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八十五 異人五

趙知微 擊竹子 張浚 金州道人 李生 徐明府 華陰店嫗 李客 蜀城賣藥人

劉處士 張武 茅山道士 逆旅客 教坊樂人子 蔣舜卿趙知微 九華山道士

--------------------------------------------


  趙知微

趙知微乃皇甫玄真之師,少有凌雲之志,入茲山,結廬於鳳皇嶺前,諷誦道書,煉志幽寂,蕙蘭以爲服,松柏以爲糧。趙數十年,遂臻玄牝。由是好奇之士,多從之。玄真即申弟子禮,殷勤執敬,亦十五年。至鹹通辛卯歲,知微以山中煉丹須西土藥者,乃使玄真來京師,寓於玉芝觀之上清院。皇甫枚時居蘭陵裏第,日與相從,因詢趙君事業。玄真曰:“自吾師得道,人不見其惰容。常雲:‘分杯結霧之術,化竹釣鯔之方,吾久得之,固恥爲耳。’去歲中秋,自朔霖霪,至於望夕。玄真謂同門生曰:“堪惜良宵而值苦雨。”語頃。趙君忽命侍童曰:“可備酒果。”遂遍召諸生謂曰:“能昇天柱峯玩月否?”諸生雖唯應,而竊議以爲濃陰駚雨如斯,若果行,將有墊巾角折屐齒之事。少頃,趙君曳杖而出,諸生景從。既闢荊扉,而長天廓清,皓月如晝,捫蘿援筱,及峯之巔。趙君處玄豹之茵,諸生藉芳草列侍。俄舉卮酒,詠郭景純遊仙詩數篇。諸生有清嘯者、步虛者、鼓琴者,以至寒蟾隱於遠岑,方歸山舍。既各就榻,而悽風飛雨宛然,衆方服其奇致。玄真棋格無敵,黃白朮復得其要妙,壬辰歲春三月歸九華,後亦不更至京洛。(出《三水小牘》)

【譯文】

九華山道士趙知微是皇甫玄真的師傅。他年輕時懷有凌雲之志,進了這座山,住在鳳凰嶺前面,整日誦讀道家的書籍,鍛鍊自己的心志使其變得幽遠靜寂,以蕙蘭作衣服,以松柏作糧食。趙知微就這樣苦修數十年,終於達到了道家的最高境界,像微妙的母體一樣,能夠包容萬物生殖萬物。於是,天下許多好奇的人,都去跟他學道。玄真就是他的弟子,他在趙知微身邊殷勤服侍,恭恭敬敬地學習,長達十五之久。到鹹通十二年,趙知微因爲山裏煉丹須用西方的藥,便派遣玄真來到京師。玄真在京師住在玉芝觀的上清院,皇甫枚當時住在蘭陵裏面的房子裏,天天與玄真來往,他便打聽起趙知微在事業上的情況。玄真說:“自從我師傅得了道,誰也看不見他臉上有睏倦的神情。他常說:‘分杯結霧之術,化竹釣鯔之方,我早就掌握了,只是不屑去幹這些玩藝兒罷了。’去年八月,從初一開始下大雨,直下到十五那天夜晚。我對師兄們說:‘可惜中秋良宵偏偏苦雨下個沒完。’我說完了不一會兒,師傅忽然吩咐侍童準備酒果,又把我們都召到面前,問道:‘能不能登上天柱峯去賞月亮?’大家雖然都答應說‘能’,私下裏卻在議論,以爲如此天黑下雨,真要走路,肯定有跌跤折斷草鞋的事。不一會兒,師傅便拄着柺杖出門了,大家只好緊跟在後面。大家開開院門走出去後,天空豁然晴朗,明月高照,亮如白晝。我們牽蘿援藤,穿行叢林山道,終於登上天柱峯頂。師傅坐在玄色豹皮的墊子上,各位弟子分列兩旁坐在芳草地上,一會兒,大家舉起酒杯,一面飲酒一面吟誦郭景純的幾篇遊仙詩。弟子們有的清音繚繞對空長嘯,有的步虛踏峯,有的鼓琴奏樂,直至月亮隱沒在遠山後面,大家才返回住地的山舍。等一個個全都上牀之後,外面立即風雨交加,跟我們出發之前一模一樣,大家這才敬服師傅的奇妙道術真已登峯造極。”玄真的棋藝沒有敵手,煉丹術也深得其精要奧妙。他於壬辰春季三月回到九華山,以後再也沒有到京師洛陽去。

