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詩經》中的名句。每逢陽春三月,見了那爛爛漫漫的一樹紅霞,就不由得要想起這八個字來,花枝的強勁,花朵的茂美,就活現在眼前了。
    周瘦鵑 2024-08-26 11:09
    散文
    1575字
  • 不知是怎麼一回事?我家小園東部的百花坡下,入夏忽地生長出好幾十株單瓣和復瓣的各色蜀葵花來,高高低低,密密層層,倒像結成了一面大錦屏一樣,頓覺生色不少。
    周瘦鵑 2024-08-26 11:09
    散文
    1127字
  • 舊時詩人詞客,在他們所作的詩詞中形容名貴的花草樹木,往往用上琪花、瑤草、玉樹、瓊枝等字句,實則大都是過甚其詞,未必名副其實。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356字
  • 我六歲喪父,出身於貧寒之家,自幼兒就知道金錢來處不易,立身處世,應該保持勤儉樸素的作風;濫吃濫用,那是敗家子的行爲,將來不會有好結果的。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044字
  • 我先在銀幕上看過了中國雜技團的演出,後在無錫看過了武漢雜技團的演出;最近蘇州市來了一個重慶雜技藝術團,也在最後一天去觀光了一下。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861字
  • 昨夜中秋。黃昏時西天掛下一大簾的雲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將海天一體化成暗藍色,寂靜得如黑衣尼在聖座前默禱。
    徐志摩 2024-08-30 17:38
    散文
    3518字
  • 你們不要說我沒有說什麼新話,那些舊材料我卻重新安排過了。我們打網球的時候,雖然雙方同打一個球,但是總有一個人能把那球打到一個較巧妙的地點去。
    樑遇春 2024-07-31 10:17
    散文
    1萬字
  • “一爲文人便無足觀”,這是清朝一個漢學家說的。的確所謂“文人”正是無所用之的人物。這並不是現代意義的文學家、作家或是文藝評論家,這是詠風弄月的“名士”,或者是……說簡單些,讀書的高
    瞿秋白 2024-08-03 17:12
    散文
    3226字
  • “山茶花開春未歸,春歸正值花盛時”,這是宋代曾鞏詠山茶花句,將山茶開花的時期說得很明白。
    周瘦鵑 2024-08-26 11:09
    散文
    994字
  • 我對紫藤花,有一種特殊的愛好。每逢暮春時節,立在紫藤棚下,紫光照眼,瓔珞繽紛,還聞到一陣陣的清香,真覺得可愛煞人!我記到了蘇州的幾株寶樹,怎麼會忘卻拙政園中那株夭矯蟠曲、如虯如龍的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079字
  • 三年前一個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裏乘涼,忽然聽到接連不斷的警鐘聲音,跟着響三下警炮,我們都知道城裏什麼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
    樑遇春 2024-07-31 10:17
    散文
    3299字
  • 年假中我們這班“等是有家歸不得”的同學多半數是賭過錢的。這雖不是什麼好現象,然而我卻不爲這件事替現在青年們出訃聞,宣告他們的人格破產。
    樑遇春 2024-07-31 10:17
    散文
    2203字
  • 今年初夏的晚上,我在陶知行[行知]先生家裏吃晚飯。陶先生是除了平民教育不開口的,於是乎我這樣一個平民教育的門外漢,也只好跟着胡說起平民教育來;我們從《平民千字課》談到編輯平民的叢書
    章衣萍 2024-08-10 16:34
    散文
    1274字
  • 每年陰曆正月初九,按照過去民間的風俗,這一天算是“玉皇誕”。人們在這一天,都得恭恭敬敬地去向“玉皇上帝”叩頭行禮,貢獻祭品,祈求上天降福消災。
    鄧拓 2024-08-10 17:05
    散文
    1994字
  • 一封讀者來信從新疆寄給我,問我“關於地下水和地上水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這位讀者最近看到《燕山夜話》第一集,他對於其中的《堵塞不如開導》一文特別注意,問題就是“從這篇文章聯想起來
    鄧拓 2024-08-10 17:05
    散文
    1667字
  • 我們有自古流傳的兩句話:一是“衣食足則知榮辱”,見於《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爲天”,是漢朝酈食其說的。
    朱自清 2024-08-24 18:06
    散文
    3009字
