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秋天裏的春天是到了太行山了。馬小心的用前蹄試探着道路,陡峭的石梯使得烈性的畜牲也低下了頭。
-
——觀印度卡瑪拉姊妹的表演後作假如有什麼好書使你讀了一次之後,還想再讀兩次三次的話,有什麼風光明媚的山畔水涯,使你到過一次之後,還想再去兩次三次的話,那麼,那些好書或那些風景區的確
-
一早晨七時,聽見起牀鍾,在牀中轉動一下,跳起,穿衣服。這種宿舍沒有洗面間,取出一小管的用剩牙膏,用剪刀剪開,把內容拆出,今天用光後,再沒有牙膏用了,坐下來寫一封信給廣州羅宗洛,他叫
-
十一月一日,院子裏的一棵小菊花總算開了幾朵小花,讀陳長衡的走投無路的人口論,嘆了一口氣,到了薄暮,坐公共汽車,看見有一個青年上來,開着一本新出版的《文友》看。
-
貓山之民貓山列在眼前,山脊平直有勁,即名之曰虎山,也不足形容其雄偉;上面綠樹深沉,農田斑駁,又如獨得天之厚。
-
一韓學監七八年以前,我正在城北的F中學裏讀書。那時我不知怎樣會成了全校的一朵異花,不,也可以說是三百多同學的矢的。
-
老實說了吧,我回國一年半以來,看來看去,真有許多事看不入眼。當然,有許多事是我在外國時早就料到的,例如康有爲要復辟,他當然一輩子還在鬧復辟;隔壁王老五要隨地唾痰,他當然一輩子還在哈
-
民國紀元前一年,商務印書館的《小說月報》,就在那時發行。不知在第幾期上,看見了十首遊戲詩,題名叫做《都門窯樂府》,不經意的一讀,立刻就感覺到一種濃郁的趣味,於是讀了又讀,一直讀到背
-
想到壬寅春節是我國在連續三年大災害之後,決可轉入一個上好年景的年頭。爲了表達我至誠祝願,因擬一副春聯,安排過春節時,貼在我菱窠的木板門扉上。
-
民國元年的新年,我在紹興初級師範學校。陰曆十一月十三日的午飯時分,我們的學校得到了消息,說:“革命政府今日成立於南京,改用陽曆,今日就是陽曆的元旦。
-
凡事徹底都好,而“透底”就不見得高明。因爲連續的向左轉,結果卻碰見了向右轉的朋友,那時候彼此點頭會意,臉上會要辣辣的。
-
低低的門,高高的白牆,當我走進天井,我又看見對面房子的許多小方格窗眼了。拾階登到樓上,四圍是憂鬱而晦黯的,那書架,那字畫,那案上的文具,那檐頭的竹簾……沒有一樣不是古香古色,雖然同
-
夜分的時候,在歸途中我經過一座古老的木橋。橋跨着兩邊寂靜的街道。幾點燈光,穩穩地映在河牀上,水彷彿也不再願意流去了。
-
季候已經入了秋,可是早晚和白天的熱度,仍然徘徊在寒暑表的九十至一百的兩條細線之間。
-
那簡直像夢一般地,她又從遙遠的地方飛回來了。她孩子似的撲向母親的懷裏,就把她那沾滿了塵砂的短髮的頭,埋在母親的胸前。
-
(提真斯編)歐美人總愛談東方的事情,尤其是東方的藝術,東方的哲學和文學等。可是他們對於東方的瞭解常有欠缺透徹的地方;或者因爲他們不能夠十分明白我們這古色斑斕的東方,所以在他們心眼中
-
鄉思在我的記憶中,我此生沒有這樣清閒過,我坐在食堂的一角上。這樣,我不必轉頭忽東忽西而能完全看見室內一切景象;尤其,勞煩我的耳目的形形色色的來路也只有兩面,使我覺得比坐在中間者更是
-
我該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天,在那近北的古舊的大城裏冬日自有它的威嚴。幾個人從茶店中出來,立刻拉起衣領,雖然只是十點鐘,已經是路靜人稀了。
-
話說中華民國十三年秋,小可看了一場西洋鏡之後,葉落歸根,依然精赤條條跑回這九里三分的成都來時,在前六年與幾個朋友共同辦理的《川報》,還未被楊督理子惠先生封閉,仍一天兩大張的在印行
-
一先生的故鄉西曆一八六六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十六年,就是清同治五年,陰曆十月初六日,先生生於廣東香山縣的翠亨村。
-
——沒有想到我還能在這個城安然地住下來,而且還住得這麼好。那些好意地擔心着我不適於在這個城居住的友人也覺得十分驚訝起來了:“想不到啊,你住得這麼好。
-
(特勒舒門譯)蒙旦是近代小品文的鼻祖,同時他又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小品文家。他除開幾十篇長長短短絕妙的小品文外,沒有別的文學作品,但是這一千多頁的無所不談的絮語已夠固定他在文學史裏的
-
在臨清,被此間主人“投轄”相留,每日吃睡,更無事可做。案頭有一部“野書”,叫什麼《永慶昇平》。
-
告訴你,在那裏,沒有黑夜,也沒有黎明,天色永遠是茫然的。真的,是茫然的,你不大明白麼?一切都是掛在或有或無之間,讓你感覺不到什麼,不能說強,也不能說弱。
-
在某一會議,有人提議說,新聞紙要給他通俗化些。對於這個試題,議論很有趣,有人說如改白話,字數要增加,新聞紙張不足之時,這是難辦。
-
今天是北京大學第二十二週年的紀念日。承校長蔡先生的好意,因爲我不日就要往歐洲去了,招我來演說,使我能與諸位同學,有個談話的機會,我很感謝。
-
適之兄:六月前接到你寄給我的《新青年》,直到今天才能寫信說聲“多謝”,也就荒唐極了。
-
我國文人是要考科任官的,他們不能和娼優隸卒成爲伍。讀書人不勞動,勞動人爲苦力人,所以我國讀書人不肯打掃自己房間,俯下去揩一揩地板的。
-
(蛇之草原集之三)我在這條街上住了三年了。每到夜深時,便有小販們的包子、燒餅之叫賣聲,打破了黑暗沉寂的空氣。
-
惟中華民國十有八年有二月,北京大學31週年紀念刊將出版,同學們要我做篇文章湊湊趣,可巧這幾天我的文章正是鬧着“擠兌”(平時答應人家的文章,現在不約而同的來催交卷),實在有些對付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