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王舍國其雞山。與大比丘衆不可計。弟子善業第一。及大衆菩薩無央數。敬首爲上首。是時十五齋日月滿。佛請賢者善業。此衆菩薩集會。樂汝說菩薩大士明度無極。欲行大道當由此始(師雲請之以法不以飲食也)於是秋露子念。此賢者說明度道。自己力所乘佛聖恩乎。善業知其意而答曰:敢佛弟子所說,皆乘如來大士之作。所以者何。從佛說法故有法學賢者子賢者女。得法意以爲證。(法學學法也解空不願無想寂定謂之得法意漏盡結解得道謂之證由言證已當還本無矣)爲證者所說所誨所言:一切如法無諍(所說者解說經義也所誨者教誨人也言者廣陳法言也)所以者何。如來說法爲斯樂者,族姓子傅相教如經意無所諍(如如人本也來所由來也人本空無泥曰同體也佛得三法空三界願想滅矣安般曰還爲何等還五陰知見滅處故曰如來矣佛說淨法。
爲樂斯本無寂法法施也)善業言:如世尊教。樂說菩薩明度無極。欲行大道當由此始。夫體道爲菩薩是空虛。
也。斯道爲菩薩亦空虛也(師雲菩薩心履踐大道欲爲體道心爲道俱無形故言空虛也斯道者謂空不願無想也)何等法貌爲菩薩者,不見佛法有法爲菩薩也(於佛經法不見五陰六衰十二緣起有菩薩也)吾於斯道無見無得。其如菩薩不可見。明度無極亦不可見。彼不可見何有菩薩。當說明度無極。若如是說。菩薩意志不移不捨不驚不怛。不以恐受不疲不息。不惡難此微妙明度。與之相應而以發行,則是可謂隨教者也(不移不退轉也不捨不廢大志也驚怪怛熱也不驚怪必深法心中不滿熱嫌其爲苦也必歡喜受此法不以恐迫故受此法學之也以不爲疲。
不以爲勞也不息者不懈也)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當學受此。如受此者不當念是我知道意。所以者何。是意非意淨意光明。賢者秋露子曰:云何有是意而意非意。善業曰若非意者爲有爲無(師雲當學知是非意以知非意無復想舍即爲意淨光明者無復塵冥矣也)彼可得耶(彼彼意也可得意處不乎)曰不可也(言不可者不可言無亦不可得處也)善業曰:如非意。有與無不可得。不可得不可明。其合此相應者豈有是意意非意哉。曰如是者何。
謂非意。善業曰:謂其無爲(有爲者謂生死之心陰自起念舍一念一至無不爲己非意者無復有此生死想故曰無也)無雜念也(雜念者想且在經且在五陰意不一定謂之雜念也已如空定不起五陰爲無雜念也)秋露子曰:善哉善哉!佛稱賢者說山澤行實爲第一。菩薩受此無上正。
真之道(善業意解微妙常善於山澤空淨之行故爲佛所稱)不退轉(菩薩受此意不轉謂菩薩得住第七地也)觀而不休。明度無極當以知此(觀而不休謂惟此經意不疲倦也)欲學弟子地。當聞是經擇取奉持(弟子趣欲空不願無想得泥洹已不望知佛權道大悲也)欲學緣一覺地(緣一覺者望欲得佛慈悲不著不密於善權也)若學佛地。當聞是經(學佛地者弘慈普濟不中道取證矣)擇取奉持。所以者何。是明度道說法甚廣。是爲菩。
薩大士所學(善權十力無畏佛法度人慾一切知言是經廣大在三學者自擇取也)善業白佛言:吾以爲菩薩者其不可見。名亦不。
可得(師雲菩薩與名皆空當以何爲之說明度經也)又所匡政皆不可見不可得者,當何爲菩薩說法(欲以道匡政天下著欲之徒使其無爲邪見之行也)如是世尊,所疑有著。吾與物也斯不可得。