  • 一九五五年仲夏蓮花開放的時節,出閣了七年而從未歸寧過的第四女瑛,偕同她的夫婿李卓明和兒子超平,遠迢迢地從印尼共和國首都雅加達城趕回來了,執手相看,疑在夢裏!她帶來了許多吃的、穿的、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565字
  • 日思夜想,忽忽已二十五年了,每逢春秋佳日,更是想個不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卻原來是害了山水相思病,想的是以幽壑奇峯著稱的浙東第一名勝雁蕩山;不單是我一個人爲它害相思,朋友中也有好幾位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584字
  • 恍惚前二三年有許多學者熱烈地討論人生觀這個問題,後來忽然又都擱筆不說,大概是因爲問題已經解決了罷!到底他們的判決詞是怎麼樣,我當時也有些概念,可借近來心中總是給一個莫名其妙不可思議
    樑遇春 2024-07-31 10:16
    散文
    3369字
  • 孤獨獨個兒在馬路上面走着。細雨滴落着,從路旁瘦梧桐底葉上。梧桐瘦了,旅人也瘦了。
    麗尼 2024-07-31 13:17
    散文
    1402字
  • 一聖陶兄:我等八月二十二日由北平動身,二十四日到哈爾濱。這至少是個有趣的地方,請聽我說哈爾濱的印象。這裏分道里,道外,南崗,馬家溝四部分。
    朱自清 2024-08-24 18:10
    散文
    4898字
  • “月之某日,偕同人問梅於我南鄰紫蘭小築,時正紅萼含馨,碧簪初綻。”這是楊千里前輩在我嘉賓題名錄上所寫的幾句話。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970字
  • 讀書能用耳朵來代替眼睛嗎?一般說來,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誰發明用耳朵讀書的方法呢?要詳細做考證就很麻煩。
    鄧拓 2024-08-10 17:05
    散文
    963字
  • 我們中國是“特技”非常發達的國家。各行業的勞動人民,世代相傳,都有一整套獨特的本領,這是極其可貴的。舉出最普通的例子來說,當你隨便走進一家澡堂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些老工人,能夠在滾
    鄧拓 2024-08-10 17:06
    散文
    1691字
  • 梔子花是一種平凡的花,也是大衆所喜愛的花。我在童年時聽唱山歌,就有“梔子花開白如銀”的句兒。
    周瘦鵑 2024-08-26 11:09
    散文
    753字
  • 立春節屆,一般愛花愛遊的人們,已在安排出門去探梅了。到哪裏去探梅呢?超山也好,孤山也好,靈峯也好,梅園也好,這幾處梅花或多或少,都可以看看,而最著名的探梅勝處,莫如蘇州的鄧尉。
    周瘦鵑 2024-08-26 11:10
    散文
    1318字
  • 內容: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裏。我佔據着高廣不過一丈的小房間,磚鋪的潮溼的地面,紙糊的牆壁和天花板,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靈巧的紙捲簾,這在南方是少見的...
    陸蠡 2024-08-26 15:12
    散文
    1684字
  • 曾有人惦記着遠方的行客,癡情地凝望着天際的雲霞。看它幻作爲舟,爲車,爲騎,爲輿,爲橋樑,爲棧道,爲平原,爲崇陵,爲江河,爲大海,爲渡頭,爲關隘,爲桃柳夾岸的御河,爲轍跡縱橫的古道,
    陸蠡 2024-08-26 15:12
    散文
    1204字
  • 水是從街路上的細窄的孔縫中冒了上來,一向是未曾被人留意的,這時候如泉口一樣地涌上了水。
    靳以 2024-07-30 11:53
    散文
    1552字
  • 一九一九年,即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時,我在《川報》當編輯。這報,是民國七年由被查封的《羣報》改組,在民國十三年十一月被楊森無理封閉後,便死硬了!從《羣報》時代起,一直到“五四”運
    李劼人 2024-07-31 17:50
    散文
    1343字
This site only includes books under public domain. The content is sourc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shared by users. If you have any objections regarding the copyright of any book,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promptly remove it after ver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