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這非常富於刺激性的年頭裏,我敢喘一口氣說,我相信一定有多數人成天裏爲觀察聽聞到的,牽動了神經,從跳動而有血裹着的心底下累積起各種的情感,直衝出嗓子,逼成了語言到舌頭上來。
-
江風吹過寂寞的春野。是餘寒未消的孟春之月。本來,我們不是牽上雙手麼?沿着沒有路徑的江邊走去,目送着足畔的浪花,小蟹從石縫中出來,見人復迅速逃避。
-
回想起志摩先生,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那雙銀灰色的眸子。其實他的眸子當然不是銀灰色的,可是我每次看見他那種驚奇的眼神。
-
由滴翠軒到了對面網球場,立在上頭的山脊上,纔可以看到塔山;遠遠的,遠遠的,見到一個亭子立在一個最高峯上,那就是所謂塔山公園了。
-
中國紳士的黃金時代,曾經有過自己的藝術。譬如“乾嘉之世”,或者更神祕些,“唐虞三代”。
-
——寫在《蕭伯納在上海》的前面蕭伯納在上海——不過半天多工夫。但是,滿城傳遍了蕭的“幽默”、“諷刺”、“名言”、“軼事”。
-
內容:一個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書房裏,在暈黃的電燈光下,談到W的小說。“他還在河南吧?C大學那邊很好吧?”我隨便問着。“不,他上美國去了。”“美國?做什麼去?”...
-
吳萍郢火慄四君近年來爲家人的衣食,爲自己的職務,日日地忙着,沒有坐下閒想的工夫;心裏似乎什麼都有,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是一種小型灌木,往往數株叢生,也有獨本而露根,伸張如龍爪的,姿態最美。
-
我於鴨頗有好感,是早年讀了蘇東坡“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兩句詩引起來的。
-
一品紅是什麼?原來就是冬至節邊煊赫一時的象牙紅。它有一個別名,叫做猩猩木,屬大戟科;雖名爲木,其實是多年生的草本,莖梢是草質,不過近根的部分是木質化的。
-
我從十九歲起,賣文爲活,日日夜夜地忙忙碌碌,從事於撰述、翻譯和編輯的工作。如此持續勞動了二十餘年,透支了不少的精力,而又受了國憂家恨的刺激,死別生離的苦痛,因此在解放以前憤世嫉俗,
-
“蘇州好,乞巧望雙星。果切雲盤堆玉縷,針拋金井汲銀瓶。新月掛疏櫺。”這是清代沈朝初的《望江南》詞,是專爲七夕望牽牛、織女二星乞巧而作的。
-
任何物象,在一霎時間消逝的,文人筆下往往譬之爲曇花一現。這些年來,我在蘇州園圃裏所見到的曇花,是一種像仙人掌模樣的植物,就從這手掌般的帶刺的莖上開出花來,開花的季節,是在農曆六七月
-
經過了一重重的國難家難,心如槁木,百念灰冷,既勘破了名利關頭,也勘破了生死關頭;我本來是幻想着一個真善真美的世界的,而現在這世界偏偏如此醜惡,那麼活着既無足戀,死了又何足悲?當時我
-
自從小劇院公演《軟體動物》以來,劇刊上關於排演這劇的文章已有好幾篇,一個沒有看到這場公演的人讀到這些文章,所得的印象是:(一)趙元任先生的譯本大成功;(二)公演的總成績極好,大受歡
-
夜雨滴到天明,空中盪漾着乳白色的霧氣。雨絲微斜地飛着,把庭院中的盆花和檐前的一列芭蕉澆洗得更青翠可愛了。
-
今天是個瀟灑的秋天,飄着零雨,我坐在電車裏,看到沿途店裏的夥計們差不多都是懶洋洋地在那裏談天,看報,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爲今天實在有點冷起來了。
-
模仿本來不是壞事情,而且有意義的應需要的小模仿反是一件極好的事情,例如模仿外國貨以塞漏,模仿強有力的海陸軍以固國防,模仿良好品性以正心修身,何嘗不好?但是無意識的模仿,便有不免令人
-
這裏離上海雖然不過一天的路程,但我們卻以爲上海是遠了,很遠了;每日不再聽見隆隆的機器聲,不再有一堆一堆的稿子待閱,不再有一束一束來往的信件。
-
財神菩薩統治着中國,他們說:誰的洋錢多,神通大,誰是主子。但是,反抗着這些中外大小一切種種的財神,——可早就有了個反財神出現。
-
讀了蓋叫天老先生的藝術經驗談《粉墨春秋》以後,有許多感想。偶爾跟朋友們談起這本書,特別對於其中所述的舊科班的教育法—量體裁衣,總覺得意味深長。
-
我與王善瑾君相處確只一年,但知道他是一個勤苦好學而又具有正確判斷力的人。他現在死了!他的朋友告訴我他的死信的時候,真使我失驚:這樣一個有爲的青年,竟這樣草草完了他的一生!生死的道理
-
梅花延遲了一個月,終於在農曆二月下旬,爛爛漫漫地開起來,可是已使人等得有些兒不耐煩了。
-
今年快過完了,我們將怎樣來迎接這新的一年來臨呢?除了在精神上、思想上要作迎新的準備外,在物質上也有點綴一下的必要。
-
當這嚴冬的歲寒時節,園子裏的那些梅樹,花蕾還是小小的,好像一粒粒的粟米,大約非過春節,不會開放,除了借重鬆、柏、杉、女貞、鳥不宿等常綠樹外,實在沒有什麼花可看了。
-
浙江崑蘇劇團的崑劇《十五貫》,現在是一舉成名天下知了。它在百花齊放中,竟變成了一朵大紅大紫的牡丹花。
-
春秋時,楚文王滅息,將息侯的夫人嬀擄了回去,以薦枕蓆,後來生下了堵敖和成王,但她老是不開口,不說話;楚子問她卻爲何來?她這才答道:“我以一婦而事二夫,雖不能死,還有甚麼話可說呢?”
-
我也算是一個愛好遊山的人。但是以中國之大,名山之多,而至今不曾登過五嶽,也不曾看到西南諸大名山,所以問起我所愛遊的名山,真是寒傖得很!算來算去,只有一座黃山,往往寤寐系之,心嚮往之
-
在北京舉行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繁重而又細緻的籌備工作中,活躍着一個小小部分,那就是在準備着中國人民獻給和平代表們的禮物,作爲代表們回國以後的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