(一切所疑謂有吾身與萬物也)貲貨費耗皆非有得(吾與萬物皆非已有難可常保也)但以名爲菩薩。至於佛亦名也。然不住不祝
(佛與菩薩在世間但名耳其法意非住也不住者以權著也)所以者何。名不可得。是故名者非住非不祝(名者猶水中月像也)若爲菩薩說深明度意。不移不捨不疲不息不有惡難。
不驚不怛不以恐受。以體解而性入(性與道俱如合符契也)是爲住不退轉。應於無處當以知此。又妙。
世尊(師雲妙者此經義甚深妙也)菩薩修行明度無極不以色住(不倚此色身住也)於痛想行不以識住(不以名身任也)所以者何。若止於色爲造色行(是爲甫始主作生無身業也)止痛想。
行爲造識(斯又甫欲與造邪識之行始衆生矣)非爲應受(非如法受也)明度無極不造行爲應受(識不造色行是爲應受明度矣)受此其不具。
足明度無極。終不得一切知(於斯經中有邪想行如毛髮謂之不具終不得作佛也)秋露子曰:菩薩何行而受明度。善業曰:
以不取色。(取著也不著於色也)不取痛想行識。所以者何。色無彼受。痛想行識無有彼受。若此色無彼受爲非色。痛想行識無有彼受爲非識。明度之道無有彼受。所以者何。吾受如取影無所得。是爲明度無極之行也。是名曰菩薩。
大士諸法無受之定(我於世間所受如夢如影影爲無所得也)場廣趣大而無有量。一切弟子諸緣一覺所不能持。
也(教順之場極廣所趣之道極大四等弘普周遍無極畢央濟衆苦痛難忍甘心進擢志大不權子若佛所不能究竟曰不能持矣)又一切知亦無彼受(師雲一切知佛也唯佛得無不知)所以者何。無想見故。若想見者終不得此爲。若異學先泥之信不得一切知。彼先泥信解道學度入慧。亦不取色。不取痛想行識。不從色見慧。不內色見慧。不外色見慧。不內外色見慧。不以異色見慧。於痛想行如上說不從識。不以內外異識見慧。如是究暢從信解得道地。法意作量以爲脫。便無受無獲。
(無受不復受五盛陰想無獲無復罪福故言無所獲矣)已受解得度滅(已受解者謂八正道及正解正智爲意已受無復思想爲已得應義也)明度不爲智想。如是世尊雖菩薩於是道不取色痛想行識。亦不中道滅度。而具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不絕。
之法也(菩薩得明度意見空甫修佛事以其力無畏十八法成相好嚴佛剎不不中道滅度也)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當以觀此何等是智慧。何所爲明度。何以明諸法無所從得。
(師雲不從內色外色內外痛想行見惠是爲無所從得也)是故謂之明度無極。如是觀省察思惟。不驚不怛不移不疲。如是菩薩爲不中休明度無極以知此。秋露子曰:何故菩薩知己休止。爲如於色休色本性。於。
痛想行休識本性。明度無極休識本性(色之本性著復著起復起五陰悉爾菩薩於五陰休其本性不著起也)明度無極休智本性。善業曰:如是賢者,其於色也休色自然(菩薩學明度本心欲。
分別知望得惠當休是欲知望之想無所復起也)於痛想行休識自然。明度無極休識自然。明度無極休智自然。行此道。
者於智休止。智之自然者休矣(於五陰中皆休其自起不復起矣)相休止。相之自然者休矣。秋露子曰:善哉!
