沒有從窗眼裏爬進來,我已經鑽出被窩坐着,推着熟睡的母親;“遲啦,媽,鑼聲響啦!”母親便突然從夢中坐起,揉着睡眼,靜靜的傾聽者。
-
爲了工作的關係,我帶着家眷從故鄉遷到上海來住了。收入是微薄的,我決定在離開熱鬧的區域較遠的所在租下了兩間房子。
-
照羣衆行爲看起來,中國人是最殘忍的民族。照個人行爲看起來,中國人大多數是最無恥的個人。
-
“在理想的社會中,我想,”西瀅在閒話裏說“醫生的進款應當與人們的康健做正比例。他們應當像保險公司一樣,保證他們的顧客的健全,一有了病就應當罰金或賠償的。
-
你做小孩時候快活不?我,不快活。至少我在回憶中想不起來。你滿意你現在的情況不?你覺不覺得有地方習慣成了自然,明知是做自己習慣的奴隸卻又沒法擺脫這束縛,沒法回覆原來的自由?不但是實際
-
絕對的值得一聽的話,是從不曾經人口說過的;比較的值得一聽的話,都在偶然的低聲細語中;相對的不值得一聽的話,是有規律有組織的文字結構;絕對不值得一聽的話,是用不經修練,又粗又蠢的嗓音
-
劍三:我還活着。但是至少是一個“出家人”。我住在我們鎮上的一個山裏,這裏有一個新造的祠堂,叫做“三不朽”,這名字肉麻得兇,其實只是一個鄉賢祠的變名,我就寄宿在這裏。
-
廉楓到了香港,他見的九龍是幾條盤錯的運貨車的淺軌,似乎有頭有尾,有中段,也似乎有隱現的爪牙,甚至在火車頭穿度那柵門時似乎有迷漫的雲氣。
-
稍稍熟習北方情形的人,當然知道這三個字——青紗帳。帳字上加青紗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的,沉沉的,如煙,如霧的趣味。
-
從北平來,從上海來,從中國任何的一個都市中到青島來,你會覺得有另一種的滋味。北平的塵土,舊風俗的圍繞,古老中國的社會,使你沉靜,使你覺到匆忙中的閒適,小趣味的享受。
-
“自然就是這麼一天天的鬼混!……”原豐堂飯館的賬先生在初春微雨的中夜裏,一邊走着,一邊想。
-
將近黃昏時,熱鬧的東單牌樓大道旁擠滿了愛逛的閒人。每一個晚上,雖有做小生意的四角明燈在每條大街上高高懸起,罩着炒栗子的鍋竈,顯出夜市一角的影子,卻也有不少的工人,停當了他們的工作,
-
兩年前在故鄉我曾偶然參加過一位親戚家豐盛的壽筵。那位常是好穿寶藍色馬褂的老人,他的年齡與資格自然是這個小地方“耆舊傳”中的人物。
-
經過笑嘻嘻的叔父的吩咐後,青年志剛方纔對斜躺在沙發上的客人行一個簡單的見面禮。那個肥重的腰身在沙發上略欠一欠,一種照例和氣、穩重的表情,從他臉上的肉紋中逗出來。
-
話從哪裏說起?等到你要說話,什麼話都是那樣渺茫地找不到個源頭。此刻,就在我眼簾底下坐着是四個鄉下人的背影:一個頭上包着黯黑的白布,兩個褪色的藍布,又一個光頭。
-
我所見到的人生中戲劇價值都是一些淡香清苦如茶的人生滋味,不過這些戲劇場合須有水一般的流動性,波光鱗紋在兩點鐘時間內能把人的興趣引到一個Make-believe的世界裏去,愛憎喜怒一
-
寶寶:媽媽不知道要怎樣告訴你許多的事,現在我分開來一件一件的講給你聽。第一,我從六月二十六日離開太原到五臺山去,家裏給我的信就沒有法子接到,所以我同金伯伯、小弟弟所寫的信我就全沒有
-
老金:多久多久了,沒有用中文寫信,有點兒不舒服。John到底回美國來了,我們愈覺到寂寞,遠,悶,更盼戰事早點結束。一切都好。
-
不知道粒麥的辛苦,孩子,你把麥散了一地呢。祖父在忙着,祖母在忙着,父親在忙着,母親在忙着,孩子,你也在忙着。
-
迅疾如鷹的羽翮,夢的翼撲在我的身上。豈不曾哭,豈不曾笑,而猶吝於這片刻的安閒,夢的爪落在我的心上。
-
負了年和月的重累,負了山和水的重累,我已感到迢迢旅途的疲倦。負了年和月的重累,負了山和水的重累,復負了我的重累,我坐下的驢子已屢次顛蹶它的前蹄,長長的耳朵在搖扇,好像要扇去這年、月
-
榕樹伯伯是上了年紀了,他的下頰滿長着鬍鬚。在他年青的時候,軒昂地挺着胸,伸着肢臂,滿有摘取天上的星星的氣概。
-
正是稻熟粱黃的秋令,孜孜自喜的母鼠的心。因爲她已懷了可喜的孕。正如將要綻開的栗苞,她腹內的胎兒將隨秋慄同時墜生;復如苞中的果實,她的胎兒將如慄兒一般的標緻,齊整。
-
我來講一個故事。爲何荷梗中有抽剪不斷的細絲。原來在水底的荷花姑娘便和蜻蜓的公子水蠆相識,無猜的姑娘便愛上溫柔綠色的公子。
-
誰要是看慣了平疇萬頃的田野,無窮盡地延伸着棋格子般的縱橫阡陌,四周的地平線形成一個整齊的圓圈,只有疏疏的竹樹在這圓周上劃上一些缺刻,這地平的背後沒有淡淡的遠山,沒有點點的帆影,這幅
-
想敘說一個農家少女的故事,說她在出嫁的時候有一兩百人擡的大小箱籠,被褥,瓷器,銀器,錫器,木器,連水車犁耙都有一份,招搖過市的長長的行列照紅了每一個女兒的眼睛,增重了每一個母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