--------------------------------------------


擊竹子

擊竹子不言姓名,亦不知何許人,年可三十餘。在成都酒肆中,以手持二竹節相擊,鏗然鳴響,有聲可聽,以唱歌應和,乞丐於人,宛然詞旨皆合道意。得錢多飲酒,人莫識之。如此則十餘年矣。一旦,自詣東市賣生藥黃氏子家,從容謂曰:“餘知長者好道,復多氣義,有日矣。今欲將誠素奉訖,得否?”黃氏子曰:“君有事,但得言之。”擊竹子謂曰:“我乞丐之人也,在北門外七裏亭橋下盤泊。今病甚,多恐不濟。若終焉之後,敢望特與燒爇。今自齎錢兩貫文,買買柴用。慎勿觸我之心肝,是所託也。陰騭自有相報。”因留其錢,黃氏自不取,則固留而去,黃氏子翌曰至橋下。果見擊竹子臥於蒹葭之上。見黃氏子來,忻然感謝。徐曰:“餘疾不起。”復與黃氏子金二斤,又曰:“昨言不用令人觸我心肝則幸也,珍重且辭。”言訖而逝。黃氏子亦憫然出涕,太息者久之。遂令人易衣服,備棺斂,將出於郊野,堆積柴炭,祭而焚之。即聞異香馥郁,林鳥鳴叫。至晚,只餘其心,終不燃終,復又其大如鬥。黃氏子收以歸城。速語令人以杖觸之,或聞炮烈,其聲如雷,人馬皆駭。逡巡。有人長尺餘,自煙焰中出,乃擊竹子也。手擊其竹,嘹然有聲。杳杳而上。黃氏子悔過作禮,衆人皆嘆奇異。於戲!得非不觸其心。覆在人間乎?觸其心,便可上賓乎?復欲於黃氏子顯其蛻化乎?始知成都乃神仙所聚之處,如擊竹子者,亦以多矣。大凡不可以貧賤行乞之士而輕易者焉。(出《野人閒話》)

【譯文】

有個敲竹子的,自己不說姓名,別人也不知道他是個什麼人,年齡大約有三十出頭兒。他在成都的酒店裏手拿兩節竹子互相敲擊,發生鏗鏘動聽的聲音,嘴裏唱着歌互相應和,向人家乞討,好像歌詞的含義都合乎道家的意義,乞討到的錢多數用來買酒喝了。沒有認識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就這樣已經有十多年了。有一天,他自己到東市場賣藥材的老黃家,從容地對他說:“很長時間以來,我就知道您喜愛道家的思想,又頗重義氣。今天我想把自己的一樁心願告訴您,不知可以不?”老黃說:“你若有事,只管說。”敲竹子的說:“我是個討飯的,在北門外七裏亭橋下落腳。現在病得很厲害,大概治不好了。如果我死在那裏,萬望您費心把我的屍體燒了。現在我帶來的兩貫錢,留作買柴用的。火化的時候,當心不要碰壞我的心肝。這就是我對您的拜託,到了陰間自有相報。”說完便留下他的錢,老黃自然是不能收的,但他一定要留下,然後才走了。老黃第二天來到橋下,果然看見那個敲竹子的躺在蘆葦上,他見老黃來了高興地表示感謝,慢慢地說:“我已經病得起不來了。”又遞給老黃二斤金子,說:“昨天說不要叫人碰我的心肝,能做到這一點,我就高興了。你多多保重吧。”說完就去世了。老黃也傷心地流了淚,嘆息了好長時間,然後令人換衣服、備棺材、入斂,擡到郊外堆好木柴木炭,祭奠之後點火焚化。一股奇異的香味濃郁撲鼻,招引得林中的禽鳥叫個不停。燒到晚上,只剩下心臟一直燒不化,而且又膨脹得像鬥那樣大。老黃收拾起來要回城。急忙叫人用棍子去碰那個心臟,有人聽到像炮火爆炸一樣,發生雷鳴般的聲響,人聽了害怕馬聽了受驚。過了一會兒,有個身高一尺多的人從煙火裏走了出來,原來就是那個敲竹子的,他敲着手裏的竹子,發出響亮的聲音,飄飄然飛上天空,老黃悔過,忙叩頭行禮;衆人無不驚歎,個個深感奇異。嗚呼!如果當初不去碰他的心臟,他能還人間嗎?碰了他的心臟,他就可以昇天成爲天上的客人嗎?還是他要通過老黃來顯示和實現自己蛻化昇天的願望呢?通過這件事,我們才知道,成都乃是神仙集中的地方。像這個敲竹子一樣的人,實在多得很,人們不應該因爲他們貧賤,是乞討的,而去輕視他們呵!