善哉!其學此者必出一切智(行此道者休其欲之心即知心自起者皆休止也)善業曰:然菩薩學此出一切知。所以者何。其於諸法無出無生。如是學故逮得佛坐。(學如此者必從生死之出成佛一切知矣)又妙賢者,菩薩履行明度無極。若行色爲想行。若行色佔爲想行。若行色不佔爲想行。若行色興爲想行。若行色敗爲想行。若行色滅爲想行。若行色思爲想行。若行色空爲想行。若行色非身爲想行。痛想行識如上說皆爲想行。若識有是吾當行欲得。行設有是如是行。如是惟爲惟行(師雲說色如此痛想行識亦如色說也)此道爲是菩薩大士。爲行得想之行。無。
善權方便以爲休於明度無極(此上章皆爲三界生死不合明度大智之道也)秋露子曰:菩薩何行爲無想無得行。有善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無極。答曰:不行色。不行色佔。不行色興。不行色敗。不行色滅。不行色想。不行色空。不行色非。身痛想行識如。
上說不有是(師雲不以有識知有此想也)吾當得行是行。不有是此行惟爲行此道。如是行菩薩大士爲無想無得行。爲有善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
無極(不以識知有此相應於明度無極也右此章所說無想無得之行也)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於此不近爲不行不近行(師雲菩薩於此五陰。
念無所依近爲不行者謂無所行也)不行不近(菩薩意不近行亦不行不近以爲真)亦不行(亦不行如此也)斯不否行。斯不近行。斯不近不行。斯亦不近於行不行於不近。於不行不否行。
於不近(如此上謂意上事亦不離此上意矣)秋露子曰:何故不近。善業曰:如諸法無所近無從度。是名菩薩大。
士(不著行亦不斷行者爲生死斷爲泥洹能護此兩意是名爲特曉明度善權也)一切諸法無度之定(如十二因緣皆空如無想可近者不著不縛故無得道也)場曠趍大而無有量。一切弟子諸緣一覺所不能持。行斯定者疾得無上正真之道。爲無不覺乘佛聖旨。善業曰:是菩薩大士受拜於往昔如來至真等正佛者,乃行斯定。彼受無見。無見爲定其於定者不知吾受之(師雲菩薩於定不作思想也)吾已定吾依定也。彼於是中一切不明(不以意分明之也)秋露子曰:云何菩薩爲昔如來所說拜。當得佛。
者彼能見定。是定者乎(彼謂以得拜家寧能自見意定爲以定耶)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如彼族姓子。(學此經人爲善男子是也)行明度無極者爲非不想。所以者何。無所明故(無所別知故也)是以定者非想(非想非五陰想也)非不想(有三十七品三活想無世俗想也)佛言:善哉善哉!善業。說山澤行爲第一辯。菩薩大士當以學此。如此爲學明度無。
極(辯智之決者問來即答事皆明真矣)秋露子曰:佛以如此學。學智慧道者,是爲學何法。佛言:如此學者,是菩薩爲無所法學。何以故?是法不有知明。如凡愚。
人專著者也(師雲知之明之即爲專著也)曰當何用明知此法(爲學者問欲得佛者何用明知此)佛言:當知不明。無所明知明之謂也(無所明定是爲定也)凡愚人以專著者欲明故爲。
不明。由不明礙兩際(不出生死不解清淨是爲兩際也)不知不見。不明諦法(諦四諦矣意著二際不知欲苦不見習證不明有盡不達淨道故曰不明也)而欲於法(不獲無想定故想欲想得之了本曰行福福識生夫欲於道而不獲定者世世受福得佛之望耶)從法思欲專著名色。以專著故。而不知此無所用聰明之法。已不知見亦不思惟。不觀不省故墮愚數。便無有信不解不用。是故。
