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底記憶是忠實於我的,忠實得甚於我最好的友人。它存在在燃着的菸捲上,它存在在繪着百合花的筆桿上。
-
走進幽暗的樹林里人們在心頭感到了寒冷,親愛的,在心頭你也感到寒冷嗎,當你擁在我懷裏而且把你的脣粘着我底時候?不要微笑,親愛的,啼泣一些是溫柔的,啼泣吧,親愛的,啼泣在我底膝上,在我
-
我不懂別人爲什麼給那些星辰取一些它們不需要的名稱,它們閒遊在太空,無牽無掛,不瞭解我們,也不求聞達。
-
園中野草漸離離,託根於我舊時的腳印,給他們披青春的綵衣:星下的盤桓從茲消隱。日子過去,寂寞永存,寄魂於離離的野草,象那些可憐的靈魂,長得如我一般高。
-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爲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
羅馬(Rome)是歷史上大帝國的都城,想像起來,總是氣象萬千似的。現在它的光榮雖然早過去了,但是從七零八落的廢墟里,後人還可彷彿於百一。
-
茶,是我國的特產,吃茶也就成了我國人民特有的習慣。無論是都市,是城鎮,以至鄉村,幾乎到處都有大大小小的茶館,每天自朝至暮,幾乎到處都有茶客,或者是聊閒天,或者是談正事,或者搞些下象
-
“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須九畹始徵蘭”,這是明代詩人張茂吳詠玉蘭花的詩句,嵌上了“玉蘭”二字,而也擡高了玉蘭的身價。
-
鍾綠是我記憶中第一個美人,因爲一個人一生見不到幾個真正負得起“美人”這稱呼的人物,所以我對於鍾綠的記憶,珍惜得如同他人私藏一張名畫輕易不拿出來給人看,我也就輕易的不和人家講她。
-
晴朗的午後。遊倦了的白雲兩大片,流着光閃閃的汗珠,停留在對面高層建築物造成的連山的頭上。
-
我簽了字,蓋了章之後就把開箱單遞給那位管保險庫的女職員。女職員並不怎麼樣美麗,白皙的臉貌現得她是高層建築物的棲息病患者。
-
聯綿委宛的山,妥貼溫存的水;人說“怪不得西湖女兒顏色美,”我說“怪不得西湖男兒骨也媚。”一九二一,八,一一,在杭州。
-
秋心:在我這種懶散心情之下,居然呵開凍硯,拿起那已經有一星期沒有動的筆,來寫這封長信;無非是因爲你是要半年纔有封信。
-
生平不常喝酒,從來沒有醉過。並非自誇量大,實是因爲膽小,哪敢多灌黃湯。夢卻夜夜都做。
-
魯迅先生給我的信,如果都能保存起來,我想可以有一百來封。可惜民國十五年的京報事變,二十一年的上海戰爭,我都損失了不少書物,那些書物裏面準有幾十封魯迅先生的信;加以平時不小心,居住無
-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着貓玩。
-
“賊如果來了,他要錢或要衣服,能給的,我都可以給他。”一家人飯後都坐在廊前太陽光中,雖是十月的時候,天氣卻不覚十分冷。
-
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溪中。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紙船上。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
-
一她的住宅——建在小崗上的屋,有一種佳麗的眺望。小崗的下面是一地叢生着青草的牧場。
-
(一)近來在讀小泉八雲的《詩的鑑賞》(Apprecia-tionofPoetry)。
-
這幾天,人們都在熱烈地談論着蘇聯載人的宇宙飛船勝利往返的偉大奇蹟。人們談到了關於宇宙航行的各種問題,真是有趣得很啊!人類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宇宙去航行的呢?我想談談這一個問題就很
-
重視文化學習,這當然是好事情。可是,怎樣纔算重視?能不能定出一個標準?一位老年的文化教員向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不懂得這問題從何而來。
-
看《三國演義》的人,都很佩服諸葛亮足智多謀;而對於張飛,多半都笑他有勇無謀。古來許多政治上著名的人物,也常常以智謀的高下,作爲衡量和選拔屬僚的標準。
-
我們在農村工作的同志們,當着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時候,不但應該向全國各地農業勞動模範和老農們虛心請教,應該注意吸收現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而且應該向我國曆代著名的農學家們學習,接受他
-
可知怎的舊時的歡樂到回憶都變作悲哀,在月暗燈昏時候重重地兜上心來,啊,我底歡愛!爲了如今惟有愁和苦,朝朝的難遣難排,恐懼以後無歡日,愈覺得舊時難再,啊,我底歡愛!可是隻要你能愛我深
-
燈守着我,劬勞地,凝看我眸子中有穿着古舊的節日衣衫的歡樂兒童,憂傷稚子,象木馬欄似地轉着,轉着,永恆地……而火焰的春陽下的樹木般的小小的爆裂聲,搖着我,搖着我,柔和地。
-
空白的詩帖,幸福的年歲;因爲我苦澀的詩節只爲災難樹里程碑。即使清麗的詞華,也會消失它的光鮮,恰如你鬢邊憔悴的花映着明媚的朱顏。
-
這裡都是君王底,櫻桃豔嘴的小歌童:有的唱出一顆燦爛的明星,唱不出的,都拆成兩片枯骨。
-
假如那綠晶晶的鬼火,是墓中人底,夢裡迸出的星光,那我也不怕死了!
-
農曆正月十五日,向稱上元;這夜即稱元夕,俗稱元宵,舊俗必須張燈,盛極一時。考之舊籍,據說還是起於唐代睿宗景雲二年,只有一夜;到唐玄宗時,改爲三夜,元宵前後各一夜;到了北宋乾德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