--------------------------------------------


張浚

黃巢犯闕,僖宗幸蜀。張浚白身未有名第,時在河中永樂莊居。裏有一道人,或麻衣,或羽帔,不可親狎。一日張在村路中行。後有喚:“張三十四郎,駕前待爾破賊。”回顧,乃是此道人。浚曰:“一布衣爾,何階緣而能破賊乎?”道者勉其入蜀,時浚母有疾,未果南行。道者乃遺兩粒丹曰:“服此可十年無恙。”浚得藥奉親,所疾痊復。後歷登臺輔,道者亦不復見。破賊之說,何其驗哉。(出《北夢瑣言》)

【譯文】

黃巢起事的時候,唐僖宗逃難到了西蜀。張浚當時是個沒有及第沒有官位的平民,家住河中永樂莊。村裏有個道人,無論是身穿麻布衣服的平民百姓,還是身着羽冠霞帔的誥命大員,都不敢侮辱他。一天,張浚在村裏路上行走,背後有人招呼:“張三十四郎,皇上那邊等你去破賊寇呢!”回頭一看,原來是那個道人。張浚說:“我只是一個平民百姓,憑着什麼去破賊呢?”道人勸他去西蜀,當時張浚的母親正有病,所以沒有去成,道士送給他兩粒丹藥,說:“吃了這兩粒藥,可以保證十年之內不生病。”張浚得了藥拿去送給母親吃,母親吃了以後立即痊癒了。後來張浚官運亨通,得坐高位,這個道人再也沒有見到。當時這位道人的破賊之說,是多麼靈驗呵!

--------------------------------------------


金州道人

金統水在金州。巢寇犯闕之年,有崔某爲安康守,大駕已幸岷峨。惟金州地僻,戶口晏如。忽有一道人詣崔言事曰:“方今中原版蕩,乘輿播遷,宗社陵夷,鞠爲茂草,使君豈無心殄寇乎?”崔曰:“泰山既頹,一木搘之可乎?”客曰:“不然,所言殄者,不必以劍戟爭鋒,力戰原野。”崔曰:“公將如何?”客曰:“使君境內有黃巢谷統水,知之乎?”曰:“不知,請詢其州人。”州人曰:“有之。”客曰:“巢賊稟此而生,請使君差丁役,齎畚鍤,同往掘之,必有所得。”乃去州數百里,深山中果有此名號者。客遂令尋源而劚之,仍使斷其山岡,窮其泉源。泉源中有一窟,窟中有一黃腰人,既逼之,遂舉身自撲,呦然而卒。穴中又獲寶劍一。客又曰:“吾爲天下破賊訖。”崔遂西向進劍及黃腰,未逾劍利,聞巢賊已平,大駕復國矣。(出《王氏見聞錄》)

【譯文】

金統河在金州境內。黃巢的軍隊進犯京城的那一年,有個姓崔的鎮守安康,皇帝避難到了四川的岷山峨嵋山一帶。金州地處偏僻,人口稀少。忽然有個道人找到這個姓崔的告訴他一件事,說:“眼下中原地區動盪不定,皇上的車駕已經遷移,祖宗社稷遭受踐踏,成爲荒草。您難道沒想到去平滅賊寇嗎?”崔說:“泰山都倒了,一根柱子能頂起來嗎?”道人說:“不是這個意思。我所說的平滅賊寇,不一定就是持刀拿槍去爭高低,與敵人征戰在疆場上。”崔說:“那你將要我怎樣呢?”道人說:“你管轄的地區內有一條黃巢谷金統河,知道嗎?“崔說:“不知道。”詢問金州人,金州人說有這麼條金統河。道人說:“黃巢逆賊因爲有了它才能活。請你差遣勞力,帶上土籃鍬鎬,一塊兒去把它挖了,肯定會有收穫。”他們帶着人到了離金州城幾百裏的地方,在深山溝裏果然有一條叫金統河的,道人便讓大家尋找源頭動手挖掘,挖斷山樑一直挖到泉源,在泉源中發現有一個洞,洞裏有一個黃腰的人,當人們靠近他時,他就自己縱身撲倒在地,叫了一聲就死了。在洞穴裏還找到一把寶劍。道人說:“我爲天下破除賊寇的工作,現在已經結束了。”崔於是向着峨嵋方向進獻寶劍及黃腰人,還沒走到劍利便聽到黃巢賊寇已經平息,皇上已經恢復了天下。