謂之凡愚專著(從法法心法也痛想行識謂之名地水火風謂之色從欲之徒專著五陰心馳三界佪流生死不能拔邪識之根法句曰心爲法本禍福由心行殃殃罪罪識生五陰所弊故不睹無法也。
無念法也無所由聰明之法者獲無想之定善惡不同十二因緣滅諸根都寂厭生死神還休人本真經曰心入泥洌
從本寂又寂不解四非常守意志著空斯空想天之類矣由還生死受苦無數慧印經曰如令泥洹爲住法大哀四等。
遷爲蠕動謂其不能空空入泥洹處本寂者也)秋露子曰:計如此學菩薩大士不學一切智(不起想求衆智矣)佛言:然如此學不學一切智。如是曉了乃爲學一切智(曉了者謂不著。
不斷不起不滅耶)能出一切法(謂十二部經法)善業白言:如世尊言:是爲幻人學一切智。已學一切智乃出諸法。如直言之當云何。佛言:吾因是以問。
汝所安便說(師言所安便說如言旦說汝所知也)對曰:甚善。佛言:云何幻與色異乎。不也世尊,幻與痛想行識。
爲有異乎。不也世尊(云何知想在此經者及行同此法者意處是經者盛陰已滅者持生死五陰成菩薩道者皆云何也)色猶幻。痛想行識猶爲幻。云何善業。明是中想知立行五陰而爲菩薩。對曰:菩薩學如幻人。是中持如幻者即五陰。所。
以者何。如佛說識如幻(善業說往者所聞佛語引以喻義也)若此識六根亦然。何者意幻爲三界耳。如三界即六根即五陰。秋露子言:菩薩聞是得無懈擔佛言:設爲惡友所制必持懈擔若得善友終。
不懈也。(若識如幻者六根亦復如幻意所幻化令有三界耳)善業白佛。何以知菩薩惡友。佛言:其不慕樂明度無極。欲棄捨若形相愚佔文飾。違此深。
智(師雲愚者已想取文飾佔者想取也)更說經道。當知是爲菩薩惡友(善人好明度而違退之更爲說異道經是爲惡友也)曰何是善友。佛言:未起明度無極者即勸使學。教誨之令入斯道。爲現邪行說邪之害。是邪行是邪害使遠離此。當知是爲菩薩大士弘誓之鎧善友者,
也(弘誓者菩薩自誓忍世衆苦必於得佛極濟衆生滅十二因緣還乎本無鎧者德其行高見罪常壯士以鎧障身。
全命勢成勝敵終始無畏菩薩內淨視明以八直之行與邪意戰破壞五賊高願取佛不能沮遂成世故曰法鎧也)。
又問。呼道人爲菩薩。其句義爲奈何。佛言所謂菩薩者,一切諸法學無罣礙。已學無礙能出諸法。故謂菩薩。大士者其義云何。佛言:大士者,能聚大衆爲之閤家。是故爲大士也(菩薩能於三界爲大尊貴若金輪王合聚大衆化之以德身棄國位爲沙門導之以大道示衆欲惡曰大士)。
秋露子曰:吾亦樂其爲大士者,於見身見性見命見人見丈夫見有。見無見斷滅見。常在爲斷大見。何者爲說上(師雲六十二見爲一見潤耳)法度諸見潤。是故爲大士(法佛法以佛法度六十二見及欲癡之四潤故曰度也)善業曰:夫大士者,如一切知。意無齊同志於弟子緣一覺。(如佛意不與弟子各佛齊同也)在彼無著。所以者何。悉知意質直無漏(在彼者在生死也)無受無滅(無受者不受五陰也無滅者不捨生死求滅之想也)以悉知意大照菩薩。是故爲大士。(能持明度教照菩薩也)秋露子曰問。何故菩薩大士亦彼悉知而意不著。善業曰:以無意故。於彼悉知而無所著。賢者滿慈子言:吾亦樂其爲大士者,揖人昇於大乘而有弘誓之鎧。是爲大士(師雲能以經法揖天人使昇佛大乘之道也)善業白佛。何謂弘誓之鎧。佛言:菩薩束已自誓。吾當滅度無央數人。已度無量無數人民皆得泥洌知其無法得滅度也。所以者何。意法如是,譬如幻師與幻弟子。於四衢道化作人衆。