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四橋雖然是一個偏僻冷靜的鄉村,四面圍着山,不通輪船,不通火車,村裏的人不大往城裏去,城裏的人也不大到村裏來。
-
這是如何的可怕,時光過得這樣的迅速!它像清晨的流星,它像夏夜的閃電,剎那間便溜了過去,而且,不知不覺的帶着我那一生中最可愛的一葉走了。
-
南國的炎夏的午後,空氣特別重濁,霧似的迷漫的凝集在眼前。安舍的屋子高大寬敞,前面一個院子裏栽着頎長的芭蕉和相思樹,後面又對着滿是批把和龍眼樹的花園,濃厚的空氣在這裏便比較的稀淡了些
-
第二個兒子終於出去當兵了。沒有誰能曉得陳老奶的內心起了什麼樣的震動。第二天,她沒有起牀。
-
晨光還沒有從窗眼裏爬進來,我已經鑽出被窩坐着,推着熟睡的母親;“遲啦,媽,鑼聲響啦!”母親便突然從夢中坐起,揉着睡眼,靜靜的傾聽者。
-
爲了工作的關係,我帶着家眷從故鄉遷到上海來住了。收入是微薄的,我決定在離開熱鬧的區域較遠的所在租下了兩間房子。
-
照羣衆行爲看起來,中國人是最殘忍的民族。照個人行爲看起來,中國人大多數是最無恥的個人。
-
“在理想的社會中,我想,”西瀅在閒話裏說“醫生的進款應當與人們的康健做正比例。他們應當像保險公司一樣,保證他們的顧客的健全,一有了病就應當罰金或賠償的。
-
你做小孩時候快活不?我,不快活。至少我在回憶中想不起來。你滿意你現在的情況不?你覺不覺得有地方習慣成了自然,明知是做自己習慣的奴隸卻又沒法擺脫這束縛,沒法回覆原來的自由?不但是實際
-
絕對的值得一聽的話,是從不曾經人口說過的;比較的值得一聽的話,都在偶然的低聲細語中;相對的不值得一聽的話,是有規律有組織的文字結構;絕對不值得一聽的話,是用不經修練,又粗又蠢的嗓音
-
劍三:我還活着。但是至少是一個“出家人”。我住在我們鎮上的一個山裏,這裏有一個新造的祠堂,叫做“三不朽”,這名字肉麻得兇,其實只是一個鄉賢祠的變名,我就寄宿在這裏。
-
廉楓到了香港,他見的九龍是幾條盤錯的運貨車的淺軌,似乎有頭有尾,有中段,也似乎有隱現的爪牙,甚至在火車頭穿度那柵門時似乎有迷漫的雲氣。
-
阿翠是鳳翔裏著名的私娼。在她的房內,有一位身體肥胖的男子,年約四十歲,穿着綢的馬褂與緞的長袍,昂然挺着他的胸腹,坐在一把安樂椅上吸着雪茄煙。
-
夜未央;人聲寥寂;深春底寒雨,霧一般纖細的落着。隱約地在籬笆的後面,狗吠了二三聲,好像遠處有行人走過。
-
秋雨滴滴淅淅的落着,正如打在我底心上一樣,使我底心染溼了秋色的幽祕,反應出人生底零落和無聊來。
-
“我定明日上午同朋友到W村去一趟,C.君說,必使我看丁一面。五時就回來,你允許麼?”“你和朋友,總談看這個看那個的事,怪不得有這許多天好談。
-
絕望到他的眼前還以爲是希望時,這是何等的從錯誤中取得的悲哀呀!他的臉色已紙一樣白了,一對深深的眼窩,含着兩顆圓大的烏珠,時常沒精采的朦朧着。
-
內容:在牆腳根刷然溜過的那黑貓的影,又觸動了我對於父親的玳瑁的懷念。淨潔的白毛的中間,夾雜些淡黃的雲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婦人的玳瑁首飾的那種貓兒,是被稱爲“玳瑁貓”的...
-
夏天的一個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內坐滿了人。語聲和扇子聲混合着,喧嚷而且嘈雜,有如機器房一般。
-
賴友人的幫助,我有了一間比較舒適而清潔的住室。淡薄的夕陽的光在屋頂上徘徊的時候,我和一個挑着沉重的行李的挑夫穿過了幾條熱鬧的街道,到了一個清靜的小巷。
-
希望滋長了,在袁家村和吳家村裏。沒有誰知道,它怎樣開始,但它伸展着,流動着,現在已經充塞在每一個人的心的深處。
-
一“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別管啦!吃一點現成飯不好嗎?我又不是三兩歲小孩!”英華躺在藤椅上,抽着煙,皺着眉說。
-
端陽快到了。阿英哥急急忙忙的離開了陳家村,向朱家橋走去。一路來溫和的微風的吹拂,使他感覺到渾身通暢,無意中更加增加了兩腳的速度,彷彿乘風破浪的模樣。
-
國良叔才把右腳伸進客堂內,就猛然驚嚇的縮了回來,倒退幾步,靠住牆,滿臉通紅的發着愣。
-
天還未亮,陳老夫子已經醒來了。他輕輕燃起洋燭,穿上寬大的制服,便走到案頭,端正的坐下,把銀邊硬腳的老花眼鏡往額上一插,開始改閱作文簿。
-
過完了長期的蟄伏生活,眼看着新黃嫩綠的春天爬上了枯枝,正欣喜着想跑到大自然的懷中,發泄胸中的鬱抑,卻忽然病了。
-
倘若我問你:“你喜歡西湖嗎?”你一定回答說:“是的,我非常喜歡!”但是,倘若我問你說:“你喜歡後湖嗎?”你一定搖一搖頭說:“那裏比得上西湖!”或者,你竟露着奇異的眼光,反問我說:“
-
一九三二年的冬天,我們由福建回到了久別的故鄉。那時父親還健在着,母親正患着病。他們的年紀都早已超過了六十,所謂風燭之年,無時不在戰慄着暴風雨的來到。
-
在千萬個悲肅的面孔和哀痛的心靈的圍繞中,魯迅先生安靜的躺下了—正—當黃昏朦朧的掩上大地,新月投着悽清的光的時候。
-
或是因爲年幼善忘,或是因爲不常見面,我最初幾年中對父親的感情怎樣,一點也記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