--------------------------------------------


李生

中和末。有明經李生應舉如長安,途遇道士同行宿,數日,言意相得。入關相別,因言黃白之術。道士曰:“點化之事,神仙淺術也。但世人多貪,將以濟其侈,故仙道祕之。夫至道不煩,仙方簡易,今人或貴重其藥,艱難其事,皆非也。吾觀子性靜而寡慾,似可教者。今以方授子,趣以濟乏絕而已。如遂能不仕,亦當不匱衣食。如得祿,則勿復爲,爲之則貪也,仙道所不許也。”因手疏方授之而別。方常藥草數種而已。每遇乏絕,依方爲之,無不成者。後及第,歷州縣官,時時爲之,所得轉少。及爲南昌令,復爲之,絕不成矣。從子智修爲沙門,李以數丸與之,智修後遊鍾離,止賣藥家。燒銀得二十兩,以易衣。時劉仁軌爲刺史,方好其事,爲人所告,遁而獲免。(出《稽神錄》)

【譯文】

唐朝中和末年,有個李生要到西安去參加明經科目的科舉考試,途中遇見一個道士與他一同趕路一起住宿,相處多日,兩人說得很投機。入關相別時,因爲談到煉丹術,道士說:“煉丹一事在神仙看來很淺顯的技術;但世上的多數人很貪婪,用它來滿足過分的慾望;所以成仙得道的人便對此嚴守祕密。實上,最高的道術並不煩瑣,神仙的妙方最爲簡易,當今人們不是以爲煉丹所用的藥多麼貴重,就是把煉丹技術看得如何艱難,都是不對的。我看你的性情恬談寡慾,好像是可以教授的人,現將方法教授給你,聊以此方解救睏乏絕望而已。如果不能及第享受官祿時,靠了此方也不會挨凍受餓。如能得到官位利祿,那就不要再使用此方,再用就是貪婪,這是爲仙之道所不允許的。”道士在手上將祕方一條條註明教授給他,然後分手告別。藥方裏面只有幾種平平常常的藥草而已。每當陷入睏乏絕望的時候,李生按照此方配製,沒有不成功的時候。後來考試及第,歷任州縣官吏,李生時常運用此方,但是所得甚微。等他做了南昌縣令時,又運用此方,那就絕無成果了。李的侄兒智修是個出家修道的,李生曾把幾丸仙丹給他,智修後來雲遊到鍾離,住在賣藥的家裏,他把這幾粒仙丹燒化之後得到二十兩銀子,用這銀子換了幾件衣服。當時劉仁軌當刺史,正喜好煉丹這件事,被人告發了,後因潛逃才未被捉到。

--------------------------------------------


徐明府

金鄉徐明府者,隱而有道術,人莫能測。河南劉崇遠,崇龜從弟也,有妹爲尼,居楚州。常有一客尼寓宿,忽病勞,瘦甚且死。其姊省之,衆共見病者身中有氣如飛蟲,入其姊衣中,遂不見。病者死,姊亦病。俄而劉氏舉院皆病,病者輒死。劉氏既函崇遠求於明府。徐曰:“爾有別業在金陵,可致金陵絹一匹,吾爲爾療之。”如言送絹訖。翌曰,劉氏夢一道士執簡而至,以簡遍撫其身,身中白氣騰上如炊。既寤,遂輕爽能食,異於常日。頃之,徐封絹而至,曰:“置絹席下,寢其上即差矣。”如其言遂愈。已而視其絹,乃畫一持簡道士,如所夢者。(出《稽神錄》)

【譯文】

金鄉有個徐明府,有道術但不顯露,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底細。河南的劉崇遠,是崇龜的堂弟,有個姐姐出家爲尼,住在楚州,有個外地的尼姑經常在這裏住宿,忽然患了癆病,非常消瘦,快要死了。劉崇遠的姐姐去看望她,大家都看到病人體內有一縷氣體像飛蟲一樣,鑽進劉崇遠姐姐的衣服裏便不見了。病人死了,劉的姐姐也病了,不久劉氏全家都病了,得上病的就死。劉氏寫信給崇遠讓他去求徐明府,徐明府說:“你有座別墅在金陵,可以送給我金陵的系娟一匹,我給你治療。”崇遠照他說的送完了絲絹。第二天,劉氏夢見一個道士拿着書簡來到面前,道士用書簡在她全身上撫弄,她的體內有一股白氣往上升騰,好像縷縷炊煙。醒來之後便覺得輕鬆清爽,能吃飯了,與往日大爲不同。沒多久,徐明府派人送來的絲絹就到了,說:“把絲絹放在牀蓆下面,睡在上面病就會減輕。”劉氏按他的話辦。疾病果然痊癒。病好後看看那塊絲絹。上面畫的是一個手裏拿着書簡的道士,就象夢裏看見的那個道士一樣。