以爲化人而斬其首。汝知云何。彼有所殺有死者乎。不也世尊,如是善業。度無數人爲無有人得滅度也。菩薩聞是不驚不怛。不以恐受不移不捨不疲而無慘悴。是爲有弘誓鎧能昇大乘。當以知此。滿慈子曰:吾省佛言:如我所得當知是義爲無帶甲。所以者何。如佛告善業。無造佛一切法。無作成諸法者,亦無造衆生者,如是義者無弘誓鎧。善業曰:無所束帶菩薩大士爲無弘誓。所以者何。色痛想行識不著不縛不解故。秋露子曰:何如爲色痛想行識。而云不著不縛不解。善業曰:色如幻人故。不著不縛不解。痛想行識爲如幻人。不著不縛不解。無有之色不著不縛不解。無有之痛想行識不著不縛不解。五陰如是諸法亦然。是故菩薩所爲誓者無有誓也(師雲一切人自然無有作者是爲生死亦空道法亦空如空者無有從生死中來得佛者佛空法空故無有出滅諸法者一人本空故。
亦無有造作衆生者也)善業問。焉知菩薩正昇大乘(師雲大乘大道也)何謂大乘。何乘發住(乘發何住)孰建大乘。斯乘何出。佛言:大乘之爲乘者,爲無量乘。爲衆生之無量也。(菩薩法意廣大興載無量也)所以者何。人種無量。菩薩爲之生大悲意。以斯大乘住奏。三界聖一切知。乃建大乘。乘無從出。所以者何。有生有出則爲二法。若不起不致於諸法不得者,是爲無所生無從出。善業曰:大哉斯乘。爲天人質諒王諸世間。出上善業乘與空等。弘裕若空苞容衆生無有量數(上善者普明也)恆以虛閒濟人無極。而爲遍宣故爲大乘。不見其反亦不見出(佛常以虛心閒暇無事羣生來者不逆其志大士亦當學斯矣)如此乘者,不從始得不從終得亦不中得(不從初知意得亦不從中間及終意得也)於三塗等故爲大乘。佛言:如是善業。以能行此乘故。謂之菩薩大士。(過去當來現在意等耳)秋露子曰:佛請賢者說明度無極。而道大乘者,有檀知耶(師雲佛本請卿令說明度無極耳而及說大乘事宜及知此耶秋露子爲不知家問宜知是也)善業白佛。吾說明度無極得無過乎。佛言:不也。適得其中。善業言:菩薩大士不於始近。不於終近。亦不中近(不始意近道不終不近也無去來今三塗想矣)色無際道無際。痛想行識道俱無際。是故菩薩無近無得無知無明(色所以無邊無極者色之性本空故)色菩薩不知不明不致不得。痛想行識亦如是(色與菩薩於是無有知想小無有明也了想不解意在其中無可得大智與明同義與得亦同義)一切。於一切(都一切謂菩薩心也於一切謂生死治法與道法也)無知無明無致無得。當爲何菩薩說明度無極。尚不見菩薩。何用見明度無極。菩薩者但名耳。猶我爲我無可專著。我者空虛不可審明。我不可明道何可知。如是諸法無有專著。何等爲色。色無生牢固。何等爲痛想行識。識無生無牢固。諸法無生無有牢固。彼無專固者,不是法不非。了本無主。當爲說是處無知亦無異處。可得菩薩行道也。(生死亦無處所也)如是世尊,其聞是言不驚不怛。不捨不疲不有慘悴。如此知行。是菩薩爲能惟明度無極。所以者何。行此經時以如是法孰觀斯道。是時爲不近色。不近色者不見滅也。所以者何。於自然色而不起爲非色。若色費耗亦非色。來無興衰我者,此爲無二事。如爲之色是我即由是爲我色。是爲造計。痛想行識如法觀時爲不近識。於自然識而不起爲非識。若識費耗亦非識。來亦無興衰我者此爲無二事。如謂之識是我。即由是爲我識。彼爲造計者(師雲觀明度爲不起色故言不近也)秋露子曰:吾省是語。於義菩薩爲無所起。若無起者,何故菩薩行艱難行。爲衆生更苦無量。善業曰:吾不樂菩薩艱難行。而大士者無艱難想。以行道也。所以者何。