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李善註文選>六十卷
右樑昭明太子蕭統纂。前有序,具述其所作之意。蓋選漢迄樑諸家所著賦、詩、騷、七、詔、冊、令、教、策秀才文、表、上書、啓、彈事、箋、記、書、移檄、難、對問、議論、序、頌、贊、符命、史、論、連珠、銘、箴、誄、哀辭、碑、志、行狀、吊、祭文,類輯之爲三十卷。竇常謂統著<文選>,以何遜在世,不錄其文,蓋其人既往,而後其文克定,然所錄皆前人作也。唐李善集註析爲六十卷。善,高宗時爲弘文學士,博學,經史百家,無不備覽而無文,時人謂之“書簏”。初爲輯注,博引經史,釋事而忘其義。書成上進,問其子邕,邕無言。善曰:“非耶?爾當正之。”於是邕更加以義釋,解精於五臣。今釋事、加義者兩存焉。蘇子瞻嘗讀善注而嘉之,故近世復行。
*<五臣註文選>三十卷
右唐呂延祚集註。延祚以李善上引經史,不釋述作意義,集呂延濟、劉良、張詵、呂向、李周翰五人注,延祚不與焉,復爲三十卷。開元六年,延祚上之,名曰<五臣注>。
*<雜文章>一卷
右孫巨源得之於祕閣。載宋玉等賦頌五十八篇。景迂生元豐甲子以李公擇本校正,後有劉大經、曰爲、王?、李端、唐君益諸公題跋。
*<文粹>一百卷
右皇朝姚鉉寶臣編。鉉,廬州人。太平興國初進士。文辭敏麗,善書札,藏書至多,頗有異本。累遷兩浙漕課使,課吏寫書,採唐世文章,分門編類,初爲五十卷,後復增廣之。爲薛映掎其事,奪官,斥連州,卒。後其子以其書上獻,詔藏內府,命以一官。
*<續古今詩苑英華集>十卷
右唐僧惠淨撰。輯梁武帝大同年中<會三教編>至唐劉孝孫<成皋望河>之作,凡一百五十四人,歌詩五百四十八篇。孝孫爲之序。
*<珠英學士集>五卷
右唐武后朝,詔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預修書者凡四十七人。崔融編集其所賦詩,各題爵裏,以官班爲次,融爲之序。
*<麗則集>五卷
右唐李氏撰,不著名。集<文選>以後至唐開元詞人詩,凡三百二十首,分門編類。貞元中,鄭餘慶爲序。
*<中興間氣集>三卷
右唐高仲武輯至德迄大曆中錢起以下二十六人詩,自爲序。以天寶叛渙,述作中廢;至德中興,風雅復振,故以名。仍品藻衆作,著之於前雲。或又題孟彥深纂。
*<南薰集>三卷
右唐竇常撰集韓?至皎然三十人,約三百六十篇,凡三卷。其序雲:“欲勒上中下,則近於褒貶,題一二三,則有等衰,故以<西掖>、<南宮>、<外臺>爲目,人各系名、系贊。”
*<本事詩>一卷
右唐孟啟撰纂歷代詞人緣情感事之詩,敘其本事,凡七類。
*<續本事詩>二卷
右僞吳處常子撰。未詳其人。自有序雲:“比覽孟初中<本事詩>,輒搜篋中所有,依前題七章,類而編之。”然皆唐人詩也。
*<斷金集>一卷
右唐令狐楚韓琪與李逢吉酬唱詩什。開成初,裴夷直序之。
*<漢上題襟集>十卷
右唐段成式輯其與溫庭筠、餘知古酬和詩筆箋題。
*<鬆陵集>十卷
右唐皮日休與陸龜酬唱詩,凡六百五十八首。龜蒙編次之,日休爲之序。鬆陵者,平江地名也。
*<唐賦>二十卷
右唐科舉之文也。蕭穎士、裴度、白居易、薛逢陸龜蒙之作皆在焉。
*<西昆酬唱集>二卷
右皇朝楊億、劉筠、李宗諤、晁某、錢惟演及當時同館十五人唱和詩,凡二百四十七章。前有億序。
*<唐宋類詩>二十卷
右唐朝僧仁贊序稱羅、唐兩士所編,而不祥其名字。分類編次唐及本朝祥符已前名人詩。
*<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右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爲三司判官,嘗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詩,選擇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爲一編。王介甫觀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題雲:“欲觀唐詩者,觀此足矣。”世遂以爲介甫所纂。
*<寶刻叢章>三十卷
右皇朝宋敏求次道編。次道聚天下古人詩歌石刻凡一千一百三十篇,以其相附近者相從,又次以歲月先後。王益柔爲之序,雲:“文章難能者莫如詩,凡刻之金石,則必其所自信爲佳句,或爲人所愛重者,故多有清新瑰麗之語,覽者其深究焉。”
*<歲時雜詠>二十卷
右皇朝宋綬編。宣獻公昔在中書第三閣,手編古詩及魏、晉迄唐人歲時章什一千五百有六,?爲十八卷,今溢爲二十卷雲。
*<仕塗必用集>二十一卷
右皇朝祝熙載編本朝楊、劉以後諸公表啓爲一編。
*<聖紹堯章集>十卷
右皇朝李文友編靖康末至紹興十年赦書詔旨。
*<丹陽類稿>十卷
右皇朝曾?文編。丹陽,今潤州。<春秋>曰朱方,秦曰丹徒,孫權改名京口。東晉僑立州郡,至宋、齊、陳曰東海,獨樑曰蘭陵,而皆以徐州稱之。隋始定今名。唐以建康諸邑隸焉。更爲丹陽郡。元豐中,?文守官於其地,因採諸家之集,始自東漢,終於南唐,凡得歌詩賦贊五百餘篇。
*<雲臺編>六卷
右皇朝耿思柔纂華州雲臺觀古今君臣所題詩也。
*<清才集>十卷
右皇朝劉禹卿編輯古今題劍門詩什銘賦。蒲逢爲之序。
*<瑤池新集>一卷
右唐蔡省風集唐世能詩婦人李秀蘭、至程長文二十三人詩什一百十五首,各爲小序,以冠其首,且總爲序。其略雲:“世叔之婦,修史屬文;皇甫之妻,抱忠善隸;蘇氏雅於迴文,蘭英擅於宮掖;晉紀道蘊之辨,漢尚文姬之辭。況今文明之盛乎?”