--------------------------------------------


華陰店嫗

楊彥伯,廬陵新淦人也,童子及第,天覆辛酉歲,赴選,至華陰,舍於逆旅。時京國多難,朝無親識,選事不能如期,意甚憂悶。會豫章邸吏姓楊,鄉里舊知,同宿於是,因教己雲:“凡行旅至此,未嘗不禱金天,必獲夢寐之報。縱無夢,則此店之嫗亦能知方來事,苟獲一言,亦可矣。”彥伯因留一日,精意以祠之,爾夕竟無夢。既曙,店嫗方迎送他客,又無所言。彥伯愈怏怏,將行,復失其所着鞋,詰責童僕甚喧。既即路,嫗乃從而呼之曰:“少年何其喧耶?”彥伯因具道其事。嫗曰:“嘻,此即神告也。夫將行而失其鞋,是事皆不諧矣,非徒如此而已也。京國將有亂,當不可復振,君當百艱備歷,然無憂也。子之爵祿皆在江淮,官當至門下侍郎。”彥伯因思之,江淮安得有門下侍郎。遂行至長安,適會大駕西幸,隨至岐隴。樑寇圍城三年,彥伯辛苦備至。駕既出城。彥伯逃還吉州。刺史彭珍厚遇之,累攝縣邑。僞吳平江西,復見選用,登朝至戶部侍郎,會臨軒策命齊王,彥伯攝門下侍郎行事。既受命,思店嫗之言,大不悅,數月遂卒。(出《稽神錄》)

【譯文】

楊彥伯是廬陵新淦人,少年中舉,唐朝天覆辛酉年赴京參加選拔進士的考試,到華陰後住在客店裏。當時京城多災多難,皇帝不能親自管理朝政,考試的事情不按期舉行,彥伯心裏頗爲憂悶。恰好有個豫章府的差役,姓楊,是彥伯過去就認識的老鄉,也在這家客店住宿。他便教給彥伯說:“凡屬行旅之人到了這裏,沒有不祭祀古帝金天氏的,祭奠之後必能得到一個夢,暗示給你吉凶福禍;即使沒有夢,這家客店的老闆娘也能知道未來的事,如能從她那裏得到一句話,也可以。”彥伯又在客店留了一天,誠心誠意地做了祭祀,但那天晚上竟然沒有夢。天亮後,老闆娘正忙着迎送其他客人,又沒對他說什麼話,彥伯的心情便更加深重起來。正要起程,又丟失了穿的鞋,便大聲吵着責問書童僕人。上路後,老闆娘便跟在後面喊他道:“年輕人,你爲什麼事情這樣吵鬧?”彥伯便把自己的事情都告訴了她。老闆娘說:“噢,這就是神靈在告誡你呀。大凡要走路而丟失了自己的鞋,就是諸事都不順利。不只是這樣,京城裏面將要發生禍亂,一定不能重新振興,你會歷經千難萬險。然而不必擔憂,你的官爵利祿之分都在江淮,官位會升到門下侍郎。”彥伯心想,江淮哪會有什麼門下侍郎,於是登程到了長安。正趕上皇帝避亂而遷,他隨着到了岐隴。樑軍圍城三年之久,彥伯備嘗艱難困苦。皇帝出城之後,彥伯逃回了吉州。判史彭珍給予他優厚的待遇,讓他長期充任縣令。僞吳國統治江西后,彥伯又被選用,進入朝廷當了戶部侍郎,在臨軒策命齊王時,彥伯擔任門下侍郎行事。受命任職之後,彥伯回想起當年那位老闆娘所說的話,極不愉快,幾個月之後便死了。

--------------------------------------------


李客

李客者,不言其名,常披蓑戴笠,系一布囊,在城中賣殺鼠藥,以一木鼠記。或有人買藥,即曰:“此不惟殺鼠,兼能療人衆病。但將伴餐之,即愈。”人惡其鼠藥,少有服餌者。有百姓張贊,賣書爲業。父年七十餘,久患風疾。一日因鼠齧其文字數卷,贊甚怒,買藥將以飼鼠。贊未寢,燈下見大鼠數頭出,爭食之,贊言必中其毒。倏忽俄見皆有羽翼,望門飛出。贊深異之。因就李客語之。客曰:“應不是鼠,汝勿誕言。”贊更求藥,言已盡矣。從此遁去。其父取鼠殘食之,頓覺四體能屈伸,下牀履步如舊日。(出《野人閒話》)