行艱難苦想者,不能爲無量人民建大利也(師雲此弟子行疲厭生死莫能導利一切人使得泥洹也)是以當爲安隱易行之想(當爲安隱不當爲苦勞艱難想也)爲衆生建若母想父想毗弟想姊妹想子想女想。當生是想行菩薩道。於一切人爲己親想。以是想將導之(行菩薩道者一切如視五親也但欲安隱導利非有癡貪戀之想)見衆生爲若己(當念一切若己身)都一切於身不明是外內(菩薩都一切持心於一切天下不分別親者爲內疏者爲外矣也)爲生法想。斯一切爲吾子。菩薩當度此無量苦性。不有怒意(法想者善權大悲也)若彼形截心無鬱毒。終不爲苦想也。如賢者言:菩薩無起。以其無起故爲菩薩。秋露子曰:云何菩薩而無起者,於道人法於一切知一切知法。亦持無起(一切知法佛諸經法也)善業曰:然於佛法都無所起。問曰:在佛法而無起者,其於凡人及凡人法。亦將無起。答曰:然於凡人法亦無所起。秋露子曰:如是菩薩於道人法。從一切智至凡人法皆無起者,是爲不近不起得一切智耶(凡人法者謂生死法也皆無起者想寂然也近持將也起生者念也)善業曰:不起之法無慾得要也。不起之念亦非有法(不起之法無有望欲得之想也)可擇取也。有得佛者,我以爲諍(無有二法當舍法善業曰諸法皆空無作無得今言此取是也有生死有得佛者斯謂以法意諍)曰是如何當從未生法擇已生法乎(擇取道也)生死法至生法至乎(生死之法至道乎當生有法至道乎問辭也)答曰:云何生法不生而不生法生耶(善業欲解其難故先詰之言生死之法不起耶泥洹之法復生)秋露子曰:不生法者不起法也。樂不起法之語耶。樂起語也。如賢者樂必不起之不要。善業曰:如是當樂不起不要。賢者所樂吾亦樂說。秋露子曰:如善業爲法都講最不可及。所以者何。在所問如應答。法意不搖其言皆妙。答曰:是法意也。諸佛弟子所問應答。意不搖者,於一切所猗故。
也(善業於此清淨法中爲都講秋露子於無比法中爲都講)秋露子曰:善哉善哉!是爲上辯。何謂菩薩諸法無猗。答曰:是。
明度無極。即爲菩薩諸法無猗(意常清淨不在生死諸猗也)曰不一切乘。是經唯諸法無猗耶。曰悉乘。
明度無極故。爲諸法無所猗(問言不復諷誦承事行此此但當守一不猗生死而已耶)菩薩於是無方石山處(菩薩所行時雖坐方石不念此石安好可長坐也昔比丘披拘連樹下四十歲不知樹名者用無猗意在樹也)而以默取諸法之要。
如無取焉是爲行諸法而無猗行也(默者定也以定意學諸要。
如無去就之想也)若爲菩薩說是奧知。不疑不望而能深解。是謂知行者,已爲不休如是念矣(不疑不疑深法也不望不於道行之淨而污其意有所希望也不休其意於道無彈指之間廢息耳)秋露子曰:
若不休此行爲休是念。若林是念爲不休此。如其念行而不休者,是謂常行等念等也(。
師雲休止也等平等也若精進於此行者以爲止生死念若止五陰斯爲精進行法是也大士之行與生死。
等生死與道等其法俱空故曰等也等行者不捨衆生疾取本淨也忍生死苦而以大道導利之令道不絕也)。
已念等行等者,則一切人必常有紹此行而得爲開士者(紹續也)如是衆生亦將不休此念此行(衆生亦得此法意也)所以者何。人不當廢是念也(人不當休廢道念也)善業曰:善哉善哉!賢者,勸助爲說是致要語。如賢者言:行等念等助一切人不廢此行。夫衆生自然念亦自然。當以知。此衆生恢廓念恢廓。當以知此。衆生之不正覺。而念不正覺。行亦不正覺。當以知此。如是行念吾樂菩薩思惟念此行(衆生靈空恢廓廣大無邊故可導利昇此大道一切人不能正覺當以正覺開寤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