*<九僧詩集>一卷
右皇朝僧希畫、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惠業、牢昭、懷古也。陳充爲序。凡一百十篇。歐公曰:“進士許洞因會九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一字。其字乃山水、風?、竹石、花草、雪霜、星日、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閣筆。”此本出李夷中家,其詩可稱者甚多,惜乎歐公不盡見之。許洞之約,雖足以困諸僧,然論詩者政不當爾。蓋詩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而<楚辭>亦寓意於飈風?霓,如“池塘生春草”,“窗間列遠岫”,“天際識歸舟,?中辨江樹”,“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庭草無人隨意綠”,“宮漏出花遲”,“楓落吳江冷”,“空梁落燕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之類,莫不犯之。若使諸公與許洞分題,亦須閣筆,矧其下者哉?
*<聖宋文粹>三十卷
右不題撰人。輯慶曆間羣公詩文,劉牧、王通之徒皆在其選。
*<宋文海>一百二十卷
右皇朝江畋編。輯本朝諸公所著賦、詩、表、啓、書、論、說、述、議、記、序、傳、文、贊、頌、銘、碑、制、詔、疏、詞、志、挽、祭、禱文,凡三十八門。雖頗該博,而去取無法。
*<皇宋詩選>五十七卷
右皇朝曾慥編。慥,魯公裔孫,守贛州、帥荊渚日,選本朝自寇萊公已次至僧璉二百餘家。詩序雲:“博採旁搜,拔尤取穎,悉表而出焉。”
*<政和文選>二十卷
右政和中或編元豐以後人詩文千餘篇,徐禧、席旦,其知名者也。
*<西漢文類>二十卷
右唐柳宗直撰,其兄宗元嘗爲之序。至皇朝其書亡,陶氏者重編纂成之。
*<東漢文類>三十卷
右五代竇儼編。
*<唐文類>三十卷
右皇朝陶叔獻編。
*<漢唐策要>十卷
右皇朝陶叔獻編。
*<高麗詩>三卷
右元豐中,高麗遣崔思齊、李子威、高琥、康壽平、李穗入貢,上元宴之於東闕之下。神宗制詩,賜館伴畢仲行,仲行與五人者及兩府皆和進。其後,使人金梯、樸夤亮、裴某、李絳孫、盧柳、金花珍告示寺中酬唱七十餘篇,自編之,爲<西上雜詠>。絳孫爲之序。
*<太平盛典>二十三卷
右或編政和間制誥、表章,多有可觀者。
◎文說類
*<文心雕龍>十卷
右晉劉勰撰。評自古文章得失,別其體制,凡五十篇,各系之以贊雲。餘嘗題其後曰:世之詞人,刻意文藻,讀書多滅裂。杜牧之以龍星爲真龍,王摩詰以去病衛青昔人譏之,然不足怪,詩賦蓋卒爾之作故也。今勰著書垂世,自謂嘗夢執丹漆器,隨仲尼南行,自負不淺,乃<論說篇>稱“<論語>以前,經無論字;<六韜>三論,後人追題”。殊不知<書>有“論道經邦”之言,其疏略殆過於王、杜矣。
*<修文要訣>一卷
右僞蜀馮鑑撰。雜論爲文體式,評其謬誤,以訓初學雲。
*<金針詩格>三卷
右唐白居易撰。居易自謂與劉禹錫、元稹皆以詩擅名當世,撮詩之體要爲一格。以病得針而愈詩亦猶是也,故曰<金針集>。
*<續金針詩格>一卷
右皇朝梅堯臣聖俞撰。聖俞遊廬山,宿西林,與僧希白談詩,因廣樂天所述雲。
*<李公詩苑類格>三卷
右皇朝李淑撰。寶元三年,豫王出閣,淑爲王子傳,因纂成此書上之。述古賢作詩體格,總九十目。
*<杜詩刊誤>一卷
右皇朝王仲至撰。
*<韓文辨證>八卷
右皇朝洪興祖討論愈詩文,推考其根源,因以訂正其訛謬,頗爲該洽雲。
*<韓柳文章譜>三卷
右皇朝黃大輿撰。大輿之意,以爲文章有莊老之異,故取韓愈、柳宗元文章爲三譜。其一,取其詩文中官次、年月可考者,次第先後,著其初晚之異也;其一,悉取其詩文比敘之;其一,列當時君相於上,以見二人之出處。極爲詳悉。
*<天廚禁臠>三卷
右皇朝釋惠洪撰。論諸家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