【譯文】

有個姓李的流浪人,從不說自己叫什麼名字,經常身披蓑衣頭戴草帽腰裏拴着個布口袋,在城裏賣滅鼠藥。如有人來買藥,他就說:“此藥不僅能殺死老鼠,同時還能治療人的百病。只要將它跟飯一起吃下去,就能藥到病除。”人們嫌惡它是耗子藥,很少有人服用的。有個老百姓叫張贊,以賣書爲業,父親七十多歲了,久患風溼病。一天,因爲老鼠啃壞了幾卷書,張贊氣壞了,就去買藥來喂老鼠,張贊沒有睡覺,在燈光下看見幾只大老鼠從洞裏鑽出來,爭着去吃,張贊心說這幾隻老鼠肯定中毒,轉眼之間便見它們都生出翅膀,朝着門口飛出去了。張贊對此非常驚異,便去跟姓李的賣鼠藥的說了這件事,李說:“該不是老鼠,你不要胡說。”張贊還要跟他買藥,他說已經賣完了。此人從此就不見了,張讚的父親把老鼠吃剩的藥拿來吃了,頓覺四肢能夠屈伸,像得病之前那樣下牀走路了。

--------------------------------------------


蜀城賣藥人

前蜀嘉王頃爲親王(明抄本親王作親藩)鎮使,理廨署(署原作置,據明抄本改)得一鐵鏡,下有篆書十二(按篆文列十三字,二字當是三字)字,人莫能識。命工磨拭,光可鑑物,掛於臺上。百里之內並見。復照見市內有一人弄刀槍賣藥,遂喚問此人。雲:“只賣藥,不弄刀槍。”嘉王曰:“吾有鐵鏡,照見爾。”賣藥者遂不諱,仍請鏡看。以手臂破肚,內鏡於肚中,足不著地,冉冉升空而去。竟不知何所人。其篆列之如左(篆字略)。(出《玉溪編事》)

【譯文】

前蜀的嘉王頃做親王鎮使,在整理官署時得到一面鐵鏡子,下邊寫着十三個篆字沒有人能認識。讓工人磨擦乾淨後,光亮得可以照見東西,把它掛在高臺上,一百里之內都能照見。在鐵鏡子裏照見市內有個人正在舞弄刀槍賣藥,便把此召喚到面前盤問,這個人說他只是賣藥,沒有玩弄刀槍。嘉王說:“我有鐵鏡子,照見你了。”賣藥人於是不再隱諱。他向嘉王要鏡子看看,鏡子遞給他後,他用手掌劈開自己的肚子,便把鏡子放進肚子裏去,腳不着地,冉冉升起,在天空中飄飄然飛走了。誰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麼地方的人。

--------------------------------------------


劉處士

張易在洛陽,遇處士劉某,頗有奇術。易恆與之遊。劉嘗賣銀與市中人,欠其值。劉從易往索之,市人既不酬值,且大罵劉。劉歸,謂易曰:“彼愚人不識理於是,吾當小懲之。不爾,必將爲土地神靈之所重譴也。”既夜,滅燭就寢。劉牀前熾炭燒藥。易寐未熟。暗中見一人,就爐吹火。火光中識其面,乃向之市人也,迨曙不復見。易後求之,問市人,雲:“一夕夢人召去,逼使吹火,氣殆不續,既寤,脣腫氣乏,旬日乃愈。劉恆爲河南尹張全義所禮,會與梁太祖食,思魚鱠。全義曰:“吾有客,能立致之。”即召劉。劉使掘小坎,汲水滿之,垂釣良久,即獲魚數頭。樑祖大怒曰:“妖妄之甚者也。”即杖背二十,械繫於獄,翌日將殺之,其夕亡去。劉友人爲登封令,其日至縣,謂令曰:“吾有難,從此逝矣。”遂去,不知所之。(出《稽神錄》)

