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時代的不同。
-
離開我的故鄉,到現在,已是足足的七個年頭了。在我十四歲至十八歲這四年裏面,是安安靜靜地過着平穩的學校生活,故每年一放暑假,便由天津而上海,而馬江,回到家裏去了。
-
一天下午,在富紳王品齋家裏忽然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事情發生的原因是:當這個富紳用快活的眼睛看他所心愛的第三姨太太時候,無意中卻發現在那嬌小的臉旁邊,在那新月形的耳朵底下,不見了一隻珍
-
下面所說的,是一個春青已經萎謝,而還是獨身着的人的故事:大約是十二歲,父親就送我到相隔兩千餘里之遠的外省去讀書,離開家鄉,不覺間已是足足的三年零四個月了。
-
一貓的毛是黃和白相間的……。這是在一天下午,無意中,廚子忽見到它,那時候正落雨。
-
我們這裏是一個小縣城。住在這裏的人們除了幾個地主是吃肉的,其餘的農民都是整月整年的吃鹹菜。
-
——獨幕劇——人物:王吉順——年四十二,耳稍聾,瓦匠。王大嫂——吉順之妻,年三十八。
-
——獨幕劇——劇中人物:富成谷——天成棉紗廠廠主,四十五歲,身軀中而胖,在發光的臉上留着中國式的八字須。
-
登場人物:唐其濤——財政機關的職員,年三十。孟素棠——其濤之妻,年二十五。崔令言——其濤之同事,年相同。魏初敏——其濤之同事,年相同。
-
一黎曙今天由鐘聲自己送往香山慈幼院了,這在我們真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我們全這樣說:“黎曙總算有了歸宿了。
-
“敵人多佔一個地方,便多一幢牢獄。他們在佔領的地方得不到稅收,沒有法子統治,甚至不能自由行動,我們雖然不是有意的,卻在無形中爲他們準備了若干若干的死囚牢。
-
——寫於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開會的日子那年,我十九歲。一天,國民黨特務把我捉住了。
-
一圓圓的火球似的太陽滾到那邊西山尖上了。敵軍的一條散兵線也逼近了這邊東山的斜坡上。
-
川康的交界處,是一個綿延不絕起起伏伏的高山。離開那個古舊的城市,通過許多荒蕪的田路和一些硬崖的狹谷,直到太陽當頂的時候,纔可以走到這山腳。
-
約莫是夏天的季候,在日光象熔爐裏的火舌一樣灼熱,船頭上有一些白煙在升騰着的一天,我被一隻小艇載到M河岸邊,在B京對面的這木筏上面來。
-
一九二六,六,廿九日。我們今天從N地出發了。我的心興奮得近於刺痛!我們這一隊軍隊,在我們這有了四千餘年歷史的古國裏算是第一次出現的。
-
懶先生當他自家有點事,方在煩忙的時候,接到了一封意外的信。懶先生很覺得奇怪,也就偷了一刻工夫,把信拆開來看,還未讀下去,便覺有點不高興了,因爲在信箋的尾端粘着一張三點(三分)郵票,
-
17日晨5時起牀,6時半到綏遠車站,預備向包頭走。因二次車遲到的緣故,等到8時半方纔開車。
-
——考古遊記之三鄭州是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也是河南省的政治中心。自從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由開封遷移到鄭州以後,這個又古老、又先進的城市就開始大興土木。
-
一“N姊!聞你與M家之約已成,甚慰。從此姊履佳途矣。不知姊亦容不幸人從姊友衆之後祝姊之幸福否也!吾因姊故,遠道來此,今目的既達——欲置姊於幸福之域之目的既達,可以歸矣。
-
她喘着氣,聽着自己心房“卜卜”跳動地把兩隻跑了三幾里路酸得麻木了的腿兒一步步很費力地把整個困弱得就要躺下去的身體再由二層樓搬運到三層樓上去的時候,她那張大着的口和鼻子裏忽然飽吸了一
-
下午四點鐘。春雨的落着。街上只看見電車,洋車,摩托車,行人很少。大家都悶在家裏吧。
-
哀愁也沒有,歡喜也沒有——情緒的真空。可是,那兒去哪?江水嘩啦嘩啦地往岸上撞,撞得一嘴白沫子的回去了。
-
一全屋子靜悄悄的,只聽得鄰家浴室裏在放水,隔着一層牆壁,沙沙地響。他睡熟在牀上,可是他的耳朵在聽着那水聲。
-
一一枝蘆笛悄悄地吹了起來;於是,在旋轉着七色的光的,幻異的樂臺上,絹樣的聲音,從琉璃制的傳聲筒裏邊,唱了:待青色的蘋果有了橘味的五月,簪着三色的堇花並繪了黑人的臉,(琉璃制的傳聲筒
-
那時候正值秋天。大道上兩輛馬車飛似地跑着。前一輛車上坐着兩位婦女:一個是黃瘦憔悴的夫人,一個是光澤滿面,體格豐滿的女僕。
-
在烏芬省裏住着一個巴希開人,名叫伊拉司。伊拉司的父親活着的時候,並不富裕,是個勤儉持家的人,勉強替他兒子娶了媳婦;不到一年自己就撒手長辭了。
-
有一個時期,我寄居在一個親戚家裏。他們的對房門便住着一位頗有名望的將軍——我自己這樣稱呼他;其實他的履歷還有堂皇顯赫的一大串,如前清時代的都督,改元以後的總參謀長,代主席……等等。
-
一龍潭之濱細雨濛濛裏,騎着驢兒踏上了龍潭道。雨珠也解人意,只像沙霰一般落着,溼了的是崎嶇不乎的青石山路。
-
一一切都決定了之後,黃昏時我又到葡萄園中靜坐了一會,把許多往事都回憶了一番,將目前的情況也計劃了一下,胸頭除了梗酸外,也不覺怎樣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