【譯文】

張易在洛陽遇到個處士劉某,劉處士頗有奇異的法術,張易總跟他一起遊玩。劉處士曾經賣銀子給一個人,這人欠他的錢,劉與張易去跟他要,這個市民既不還錢,還破口大罵劉處士。劉處士回來後對張易說:“那個笨蛋如此不懂道理,我應當小小地懲罰他一下,不然的話,必將受到本地神靈嚴重的譴責。”到了夜晚。劉與張易吹滅蠟燭上牀就寢,在劉的牀前燒着紅紅的炭火在熬藥,張易沒有睡熟,黑暗中他見有一人對着爐子吹火,藉着火光能識別這個人的面孔,乃是原先欠錢不還的那個人,到天亮時這個人就不再見了。張易後來找到了這個人,說起那件事,他回答說:“一天晚上夢見被人召喚了去,逼着讓我吹火,氣用完了,再也上不來氣,醒過來之後,嘴脣腫脹氣力貧乏。過了十天才痊癒了。”劉處士經常受到河南尹張全義的禮遇,有一次,劉正在張全義處作客,趕上張全義與梁太祖一起就餐。他們想吃魚肉,張全義說:“我有位客人,他能馬上弄到。”就把劉處士招呼了去。劉讓人掘了個小坑,提水把坑灌滿,自己垂線在坑內釣了一會兒,便得到幾條魚。梁太祖大怒道:“你這種妖術太狂妄了!”當即在劉的背上打了二十棍子,又帶上枷鎖關在牢獄裏。第二天就要把他殺掉,他卻在當天夜裏逃走了。劉處士有個朋友是登封縣令,那天他來到縣裏,對縣令說,“我現在有災難,從現在開始我要消失了。”說完便走了,不知去了什麼地方。

--------------------------------------------


張武

張武者,始爲廬江道中一鎮副將,頗以拯濟行旅爲事。嘗有老僧過其所。武謂之曰:“師年老,前店尚遠,今夕止吾廬中可乎?”僧忻然。其鎮將聞之怒曰:“今南北交戰,間諜如林,知此僧爲何人,而敢留之也。”僧乃求去。武曰:“吾業已留師,行又益晚,但宿無苦也。”武室中唯有一牀,即以奉其僧,己即席地而寢。盥濯之備,皆自具焉。夜數起視之。至五更,僧乃起而嘆息,謂武曰:“少年乃能如是耶。吾有藥,贈子十丸,每正旦吞一丸,可延十年之壽,善自愛。”珍重而去,出門忽不見。武今爲常州團練副使,有識者計其年已百歲,常自稱七十,輕健如故。(出《稽神錄》)

【譯文】

張武原先是廬江道中一個鎮的副將,他把幫助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看成一件大事。曾經有個老和尚路過他那裏,張武對他說:“師傅年紀大了,前面的客店離這裏還很遠,今晚上就住在我屋裏可以嗎?”和尚很高興。這個鎮的鎮將聽說後氣憤地說:“當今南北交戰,到外都是間諜。你知道這個和尚是什麼人,竟敢把他留下!”和尚請求離去,張武說:“我現在已經留下了師傅,要走又太晚了。只管睡在這裏,不要苦惱。”張武臥室裏只有一張牀,便把這張牀讓給和尚,自己就睡在屋地上。洗漱用具,自己都有。夜間幾次起來看他。到五更時,和尚便起來在那裏嘆息,他對張武說:“年輕輕的就能這個樣子,實在難得。我有藥,贈給你十丸,每年正月初一吞一丸,可以延長十年的壽命。你要好好地愛護自己。”道一聲珍重便走了,出了房門忽然不見了。張武現在是常州團練副使。有認識他的人計算他的歲數已有百歲了,他常常自稱是七十歲,仍然跟過去一樣輕捷矯健。

--------------------------------------------


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陳某,壬子歲遊海陵,宿於逆旅。雨雪方甚,有同宿者,身衣單葛,欲與同寢。而嫌其垢弊,乃曰:“寒雪如此,何以過夜?”答曰:“君但臥,無以見憂。”既皆就寢,陳竊視之。見懷中出三角碎瓦數片,煉條貫之,燒於燈上。俄而火熾,一室皆暖,陳去衣被乃得寢。未明而行,竟不復也。(出《稽神錄》)

【譯文】

茅山道士陳某,在壬子年雲遊海陵時,有一天住宿在客店裏。天正下大雪,有個與他住在一起的人身上還穿着單衣,想與陳某在一塊兒睡,陳某嫌他身上太髒太破。便說:“天這麼冷,又下大雪,怎麼熬過這一夜呢?”答道:“您只管躺下,用不着擔憂。”兩人都睡下之後,陳某偷偷地看那個人,見他從懷裏掏出幾片三角形碎瓦片,瓦片用鏈子串着,他拿到燈上燒烤。一會兒火便燃燒得很旺,整個屋裏都暖和和的,陳某掀掉身上的衣被才能入睡。沒到天亮這個人就走了,一直沒有回來。

--------------------------------------------


逆旅客

大梁逆旅中有客,不知所從來。恆賣皂莢百莖於市,其莢豐大,有異於常。日獲百錢,輒飲而去。有好事者知其非常人,乃與同店而宿。及夜,穴壁窺之。方見鋤治牀前數尺之地甚熟,既而出皂莢實數枚種之。少頃即生,時窺之,轉復滋長,向曙則已垂實矣。即自採掇,伐去其樹,銼而焚之。及明攜之而去。自是遂出,莫知所之。(出《稽神錄》)

【譯文】

大梁的一家客店裏住着一個客人,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天天在市場上出賣皂莢百莖,他的皂莢特別豐滿肥大,跟平常皂莢不一樣。他一天賣得一百個錢,買了酒喝完就走。有個好奇的人知道他不是尋常人,便跟他到同一個客店裏住宿,到了夜晚,在牆上掏了個小洞偷偷地觀察他。只見他把牀前幾尺見方的地方用鋤頭整治得鬆鬆散散,然後拿出幾顆皂莢種子種在土裏,不大一會兒就生長出皂莢小苗,他不斷地在觀察這幼苗,幼苗迅速生長,天亮時就已掛滿了果實。他立即動手採摘,把皂莢樹伐倒,劈碎燒了。到天亮便帶上皂莢出了門。從此他就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什麼地方。

--------------------------------------------


教坊樂人子

教坊樂人有兒年十餘歲,恆病,黃瘦尤甚。忽遇一道士於路,謂之曰:“汝病食症耳,吾能療之。”因袖中出藥數丸使吞之。既而複視袖中曰:“嘻,誤矣。此辟穀藥也。自此當不食。然病亦瘳矣。爾必欲食,嘗取少木耳食之。吾他日復以食症藥遺爾也。”遂去。兒歸一二月,病癒。然其父母恆以不食爲憂,竟逼使餌木耳,遂飯噉如故。已而自悔曰:“我餌仙藥而不自知。道士許我復送藥來,會當再見乎?”因白父母,求遍歷名山,尋訪道士。母不許,其父許之曰:“向使不愈,今亦死矣。既志堅如此,或當有分也。”遂遣之,今不知所在。(出《稽神錄》)

【譯文】

有個教坊的樂人,他有個兒子十多歲了,總鬧病,自來就長得又黃又瘦,得病以後就更厲害了。有一天,他忽然在路上碰見一個道士,這位道士對他說:“你的病屬於食症,我能給你治。”便從袖筒裏拿出幾丸藥叫他吞了下去。然後,又看了看袖筒裏說:“嗬!弄錯了。給你吃的是辟穀藥,從現在開始你應當不再吃飯,但你的病也會痊癒的。你肯定想吃飯,那就嘗取少許木耳當飯吃。我改日再來送給你治食症的藥。”說完就走了。兒子回家後一兩天,病就痊癒了。但他的父母總是爲他不吃飯而擔憂,後來終於逼着他吃木耳,於是又跟從前一樣地吃起飯來。過了一段時間,兒子自己悔悟道:“我吃了仙藥自己還不知道。道士答應我還送藥來,能夠再見到他嗎?”想到這裏,便跟父母表示,自己要遍求名山,去尋訪那位道士。母親不允許,父親同意他這樣做,說:“原先如果病治不好,到現在也死了。既然志向如此堅定,或許是有緣分吧!”於是,就把兒子打發走了。如今不知道教坊樂人的這個兒子在什麼地方。

--------------------------------------------


蔣舜卿

光州檢田官蔣舜卿行山中,見一人方採林檎一二枚,與之食,因爾不飢。家人以爲得鬼食,不治將病。求醫甚切,而不能愈。後聞壽春有叟善醫,乃往訪之。始行一日,宿一所旅店,有老父問以所患,具告之。父曰:“吾能救之,無煩遠行也。”出藥方寸七服之,此二林檎如新。父收之去,舜卿之飲食如常。既歸,他日復訪之。店與老父,俱不見矣。(出《稽神錄》)

【譯文】

光州有個檢田官叫蔣舜卿,他在山裏走路碰見一個人剛摘了一兩個林檎果,給他吃了。從此他就不思飲食。家裏人以爲他是吃了鬼給的食物,不趕緊治療就會得病。儘管急着找醫生治療,但是一直治不好。後來聽說在壽春有個老頭兒醫道高明,蔣舜卿就去拜訪他,剛走了一天,晚上住宿在一家旅店裏,有個老大爺問他患的是什麼病,舜卿把病情告訴了他。老大爺說:“我能救你,用不着走那麼遠。”他拿出個一寸七的藥方讓舜卿服了下去,兩個林檎果便吐了出來,就跟新鮮的一樣。老人將這兩個林檎果收了起來,舜卿的飲食又恢復原狀。舜卿回家之後,過了幾天又去看望老人,旅店與老大爺都不見了。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